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

2017-08-23林春艳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林春艳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国有企业压减产能和转型升级行动不断推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社会整体对高校毕业生的宏观需求小于毕业生供给量。在高校毕业生总量日益增加、供需结构性矛盾仍未缓解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更好开展的对策包括: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理念、成立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机构、搭建一体化的就业创业平台、形成全程化教育指导模式、注重特色和优势专业引导。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现状;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了出来,并且成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阻碍。在大学教育期间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以便于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渠道单一

即使新媒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迅猛的发展,但是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渠道仍存在与时代脱节的情况,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网络运营工作主要交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在过去信息传播还较为落后的时期,技术人员只需要负责网站建设的完善即可,但是在当前信息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传统的工作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网站的设计工作、信息发布工作以及线上互动交流工作均需要高等院校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原网站的基础上探索新媒体应用方式也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渠道单一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另外,虽然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应用了新媒体技术,然而,这些高校中大多以网站建设、开发为主,难以摆脱单一化的局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以及科学的规划,导致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存在失衡的情况,致使成本投入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信息审核机制存在漏洞。

(二)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滞后

从理论上讲,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导教师应具备多领域知识,主要涵括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但从实际来看,指导教师主要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没有专职人员,而且人员配备也严重不足。许多高校将职业指导看成是行政管理活动,就业指导中心更多彰显的是行政管理职能。但实际上,职业指导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辅导活动,并非单纯的行政管理;更多是指导服务,并非简单的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此外,许多职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客观与系统地了解,甚至自身都没有求职的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学生职业教育工作。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一)搭建一体化的就业创业平台

目前高校根据来校举办宣讲会、招聘会的企业来判断需求,是“守株待兔”的做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组建全国范围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并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习(见习)。依此做好录用备案、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地区间高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例如非典期间,一些高校主动到“长三角经济圈”城市“推销”大学生,既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高校就业率也上去了,有效缓解就业紧张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不足3%;在大学生创业的群体中,98%的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上找工作。这就要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寻找投资,并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也需要知进退。此外,社会和高校也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成立相关的创业基金和企业赞助以及智力资助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二)强化就业指导内容的系统化建设

高校的就业指导本身就是系统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学校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可。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首先应当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这也是教育当中的本质要求。就业指导课的内容设置、教学时间安排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的统筹和思考,从而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当中主要包含了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和实践环境建设等多个部分。在教材建设方面则需要关注到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一是要将就业指导工作全面的贯彻到学生的大学生活当中去,从大一到大四,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安排,保证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二,在教育当中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培养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就业指导内容的强化过程中重视其阶段性特点,可以尝试将四年的本科教育在实践中分为四个基本阶段,从而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大学的全过程中当中去。

(三)加强新媒体视阈下的软件建设

在新媒体视阈下,应当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兼顾软件建设的强化。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与高等院校应当加强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满足各方的个性化需求。首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开发就业指导应用程序,在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应用程序以其自身多样的功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所以,可以借助开发就业指导应用程序、建立手机求职客户端,促使大学生更加快捷、便利的就业。其次,应当制定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接入标准,加强对就业信息的规范化管理。现阶段,国内各大招聘网站、高等院校、社会用人企业在信息平台接入标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應当建立统一的应用系统和信息平台接入标准,借助统一的身份认证方式实现对就业信息的规范化管理。

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局面十分的严峻。高校在当前一定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以重视。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原则和科学性的原则,要在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就业指导,从而促使学生能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将。此外要对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进一步的指导,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就业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得到进步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郑志伟. 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心前移的必要性及对策[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2).

[2] 吴蓉蓉,王宁. 微信公众平台在毕业生就业促进中的价值分析[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50-51.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