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档案缘

2017-08-24刘泉

档案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史志结缘档案局

刘泉

我相信缘分,人与人走到一起、人与事碰到一起,都是有缘分的。没有缘分的人,即便近在咫尺,依然形同陌路,互不往来;有缘分的人,哪怕远隔千里,也会走到一起,想离开都难。人与事也是一样,你与之有缘,就总是不期而遇,躲都躲不开;无缘,则死乞白赖也搭不上关系、挨不上边儿。我与档案是有缘分的,尽管我一直以来从事的并不是专职档案工作,但三次与档案结缘,最后一次竟把我牢牢地和档案拴在了一起。档案局成了我最后的一个工作站点。

我原来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89年7月初,调到县委办公室当文字秘书。按工作分工并不负责与档案有关的事情,但意想不到的是,一上班最先接触的第一项工作,竟然是抄录档案。当时县档案馆保存的县委档案,有一部分是用圆珠笔、复写纸复写的,由于年深日久,字迹开始褪色、模糊,亟需复制备份。由于当时还没有复印设备,复制备份只能靠手工抄写。于是,县委办公室领导便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领导让新来乍到的我做这项工作,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是觉得我的字写得还不太难看、比较工整,抄录下来的资料能让人看清楚,不至于产生讹误;其二,也是更重要的是通过接触县委档案资料,让我先熟悉县委文字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便尽快进入角色。领导出于工作需要考虑安排的一项工作,不期然地把我和档案拉在了一起。

当时县档案馆就在县委大院后面的平房里。阅档室里摆着几张大条桌,桌上摆满了一摞一摞的档案。当时是7月初,天气很热,档案馆的几名同志坐在桌前挥汗忙碌着。有的分类,有的打编号,有的做目录,有的装订,谁也不说话,屋子里静悄悄的。档案馆的一位大姐,把需要抄录的一摞档案和钢笔、稿纸,放在给我准备好的桌子上,并详细地给我讲了具体抄录要求。从此,我便开始了新的工作——抄录档案。每天不用到办公室报到,直接到档案馆和馆里的同志一同上下班。大概抄录了半个多月,把需要抄录的档案全抄完了,才回到县委办公室信息科上班。抄录档案时间虽然不长,但当时和档案馆同志们一起工作的情景,档案人那种默默无闻、艰苦敬业的精神至今难忘。这是我初次和档案结缘。

第二次与档案结缘,是在县委机要局。1994年4月,我从县委办公室调到县委机要室(后改为县委机要局)做机要员。不久,局领导就把管理单位档案的工作分派给了我。在机要局工作8年,大约有6年时间都兼做着单位档案的整理、管理工作。

第三次与档案结缘始于2002年。2002年县机构改革,6月史志办公室与档案局合署办公。9月中旬,我从县委机要局调到了史志办任副主任。负责党史、地方志和年鉴编写工作,又与档案人成为一家,从此便与档案结下了终生不解之缘。

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需要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在收集资料阶段,每天都得翻阅档案,整理档案资料。修一部县志,编一部党史,查阅多少卷档案,一卷档案翻多少遍,真是难以数计,这些自不必说。由于档案史志成了一家,在档案工作或史志工作哪边忙不过来的时候,人员都由局统一调度,穿插配合使用或全体参与。这样,史志工作者自然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档案人。

2006年5月,档案馆更新设备,换密集架。倒档案,搬橱子,和档案馆人员一起干。虽然年过半百,两鬓飞霜,但同年轻人一样,楼上楼下跑,亦不觉累。2006年7月,上级党史部门安排开展“抗戰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专题调研”。丰宁被日寇占领达12年之久,为把这么长时间全县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搞清楚,和另一位同志一起,查阅了史志办保存的从外地复制回来的当时的大量档案资料,还在档案馆同志帮助下查阅了馆存的相关档案资料,顺利地完成了专题调研任务。2014年,馆里接收了数家倒闭、破产企业的档案,堆了满满两间屋子还多。这些档案急需整理上架。局统一安排,从3月中旬开始,每周利用周五和周六两天,全员动手,进行整理上架。由于有些企业档案保管不善,所有的账本、票据都沾满了灰尘,有的已经发霉。大家戴着口罩、手套,4人一组,流水作业。案卷打号,登目录,装盒,盒上打号,然后上架,工作紧张有序。这项工作,一直干到7月中旬才结束。虽然又脏又累、单调枯燥,但自己干得依然饶有性味,并未感到辛苦。这,也许是缘分使然吧。

到档案局工作转眼已经15年,明年就到了退休年龄,这一生工作的句号就划在档案局了。自小的理想,上学学的专业,都不是档案,但阴差阳错地就和档案搭上了关系,而最后这一搭就是十多年,且将继续搭到退休,退了也还是档案人。这,不是缘分吗?

(作者单位:丰宁满族自治县档案局)

猜你喜欢

史志结缘档案局
与虫结缘的钦俊德
紫燕
正定县档案局恢复挂牌
问缘
河北省档案局“健步走活动”走出新风采 展示新风貌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调研侧记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