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新仓一部仓储史,两朝兴衰曲

2017-08-23程奥冰

旅游 2017年6期
关键词:粮仓历史

程奥冰

南新仓古称东门仓,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粮仓,它既是运河文明的产物,也是漕运文化和仓储文化的重要物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如今的南新仓已经完成了历史所赋予它的重任,国家不再需要它来储粮备荒。但它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在逐渐转型为一条特色商业街后,南新仓更多地承载了人们对休闲、文化、美食的高层次需求,也承载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和缅怀。

来到北京东二环东四十条桥西南角,站在跨平安大街的过街天桥上向南远眺,高耸的现代化高楼大厦之间,一片灰砖灰瓦的古老仓房静静地隐匿于闹市,这便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粮仓——南新仓,距今已有600多年,甚至比故宫的历史还要久远。

古今融合,繁华依旧

看到南新仓就看到一条名为东门仓的胡同。说它是胡同,又比一般的胡同宽上许多,似一条小河环绕在南新仓外围,任川流不息的人流来往穿梭,将从繁华的东四十条商圈传来的喧嚣声隔离开,使得这座百年粮仓有了许多清静优雅。

走进南新仓休闲文化街,让人有穿越了时空隧道、梦回古代之感。古老的仓廒沉稳而古朴,元代修筑的木柱仍支撑着仓顶,有些廒门上依旧保存着部分残缺的木头,墙砖大体保存完整,但靠近地面的几排砖的颜色已明显变深,足见历史的斑驳,它们与院内摩登的南新仓商务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仓廒的屋顶为悬山合瓦清水脊,合瓦屋面上是瓦条脊,两端原有蝎子尾,现已残缺不全。屋顶前后出檐椽,并于廒顶中心位置开了一座天窗。廒底砌砖,其上铺木板,板下架空以防潮。仓廒的墙面一律按军事标准建造,全部用大城砖砌成,保证其坚固耐用。

漫步在南新仓的步行街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古建筑群带给我们的历史积淀,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所散发出的现代气息。累了,可以到街中的酒吧、茶苑小憩;饿了,有东来顺、大董烤鸭等一些在此落户的北京知名美食,任君品尝;如果你是时尚青年,追求的是新鲜刺激,街区中上演的文艺节目和各种文化活动会让你心动不已;如果你是文艺发烧友,追求的是高雅品质,那么街区中的画廊和昆曲剧院就是你不二的选择。古今融合,时尚与历史交相辉映是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的特色。

如果说这些古老的粮仓是南新仓的灵魂,那么文化创意的嫁接则为南新仓注入了新的血液。自2007年5月18日至今,在“皇家粮仓”上演厅堂版昆曲《牡丹亭》300场,600年历史文化遗产与60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妙组合,成为当时的文化热点,被列为向2008年各国奥运代表团和国际宾客重点推介的北京新派传统文化项目。北京奥运会期间,国内首家奥运冠军俱乐部“柏林北京2008冠军俱乐部”设在南新仓,活动非常成功。这里的画廊、乐府、文化俱乐部等场所,经常组织文艺沙龙。新北京画廊就在古粮仓中,现代油画在600年前的古仓中展出,给游客带走多少历史的思考啊!金粉世家影视文化俱乐部,不仅举办了许多场影视新片发布会和私人派对,还吸引了许多导演将此地作为挑选演员的场所,仿佛为现代的表演艺术找到了历史的根基。

在南新仓,“美食文化”也散发着独特魅力。

北侧有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的大董烤鸭。走进店内,发现这里古典中式的建筑风格非常别致,不仅为南新仓里增添了韵味儿,更是让来客仿佛在瞬间回到了古代。大董烤鸭采用的是挂炉烤制方式,有八个调料、八种吃法。除了常用的甜面酱、大葱白段、黄瓜等辅料外,为了适应不同宾客的饮食习惯,还增加了白糖、姜末、蒜泥、萝卜、榨菜等配料。但每一次上的量不多,用完后可以免费添加。

南侧的天下盐是一家川菜馆,单看这店名,就足已引发无尽的品味遐想。走进餐厅细看,首先是粮仓里古朴的木梁引人注目,它似乎还弥漫着数百年前沉淀的芳香;墙壁上食趣结合的诗歌更是将本是最接地气的食物衬托出清新风雅的气质来。一道菜的好与坏,有必要从其本源食材追溯。“天下盐”就将食材做到了极致。每一种重要的食材必须从其原产地采买。比如什邡紫皮蒜、黔江黄姜、双流牧马山二荆条……调料亦然,盐得是自贡井盐,醋得是保宁醋,酱油得是德阳酱油才行。天下盐的招牌菜“黄氏牛肉”,因其“惹人”的美味和炖煨而出的诱人香气,成为“天下盐”的镇店之宝。而最具特色的菜便是“迷踪野鸭”了。其形犹如木质案板上的指南针,“失踪”在糯米饼下肉质软烂的鸭肉里。这道菜是从民间的“糯米鸭子”获得灵感而创作的,鸭子在看不见的地方行走会寻不到方向,所以又以指南针相配为其领航。

此外,万龙州海鲜、九和赋、天王茶餐厅、鼎家香餐廳、红京鱼等等,菜馆美食琳琅满目,都会让您回味无穷。艺术、文化、创意、和谐是南新仓的气质。这气质不仅源于这里的现代派画展、交响音乐、拉丁舞蹈、影视沙龙和各方的美味佳肴,更源于古粮仓的深厚文化底蕴,它像一潭深邃的水,波澜不惊,却又有着不同寻常的韵味。

风云历史,沧桑画卷

如今在南新仓还留有9座肃穆庄严的仓廒,很难想象它鼎盛时期的76座仓廒又是怎样的一幅情景。为了解仓廒内部的结构,打算进去观赏一番,怎料大多已成为商住房谢绝参观,好在还有一处可以参观的画廊。

走进这座百年的仓廒,发现里面别有洞天。仓廒内的空间极大,与外观上低矮狭窄的感觉截然不同,廒顶采用独棵圆木的中国传统木架结构,巨大而珍贵的圆木直径在30-60厘米之间,结构十分稳固。墙体厚重,想来是为了粮食隔热防潮,现在触摸墙壁仍然丝毫没有潮湿之感。环视四周,一面是百年的古老墙壁,一面是白色背景板上布置的现代油画,古今的时空仿佛在这里重叠。

南新仓的兴建主要归功于通惠河修造。正在浏览思考之际,不经意间发现了仓廒外一处隐蔽的花园中矗立着主持修建通惠河的水利专家郭守敬的雕像。自古民以食为天,古代的君王们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无不为粮食的贮藏寻找良方,而粮食的贮藏又和漕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元代在北京建都时,就开始修浚通惠河,把江南的漕米、物资大量运往正在修建的仓廒,并妥善贮存、管理、使用。现存的这些仓廒都是明代的。这些仓廒不仅成为当时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确保资源供给的主要设施,也成为明、清两代王朝维系京师民生大计的关键。所以说没有漕运,南新仓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失去了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仓廒的修建也进入鼎盛时期。当时北京人口发展迅速,粮食需求日益增长。但北方粮食产量不足,急需将南粮北运,于是永乐皇帝征调30万民工疏通荒废的元代河道,再次开展漕运,使江南粮食得以源源不断运至北方。为此,在通州及北京逐步修建了包括南新仓在内的许多粮仓,而南新仓则被选为了皇家御用的粮仓。为了贮存最大量的粮食,南新仓内的空间在设计上动足了脑筋,使它的容量达到了极致。按仓最少储粮100万石的储量来计算,南新仓可储存近1亿斤的粮谷,折成基本储量为10吨的集装箱的话,南新仓的总储藏量就相当于5000个左右的集装箱。然而,尽管南新仓静静地发挥着它储备粮食、维系民生的作用,但建朝200多年的大一统明朝,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加深和统治阶级与起义军矛盾的加剧,最终还是逃脱不过灭亡的命运。

到了清朝,依旧沿袭元、明两代的漕运制度,积水潭一带的码头已经废用,漕粮如明时一样先运到通州运河的石坝,再用驳船将石坝漕粮经通惠河各闸口运到东便门外大通桥附近停靠卸粮,再用车辆运到各京仓。那时南新仓除专司贮粮的仓廒外,另有许多附属建筑。其中龙门、官厅、科房、大堂等都是各级人员办公用房;警钟楼、更房为报警巡更人员所用;还建有仓神庙、土地祠、关帝庙等,为祭祀之用;另有多眼水井,为救火水源。

清中叶以后,政治腐败,贪污盛行,财政陷入极度困难。南新仓贮量日益减少,至道光年间,贮量比清初少了许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漕运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漕运制度彻底废止,由征粮改为征银,南新仓由此开始逐渐衰败。

独特仓廒,再添新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南新仓的历史渐渐被人们所忘却。看着餐馆的玻璃窗内食客们忙着推杯换盏,叙着友情,谈着生意,有谁还会想起曾经是皇家的粮仓也会有屈辱的记忆。1941年,由于日军物资缺乏,无法供应伪军武器弹药,批准伪军将南新仓扩建为军火仓库,曾经的皇家粮仓一时之间为人们所厌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因城市建设发展,兵工厂被拆除,它才洗刷了恶名。

历史的风云匆匆走过,时代的书頁了了翻过。600多年后的今夜,仓廒前张起红灯笼,走过历史的青石板,仿佛走过几百年的更迭朝代,脚下青石板上也许有明朝的布鞋和清朝朝靴的印记。南新仓虽历经六百年风雨沧桑,岁月雕琢,始终默默伫立,守望京城,见证历史变迁,也把不同使命承担。

从古迹到现代商业街区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这座皇家粮仓的新活力,人们可以在优美的昆曲中欣赏南新仓那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也可以在繁华的街区里感受南新仓的现代气息。这座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正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自己的传奇。当夜色渐浓,逐渐掩盖住了朴素的深灰色墙面,南新仓仍显现出往日的“皇家粮仓”的威严。总之,如果你到了北京要了解这座百年古都曾经的辉煌,在成为“好汉”登过八达岭,逛过颐和园,游过故宫的同时不妨到这里看看,或许会有更多的收获引起你的遐思。

猜你喜欢

粮仓历史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最美的粮仓
粮仓
天下粮仓仓源的地方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