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8-23屈萌

牡丹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情感语文

屈萌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具有交流思想的作用,也包含表情达意的功能。但是,在日趋强化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熏陶逐渐弱化,教学过程注重语文知识而忽视语文情感教育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拥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语文教学承担着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主要是情感教育实施方面有所欠缺,而更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教师只有运用情感的语言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與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容,作为情感教育的载体,应当发挥优势,结合学生情感特点,通过多种方法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和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双方动态人际交往的特殊社会活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的思想,对作家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究、分析。精神世界的探究和分析离不开情感因素,教师和学生对文章倾注了感情,才能领会到文章的要领,感悟到教育的真谛。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一、情感教育内涵解读

(一)情感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情感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促使学生情感丰富和发展的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领域之一,重视情感熏陶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以情感为目标和手段,将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可以借助自身情感或一定的教学艺术手段,使学生感受到身心欢快,激发学生的健康情感。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从这个方面上讲,语文情感教学是实现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二、情感教育的理论实践研究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情感教育方面得到了充足发展。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出现了“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这样的字样;在学段目标中,关于“情趣、感情、兴趣、情境”等文字的出现,充分说明情感教育精神穿插于新课标的各处。近年来,语文课程更加注重从综合素养的角度强调情感教育,如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素养”一词的提出,更加强调了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改革方面,情感教育也取得了重要成就。以于漪、欧阳代娜为代表的“情感派”主张兴趣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善于运用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学艺术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领略文本所带来的人文气息、情感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提高。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注重将学生带入适当的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来发展其思维,在创设情境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将教育渗透于情感之中。语文教育是一门具有情意性的母语教育,通过情感教学的方法来达成情感目标,将会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总而言之,语文情感教育随着新课程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完善学生的品质个性发展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内在驱动力

认知内驱力是指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为目标,直接指向学习任务的学习动机。这种内驱力的产生不仅需要个人需求的直接促进,也需要个体情感的直接影响。孩子最初对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是这样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化,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教学艺术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主动探索接受中学习,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学习,用情感不断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

(二)完善学生人格素养

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象,使学生从不同的作品中感受多样的情感,丰富其情感体味。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领会文中的情操,感悟文学中的高尚品德,从而完善他们自身的人格。

(三)保持和谐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尊重学生情感,也有利于形成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学生间、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促进正常交往,为以后维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打下基础。

四、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认真挖掘和深入理解教材情感

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作者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对学生进行正确点拨,将作者笔下文字所抒发的感情通过情感陶冶和熏陶来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领悟作品的情感启迪。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披文入情,理清情感脉络,体会情感变化,架起沟通学生与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善于用语言表达情感,拨动情感

在对教材情感因素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教师要用贴切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表述这种情感,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诱惑力,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涛。在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时,可以考虑目光、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性的辅助手段,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和逼真,传递一些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情感。

(三)在创设情境中感染情感

教师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情境。在情境的感染下,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文章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但这也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熏陶、感染,学生在美景所形成的特定情境下,很容易对文中的情感有身临其境的理解。

(四)在训练中激发情感

长期以来,由于过多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纸笔训练较多,语文教学特有的诸如感情朗读、复述等内容却被减少。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有必要引起重视,并对此方面进行加强训练。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都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自然就引起审美情感。詩词、散文通过朗读这个媒介,变成一种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世界,深入作品的意境中领会情感。

五、情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根据教育学原理理论,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顺序性,同时还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情感教育的目标上应该有所不同。中学生情感丰富,中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形成的关键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教师要做出有效的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实施情感教学,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素质。不仅表现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情感,还表现在教师思想的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要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而有所更新和提升。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要加强语言的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教师的眼神动作等体态语言都能更大限度地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作者的感情。通过形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在具有感染性、激发性的语言引领下,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延边大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