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45号圆钢进站铝含量命中率

2017-08-24刘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15期
关键词:渣量圆钢钢包

刘伟

摘 要:在日常45#圆钢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到站铝含量的不稳定,常常导致连铸机絮流、停机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影响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通过现场跟踪调查,45#圆钢进LF炉到站铝含量的命中率得到明显的提高,由铝含量的不稳定引发的45#圆钢絮流、停机事故的比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45号圆钢 出钢温度 出钢碳 钢包下渣

中图分类号:TF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c)-0123-02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形势异常严峻,宣钢公司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圆钢的生产已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45#圆钢是其中主要品种之一,其主要用于生产无缝钢管,管坯对铸坯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要求较高,所以冶炼轧制工艺非常严格。45#圆钢对铝含量有着特殊的要求,由于在日常生产中铝含量的不稳定,常常造成45#圆钢絮流、停机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提高铝含量的命中率。

1 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跟踪调查,调查人员发现在整个炼钢生产过程中,影响进站铝含量命中率的因素有很多:装入量不稳定、出钢温度偏低、出钢碳不稳定、钢包下渣。

2 改进措施

2.1 装入制度

进精炼钢种应该保证钢包净空在400~600 mm,特制定装入量要求(见表1)。

为保证准确的装入量特要求如下:(1)严格控制折罐兑铁量,对折罐的装准率进行量化考核。(2)勤打炉口避免因炉口粘渣太多蹭包口影响兑铁量。(3)加强炉前工的操作技能。

经过11月份的冶炼数据统计比较如下:改进前因装入量偏差导致进站铝不达标炉数的比率为35%;经过改进后,11月共炼45#含铝钢77炉,因装入量偏差导致铝含量不达标的炉数为5炉,比率为6.5%。

经过11月份的生产实践证明通过对装入量的稳定控制,45#钢进站铝控得到了很大提高。

2.2 45#钢放钢温度

针对45#钢放钢温度偏低的问题,根据以下因素做出相应调整:(1)提高合金料温度,保证合金料在烘烤炉中加热20 min以上。(2)放钢温度必须保证合金料完全融化,并有一定的吹氩时间。(3)因钢中的氧和温度成正比关系如图1所示,出钢温度过高导致铝收得率低,所以出钢温度不宜过高。

通过以上分析及生产实践我们要求45#钢进LF炉的进站温度要比液相线温度高20 ℃~40 ℃(液相线1495)即到站温度要求1 515 ℃~1 535 ℃,这就要求转炉放钢温度必须在1 580 ℃~1 620 ℃才能满足要求,而通过实践证明在此出钢温度,铝含量的命中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改进前因放钢温度导致进站铝不达标炉数的比率为33%;经过改进后,11月共炼45#含铝钢77炉,因装入量偏差导致铝含量不达标的炉数为7炉,比率为9.1%。经过11月份的生产实践证明通过对放钢温度的攻关,45#钢进站铝控得到了很大提高。

2.3 稳定出钢碳的措施

由终点碳对炉渣氧化性的影响图,可知出钢碳越高氧化性越低,铝收得率越高,但考虑到放钢低磷(P%≤0.015),又提高了出钢温度,终点碳不会太高,从铝收得率的稳定性计,我们要求出钢碳含量C%0.10~0.20。

为稳定出钢碳,技术员充分发挥了副枪动态终点控制技术的优势,但运用副枪确定终点碳也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例如:(1)副枪连接失败导致影响过程测试,从而导致终点碳不达标。(2)副枪测试结果与化验室实际分析偏差大。(3)炉前操作不当,影响测试结果。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副枪设备的日常点检与维护,保证副枪连接与测试成功率大于98%。(2)保证副枪探头质量达标,并定期对副枪进行校验。(3)加强炉前操作,副枪测试前2 min内炉内不再入料,过程测量完毕后,根据测得的温度、碳含量,决定继续吹炼的时间、供氧流量、枪位以及是否需要补加冷料等,副枪过程测量完毕后,距离终点一般也只有2 min左右的吹炼时间,而副枪在过程测量时氧枪供氧流量已降至20 000 m3/h以下,属于软吹状态,当流量恢复至正常时距离终点提枪时间已所剩无几,为保证终点温度成分均匀,炉前操作一方面将枪位降至最低1.4~1.5 m,另一方面将供氧流量调高,最高可达38 000 m3/h。当终点提枪停止吹炼后,钢水静置时间保证在0.5 min以上,方可执行终点测量,目的也是为了使钢水内的反应趋于平静,保证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2.4 严格控制入钢包渣量

严格控制入钢包渣量,具体措施如下:(1)勤清理炉皮渣,防止放钢过程中炉皮渣掉落钢包。(2)每炉出完钢后加挡渣帽,预防出钢前期下渣,且要求摇炉工在摇炉时,转炉在0℃~40 ℃时慢摇炉以防止炉渣从炉口溢出,在摇炉至40 ℃~50 ℃炉渣接近出钢口时,要求速度要快且一步到位以减少炉渣从出钢口流入到钢包当中。(3)转炉倒炉放钢前添加300~500 kg的白灰,将炉渣黏度调高,减少出钢中期漩涡卷渣量,在出钢到临界高度时,适当摇动炉子破坏漩涡以减少漩涡卷渣量。(4)定期对挡渣塞车进行定位,保证挡渣球投放准确位置,提高挡渣成功率。(5)加强对出钢口的维护,保持出钢口周围炉衬有一定的坡度,以保证挡渣成功。

3 结语

经过11月份的生产实践,通过对装入量、出钢温度、出钢碳及入包渣量的改进控制,进LF炉到站铝含量的命中率得到明显的提高,由铝含量的不稳定引发的45#圆钢絮流、停机事故的比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黄希祜.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2] 管挺,孫凤梅,王建华.转炉双渣冶炼工艺优化[J].炼钢,2015,31(3):5-8.

[3] 张承斌.炼钢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渣量圆钢钢包
铁水扒渣工艺对转炉冶炼的影响研究
变换视角解法多样
提高LF炉精炼钢包使用寿命的方法
100t精炼钢包底吹氩工艺物理模拟研究
钢包铝镁碳砖的研制与应用
开发建设项目弃渣场堆渣量探讨
基于甘特图的钢包运行控制模型研究
40Mn2圆钢热顶锻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Q460C圆钢的研制与开发
炼镍转炉溅渣护炉的水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