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稻田养殖泥鳅的条件及主要技术分析

2017-08-23孙学亮

新农村 2017年17期
关键词:鱼沟泥鳅稻田

引言

使用稻田的方式养殖泥鳅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节约了空间,增加了农村单位面机产量,使得农村的农业结构发展的更加科学。本文探究了如何在稻田内科学养殖泥鳅,CI探索了无公害养殖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养殖的条件,力求在不影响水稻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泥鳅的产量。

1 无公害稻田养殖泥鳅技术应用时对于稻田的选择和处理

泥鳅作为一种温水性的鱼类,对于生长环境的水温有较高的要求,通常养殖的水温应当在15℃到34℃之间,当温度过低达到5℃的时候或者是温度过高达到35℃的时候,泥鳅为了生存就会潜入到泥层地下将自己埋在泥层10厘米到30厘米左右的深度进入到休眠的模式。因此在选择养殖泥鳅的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在注意恒温的控制,慎重地选择稻田来实施无公害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内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保障泥鳅的基本生活习性,并且要求排水以及注水的时候方便操作,不会在注水以及排水的过程中引进污染源对泥鳅产生的影响,继而影响泥鳅的饮食安全。泥鳅,顾名思义,在选择稻田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质地松软的、肥沃的稻田,这类的稻田所处的水质往往是弱碱性的,具有很强的保水性,且这类的稻田土质内往往是黏土,酒内部含有非常丰富的腐殖质,适于泥鳅的生长和繁殖。在这样黏质水体中养殖出来的泥鳅往往呈现黄色,身体内的脂肪含量多,骨骼松软,食用起来味道鲜美,使用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时候养殖人员可以在稻田内的方混入腐殖土,让泥鳅食用稻田内天然的饵料,增强日后食用的安全性。

养殖的稻田选择妥当之后,要对稻田进行简单地处理使其能够适用于泥鳅的养殖。为了防止泥鳅的脱逃,一般要在养殖稻田周围加固、加高田埂,高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宽度在30厘米左右,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微微倾斜,牢固解释,避免出现裂痕渗水或者是倒塌的情况。堤埂的内侧最好放置木板或者是水泥板,埋入地下20厘米到30厘米,进出水口的部位使用聚乙烯网拦截,避免小泥鳅出逃。

在稻田间创造良好的泥鳅生活环境,养殖人需要在田间挖一条鱼沟,常见的鱼沟有十字形、田字形等等。鱼沟的存在使得泥鳅有一个栖息的场所,在农民向水稻施肥或者是治虫的时候免受农药等等有害物质的影响。不仅如此,在气温高的夏天,泥鳅在鱼沟内可以降温,到了收获的季节,鱼沟方便了养殖人的捕捉。一般在挖制鱼沟的时候宽度大约设置在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深度大约在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形状的设计方便日后投喂管理,与稻田结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农村面积的利用效率。

2 无公害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的实施以及应用

泥鳅正式放养前,要对养殖的稻田使用生石灰消毒,一周之后加入30到40厘米的新水,每畝施的腐熟发酵的有机肥大约200到300千克之间,适当地在肥料上放置少量的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一段时间以后放养泥鳅。放养的泥鳅规格最少应当在3厘米以上,5厘米最佳,能够更快地适应养殖环境。放养的时间最好设置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此时的稻田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20℃,泥鳅放样到稻田的养殖环境内能够尽快地正常摄食。

泥鳅作为杂食性动物,主要摄食水中的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等等自然环境内的食物,但是自然环境内的养料如果不足,需要人工定时定点地投放一些天然的饵料,例如一些豆饼、花生饼、鱼肉、牲畜内脏等等。为了保障稻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确保稻田养殖空间内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以及种类,要及时、少量以及均匀地撒放一些有机肥,一般15天到20天一次,每日观察养殖环境的水质,根据死机情况加入一些尿素或者是碳酸氢铵使得水的颜色一直保持在黄绿色,进入到养殖的中后期,投喂管理要根据泥鳅的实际食用情况确定,调节人工饲料的种类,避免因为投食过多或者过少影响最终的产量。到了七八月泥鳅生长的旺季的时候,人工投放的饲料中最好注意营养结构的调节,蚕蛹粉的含量要达到15%,肉骨粉的含量要达到10%,豆饼的含量达到25%,每日根据实际情况投放2次。达到九十月的时候,人工投放的饲料主要以植物饲料为主,包括了米糠、麸皮等等,每日喂食两次,每次的量是泥鳅总重量的2%到4%。

对于稻田的无公害泥鳅养殖,养殖人员肩负的担子是很重的,必须要每天对养殖环境进行检查和巡视,早晚各一次巡视,观察泥鳅的摄食量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了浮头的现象,养殖的田埂是否有漏洞,田间的防护措施是否出现了堵塞或者是松动的现象,检修田埂设施,检查田间水的颜色、温度等等,一旦水温过高,要及时换水,增加水的深度,并且对于周边稻田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做好预防动作,防止水稻的农药污染物进入到养殖环境内对泥鳅的生长产生影响。

泥鳅的生长也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出现病变,也会别害虫或者是污染物影响。为了预防和防治这些问题的出现,使用无公害技术对稻田养殖的泥鳅进行处理。为了预防这一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放养之前对鳅苗进行消毒,鳅苗的消毒常使用30g/L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到10分钟之间,在养殖期间每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使用生石灰水在鱼沟内泼洒防止泥鳅出现疾病的情况。

为了避免稻田种植中病虫等因素的影响,泥鳅的养殖管理人要做好预防措施加固周围的设施避免田鼠、黄鼠狼、水蜈蚣、蛇等等有害的动物进入到养殖空间内对泥鳅的安全产生影响。采取事先的措施避免其他的动物的出现影响泥鳅的养殖。

除了动物的影响,一些生物疾病对于泥鳅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泥鳅养殖的过程中常见的水霉病对于泥鳅以及幼苗十分常见,使用无公害的50mg/L的水霉净溶液清洗泥鳅10分钟到20分钟就可以根治此病。对于育苗阶段常见的气泡病,使用食盐兑水泼洒到幼苗培育空间内,处理气泡病。

对于一些严重影响泥鳅使用安全的疾病例如腐鳍病,这类病症最主要的表现是泥鳅的背鳍部分肌肉腐烂,严重的情况还会脱落,身体浮肿严重,并长有仁斑,这样的泥鳅是不能食用的,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无公害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每毫升含10毫克到15毫克的就土霉素溶液浸泡泥鳅5分钟到10分钟,重点观察之后的治疗情况。

3 总结

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飞速,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稻田养殖泥鳅的方式近几年来十分常见,形成的规模很大,泥鳅与水稻之间能偶构建一个互惠共生的系统,因此本文从无公害的角度切入探究了如何在稻田内同时养殖泥鳅,大大提高了农村种地面积的利用效率,使得泥鳅与稻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模拟自然的环境养殖泥鳅以及水稻,从一定的角度保障了泥鳅的使用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人类病症的出现,有助于社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进步以及提高,同时让农民的日常工作校领导大大提高,增加了泥鳅的养殖产量,丰富了水稻生长的水源,构建一种优质的种养模式,给社会大众带来优质、鲜美、安全的食物的同时使得农民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互惠互利。

作者简介:孙学亮,(1972.4-),男,江苏省淮安市,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保、农学(水稻,小麦),尤其蔬菜栽培。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镇政府endprint

猜你喜欢

鱼沟泥鳅稻田
泥鳅笼
稻田摸鱼记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捉泥鳅
稻田迷宫
一起去捉泥鳅吧
如何解决稻田养鱼中存在的矛盾问题
稻田养殖芙蓉鲤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