APP下载

都灵冬奥会的绿色可持续之路

2017-08-24丁柳丽李泽琨

WTO经济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都灵废弃物环境保护

丁柳丽 李泽琨

“第一个在体育赛事中获得ISO14001环保认证并运用欧盟生态管理和审核体系的一届冬奥会”

“第一个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绿色标准的体育赛事”

“第一个在欧洲建立以环境为主题的博物馆”

……

第二十届都灵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距今已有12年之久,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或许仅仅停留在了公众的记忆里,但它留下的可资借鉴的环境保护遗产却持续影响着未来的奥运。

启程

都灵奥运会将环境保护作为举办可持续冬奥会的核心主题,通过了ISO 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欧盟生态管理和审核体系(EMAS)认证,是首个在体育赛事中获得ISO14001 环保认证并运用EMAS的一届冬奥会。

值得一提的是,都灵冬奥会将EMAS应用于整个奥委会组织,覆盖所有与奥委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活动,管理29个奥运会室内外场馆的建设工地和运转。其中,奥组委建立了应用于奥运项目的战略环境评价体系,以判断奥运赛事组织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针对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各阶段战略计划,通过开展环境监测,实时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战略方向、更新相关环境政策,以保证冬奥会的绿色可持续。

战略环境评估:全方位保护生态系统

为确保冬奥会相关工程从初始规划阶段到工程结束阶段符合可持续性,奥组委针对奥运活动中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制定了战略环境评估计划,如“水计划”,节省饮用水和人造雪水资源使用;“自然风险规避计划”“现场安全和景观计划”等确保奥运工程融入高山景观;“奥运村和新闻村可持续建设和运营规划指南”,用于奥运村和新闻村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指导,保证奥运村的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包容性。同时,奥组委还特别关注对环境产生间接影响的过程,制定了“惰性材料计划”和“可持续交通规划”,管理惰性废弃物排放及其运输对路网的影响。

环境监测:实时跟踪污染排放

由都灵奥运会和地方环境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环境监测,实时跟踪奥运活动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验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环境监测计划适用于举办比赛的46个城市,贯穿于奥运项目各阶段,融入各个战略评估计划中,指标覆盖:水循环、空气质量、土地利用、能量消耗、废弃物、生态系统、田园风景、市区环境等16个议题。通过对以上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建立能源数据库,每六个月形成监测报告向有关部门、机构和公众公布污染物时间、空间分布数据,接受监督并征求反馈意见。

足迹

都灵冬奥会以环境管理体系为基础,针对水、气、固废建立了从日常监测到污染防治的全方位生态系统。

水计划,最大限度降低水资源使用

“水计划”主要针对城市、山区水文特征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人造雪,从减少造雪过程中水资源使用和造雪设备污染排放两方面着手,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使用方面,都灵奥组委以满足人工造雪用水量为前提,优化水库规划建设,确定集中汇水点、管理抽水次数等,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使用及其造雪对供水系统的整体影响。水污染排放方面,奥组委密切关注奥运赛区的46个比赛所在地河流径流、水质量、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水质。此外,为了加大污水处理能力、防止造雪山区水净化工厂超负荷运转,都灵奥组委修筑新的水管、下游下水道,并在奥运会期间将敏感地点所排放的废水收集到一起,运送到市区更大的工厂进行处理。经过多年努力,奥组委初预计建设23座,储水量为35万立方米的储水设施,最终只建了9个新的储水设施,容量约为22万立方米。

都灵气候遗产项目:“零”碳排放

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在筹办之初就将目标定为:“将其办成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绿色标准的体育赛事。”事实证明,都灵冬奥会也是第一次能够完全抵消整个活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奥运会。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都灵奥组委开展“都灵气候遗产”项目,通过投资再造林、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方法抵消奥运会期间的温室气体排放。冬奥会期间来自交通和比赛场地运转的12万吨温室气体主要利用碳抵消机制予以中和;由雇员产生的约500公斤温室气体则主要通过购买减排信用额予以抵消。

废弃物综合防治管理计划:零废物送往垃圾场

为缓解奥运赛事准备期间及奥运活动期间排放的废弃物对土地造成的压力,都灵奥组委制定了“废物综合防治管理计划”,特设委员会与当地废弃物权威管理公司联合参与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置工作。一是通过使用可转化为堆肥的一次性餐具、使用可重复利用或可回收的包装材料等,减少废弃物产生;另一方面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燃料,高效利用。这些举措最终确保送往垃圾场的废物为零,实现了所有废弃物重新利用而不产生大量垃圾的远大目标。

绿色采购计划:38项符合ISO14001

都灵冬奥会为避免产品和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采取了符合环境需要的绿色采购计划,其目的是将环境的相关要求适用于20%以上的产品供给。在冬奥会准备期间,组委会对自身负责的38项采购实施了绿色采购,如办公室相关设备及清洁服务、可再生能源电能以及场馆、比赛场地的环保原材料等,使得这些采购项目完全符合ISO14001的认证要求。此外,所有的冬奥会赞助商被强制要求参与这项计划并使赞助产品符合标准。

“未完待续”

除了全面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措施,都灵奥运活动在整个孕育过程中,以环保的名义,对当地文化、经济的促进发展以及推动环保知识普及、传播绿色理念的可持续行动,因而被誉为世界体育史上真正的“绿色”冬奥会。

引入環保标志项目,促进旅游业发展

都灵冬奥会针对旅游业和酒店业开展欧盟环保标志项目。如为需要申请环保标志的设施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奥运会举办区域及皮耶蒙特特区的旅游业贴上欧盟环保标志,推动绿色旅游发展。还有,通过与欧盟联合举办记者招待会和巡回演出、播放环境保护宣传视频等方式,让更多公司和公众了解EMAS体系和环保标志。

注重公众沟通,传播绿色奥运

都灵奥组委将环境信息沟通视为传递绿色可持续精神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参与环境保护的讨论、举办会议和展览、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活动期间,都灵奥组委发放了14000份宣传单、5000份环境宣言以及4000份2004/200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宣传单主要分为七大类,其中五大类主要向公众讲解都灵冬奥会针对滑雪场、跳台滑雪场等不同类型赛事场地的环境提升计划,另一份展示冬奥会旅游业和酒店业环保标志项目成效,最后一份展示了诸如排水系统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恢复措施。

搭建环保教育、技术应用平台

都灵冬奥会制定了“环境主题博物馆”计划,打造了欧洲第一个以环境为主题的博物馆。在环境主题博物馆内设立冬奥会环境保护专区,向公众展示都灵冬奥会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生态建筑、废弃物管理系统、造雪系统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系统。都灵奥组委通过与环境主题博物馆合作,搭建了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和环保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引发学生和市民更多地关注和思考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广环境友好型方案的应用。

启示与借鉴

都灵冬奥会被认为是冬奥会开创环境保护的典范和标杆,分析这届 “绿色”冬奥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一些启发:

建立动态环境管理机制。在冬奥会前期制定详细的环境政策,对比赛所在地环境指标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分析结果动态更新环境管理战略方向,广泛邀请举办地最具代表性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讨论有关环境的议题,向组织者提供相关政策和有价值的建议,不断改进环境管理水平,共同推进绿色可持续的冬奥会。

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制定严格标准的环保计划和有效的环保监督机制,建立一个由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以及市民参与的监督组织,对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持续开展环保沟通和教育。为公众提供了解绿色可持续冬奥会的多种渠道和方式。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宣传、展览活动。

猜你喜欢

都灵废弃物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推理笔记》 林柏宏自曝偷亲陈都灵
《推理笔记》林柏宏自曝偷亲陈都灵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