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数据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2017-08-24
在2000年,福建发展大数据时提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总体战略。根据这个战略,数字福建的建设一直是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秩序化的目标持续推进。通过17年的努力,目前信息化基础比较扎实。从产业来看,福州市的信息化产业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现在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试点任务,向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以及社会信用体系试点示范城市和消费试点城市等重点试点任务,包括作为国办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中国试点城市迈进。根据这些试点任务,将全面推进大数据应用在福州信息化方面的落地。
在数据的汇聚方面,福州市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实现了15个部门、106个业务系统的汇聚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整合形成了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公共信用和宏观经济的五个基础数据库,以及环境、城管等10个专题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的汇聚,初步建立了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在这方面,目前入库的数据,政务方面已有23亿多条,涉及各部门数据约4TB(不包括已汇聚的健康医疗方面数据)。
同时,福州市是全国最早开展电子证照建设的试点城市,目前单项试点列入了国办的试点范围。目前已经入库的电子证照数量有960多万条,位居全国入库电子证件照前列。下一步,政务服务体系将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方式,已在国内率先开展全流程网办这项工作试点。
在城市的基础数据库方面,目前已经完成了全市一张图的建设,在空间地理数据库建设方面,建设了五个子库和一个主库。目前在规划国土、建设公安等十几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城市公共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经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并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数据的管理方面,目前福州市以市级政务云平台建设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初步建立了“五横四纵”的大数据治理结构。横向包含了数据采集汇聚以及治理和数据应用的主题云,以及在应用体系和访问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纵向包括大数据资产管理及安全保障、运行保障和标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通过对业务的梳理,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方面,要求要做到数据采集更新,以及业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方面要做到“五个清”—责任、流程、对象、资源都要清,全面掌握全市各个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来源、数量、类型和公布情况。我们以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为抓手,来促进数据采集、共享和开放的工作。同时,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同步启动了立体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我们认为要比较好地应用任务的大数据,提供服务能力的话,在安全机制和管理方面,需要做大量工作,所以目前在数据安全方面先开始进行工作。
福州市在数据的应用方面,希望通过现有的数据资源来释放数据价值,所以在各部门的应用方面,我们在全力打造网络+APP的智能应用机构,希望通过整个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重构,为开展城市的应用提供保障,所以从大数据的体系建设以及前端创新应用方面来进行整合。目前通过正式服务通信建设,以及创新应用城市服务的开放生态体系,在城市治理到公共服务方面,大数据应用已经体现出应用价值。
福州市已经开展宏观经济运用分析的决策系统建设工作。在这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加模型算法为核心,来监测、分析、预警全市的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通过对各部门数据的采集、匯聚、加工、发掘、应用和引导,开展和把握经济态势提供了一个分析指导平台。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通过后端的大数据应用和分析,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信用报告查询以及信用分析,通过这个手段,来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推动相关监管和放管服务。此外,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通过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应用,把现有群众办事难的问题进行破解,群众可以少提交纸质证明材料,实现一号通办的要求。企业在政府的大数据平台里,可查询政府各个部门基于企业所颁发的证照和批文情况。现在福州市围绕着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来“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一号”是个人身份证号,企业和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的标识,实现一号通办。通过后台为企业和市民打造一个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服务,希望在政务服务的精准性及便捷性,主动服务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来降低大家办事成本,提高办事满意度。同时也让政府内部的协调联动机制通过新的技术、机制,能够得到较好的调整。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推行“一窗”受理,把原来各部门窗口整合成统一的受理窗口,实现标准化、多渠道、全天候的服务要求。同时,为了降低群众办事难问题,在各部门之间要求信息要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共用机制,在办事方面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办理的模式。在就近服务方面,实现网格化和全程通办模式。同时,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对全市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整顿,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一体化服务,这是我们推出的一个便民服务的终端。福州市将按照五区叠加的优势,在提升政府的数据开放方面进一步挖掘和创新机制,为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