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水和光敏色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综述
2017-08-24王富刚张静
王富刚 张静
摘 要:生物活性水是一种具有微生物、矿物质的活性水,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促进作用。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红光-远红光的受体,在植物的光形态建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生物活性水和光敏色素在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活性水;光敏色素;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 Q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5-0027-3
Abstract:Bioactive water is a kind of active water with microorganism and mineral substance,and has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Phytochromes are photoreceptors in plants for red- far and red light,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hotomorphogenesi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fects of bioactive water and phytochromes on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
Key words:Bioactive water;Phytochromes;Growing and development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秋田忠彦提出BMW(Bacteria微生物、Mineral矿物质、Water水)技术处理禽畜粪便污水,同时生产“生物活性水”,借助自然界中微生物、矿物质及水的力量,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净化系统的人工循环系统。BMW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处理禽畜粪便污水,产出的水还具有活性,研究表明生物活性水对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形态建成等有显著促进作用[1]。
早在1960年前,植物学家Harry Borthwick和物理化学家Sterling Hendricks发现红光和远红光对植物种子发芽和生长具有不同作用,即种子在红光下有较高的萌发率,而在远红光下萌发率很低。植物学家Butler也发现用红光照射使得玉米幼苗在远红光区有强吸收,而用远红光照射会使得其在红光吸收增强;并且两种光交替照射会使得其吸收光谱可逆变化[2]。后来科学家们成功地分离出这种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的光受体蛋白,即光敏色素。植物的光形态反应由光敏色素、隐花色素以及向光素的共同调节来完成,包括细胞的伸长、植物的生长以及光周期现象等。近年来,关于光敏色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是在生物活性水作用下,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 生物活性水
生物活性水技术是将各种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型技术,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试图参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来重构农业系统。生物活性水应用在种植业可以使农作物品质、产量双双提高,并且可以抑制病虫害,改良土壤,從而减少甚至避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1]。生物活性水的化学特性如下:pH为7.1~8.5、总氮150mg/L、总磷15mg/L、黄褐色液体[3]。
2 光敏色素
作为植物对光感应的光受体,光敏色素在种子发芽,茎生长以及植物开花等生长发育过程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分布于高等植物、一些真菌体内和原核生物[4]。植物在漫长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多种光感受系统,即光受体。它可以感知环境的光强、光向和光周期等,并能响应植物体内的变化。光敏色素是感受红光(波长600~700nm)和远红光(波长700~760nm)的光受体[4-6]。因此,光敏色素在光和植物的生长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光敏色素感受光波长的不同,可以将光敏色素分为远红光吸收型(Pfr)和红光吸收型(Pr)两种类型。其特点是,当光敏色素处于基态时,主要吸收红光(R; λmax~660nm),称为Pr型,然后转换为一个主要吸收远红光(FR;λmax705~730nm)的状态,称为Pfr型;Pfr型是有生理活性的相当稳定的状态,需要通过FR来完成光转换回到Pr,这个可逆的转换过程是光敏色素生色团异构化的结果[4-5]。
高等植物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光敏色素,黄化组织光敏色素(PhyⅠ)和绿色组织光敏色素(PhyⅡ)。前者吸收峰在666nm,在黑暗中合成且在光下不稳定;后者吸收峰在652nm,在黑暗和光下都可合成。光敏色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影响植物形态以及响应不同光信号。
不论是黄色或绿色组织中,光敏色素在各个器官组织中均有分布,如被子植物的各个器官、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以及黄化植株等。一般而言,光敏色素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如胚芽鞘、胚轴、幼叶等含量相对较多[4]。黄化组织光敏色素在黑暗中才能合成,在黄化幼苗含量较高。由于它在光照下不稳定,迅速被降解,因此在绿色组织中含量较低。
3 生物活性水、光敏色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3.1 生物活性水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前期研究表明,生物活性水对植物幼苗生长过程中形态建成有明显促进作用。经过稀释400倍的生物活性水处理的油菜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3]。稀释100~200倍的生物活性水处理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叶绿素含量[7]。不同浓度生物活性水处理对玉米苗期株高和叶绿素含量提高显著[8]。稀释100倍的生物活性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根、芽长度[9]。用生物活性水处理过的矮牵牛幼苗的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稀释400~800倍的均能促进主根的生长[10]。
3.2 光敏色素与光周期 除了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调控外,光周期还影响茎的形成、叶子的脱落和芽胚的休眠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已有实验证明,受光周期的影响,光敏色素能够调控光敏稻的雄性器官发育。Devlin等发现PhyE缺失突变会减弱了拟南芥对远红光的反应,并促使拟南芥开花时间的提前[11]。PhyB基因中一个高度保守的亚中心突变会影响植株对持续红光的敏感性,在短日照下会造成其表型的改变;但这个亚中心的缺失会使PhyB失去活性,降低植物对光周期的敏感性[12]。研究也表明,拟南芥中PhyD通过调控开花时间影响植物的避阴反应[13]。在植物的光周期反应中,PhyA负责接收延长光照信号,主要调节VLFR和HIR反应;PhyB主要参与LFR过程,与短日植物的光周期密切相关[14]。可见,光敏色素除影响植物的外部形态,还对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3 光敏色素與植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研究发现,光敏色素主要是在转录水平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15-16],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实验表明从光敏色素的活化到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中存在着G蛋白、cGMP、cAMP磷脂酶IP3、Ca2+等一系列的信号传导中间体。实验发现,植物cAMP水平的变化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影响,依赖Ca2+的信号传导途径变化能够对Phy作用机制产生影响[17]。光敏色素是一种蛋白激酶,具有激酶和光受体的特性,能够通过自身磷酸化或磷酸化其它蛋白来调控基因的表达,如钙调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会对Phy的作用机制产生重要影响[18],不同的Phy可以与不同的互作因子作用,将特定的信号传递给不同的受体从而发挥不同的功能[19]。
光敏色素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强和光质的影响。在光转变作用下,光敏色素的分布发生改变,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转录调控因子结合,并直接作用于某些基因的启动子,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20-21]。例如,PhyB的Pfr结构能够直接结合核内的PIF3(转录调节因子)的APB结构域,调控基因表达。通过突变实验进一步发现PIF对PhyB氨基末端和羧基末端结合力都很弱,相对而言,对氨基端结合更强。而且,PIF与PhyB的结合受到红光和远红光的影响[22]。
4 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生物活性水、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植物生长发育与二者的关系研究将取得更大的进展。特别是在用不同浓度的生物活性水处理下,如何引起光敏色素效应的变化,最后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将研究的更加清楚。因此,深入探讨生物活性水与光敏色素的协同功能,以及光敏色素调控基因间的作用模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活性水的生理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何文远.生物活性水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1:25-36.
[2]Butler W.L.,Norris K.H.,Siegelman H.W.,et al,Detection,Assay,and Preliminary Purification of the Pigment Controlling Photoresponsive Development of Plant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59,45:1703-1708.
[3]王富刚,朱铭强,蒋花,等.生物活性水对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0(09):74-76.
[4]Hughes J.Phytochrome cytoplasmic signaling[J].Annu Rev Plant Biol,2013,64:377-402.
[5]Kami C.,Lorrain S.,Hornitschek P.,et al.Light-regulate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J].Curr Top Dev Biol,2010,91:29-66.
[6]Quail P.H. Phytochrome photosensory signalling networks[J].Nat Rev Mol Cell Biol,2002,3:85-93.
[7]亢福仁,朱铭强,冯光慧,等.生物活性水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14):49-50.
[8]张秋霞.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长江蔬菜,2014(20):48-52.
[9]王富刚,亢福仁,王韦民.生物活性水对水稻根和芽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5):67-68.
[10]张静,王富刚,纪晓玲.生物活性水对矮牵牛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J].榆林学院报,2013,(04):25-28.
[11]Devlin P.F.,Patel S.R.,Whitelam G.C. Phytochrome E influences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J].Plant Cell,1998,10:1479-1487.
[12]Kretsch T.,Poppe C.,Schafer E. A new type of mutation in the plant photoreceptor phytochrome B causes loss of photoreversibility and an extremely enhanced light sensitivity[J].Plant J,2000,22:177-186.
[13]Elzenga J.T.,Staal M.,Prins H.B. Modulation by phytochrome of the blue light-induced extracellular acidification by leaf epidermal cells of pea (Pisum sativum l.): a kinetic analysis,Plant J,2000,22:377-389.
[14]Smith H.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within the Phytochrome Family[J].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1995,46:289-315.
[15]Huq E.,Al-Sady B.,Hudson M.,et al. 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 1 is a critical bHLH regulator of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J].Science,2004,305:1937-1941.
[16]Smith H. Phytochromes and light signal perception by plants—an emerging synthesis[J].Nature,2000,407:585-591.
[17]Tretyn A. Calcium-dependen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plants--phytochrome mechanism of action as an example[J].Pol J Pharmacol,1999,51:145-151.
[18]Aneeta,Sanan N.,Sopory S.K. Phytochrome and Calcium Regulated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n Sorghum bicolor[J].Journal of Plant Biochemistry & Biotechnology,1999,8:31-35.
[19]Quail P.H. The phytochrome family: dissection of functional roles and signalling pathways among family members[J].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1998,353:1399-1403.
[20]Nagy F.,Schafer E. Control of nuclear import and phytochromes[J].Curr Opin Plant Biol,2000,3:450-454.
[21]Quail P.H. 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J].Semin Cell Dev Biol,2000,11:457-466.
[22]Ni M.,Tepperman J.M.,Quail P.H. Binding of phytochrome B to its nuclear signalling partner PIF3 is reversibly induced by light[J].Nature,1999,400:781-784.
(責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