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篇

2017-08-23浦顿

看历史 2017年8期
关键词:科举考试曹植状元

近期的热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曹操打败袁绍,不但对袁绍部下崔琰青睐有加,还帮曹植求亲,娶了崔琰的女儿。夫人很不解,他解释说:清河崔氏是大士族,人才众多,这种联姻对曹植会有很大帮助。

大士族是魏晋政治的特色。司马懿和杨修,其实也都是士族出身。那时,平常人根本没有当官的机会,朝廷为一些大士族把持。这些士族往往在地方上拥有大片土地和财富,有的甚至拥有自己的军队,他们的代表在朝廷做官,也是捍卫家族利益的手段。

但是,这种人才推荐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难题是大士族成为地方豪强,独霸一方,这对中央政权很不利。到了隋唐时期,为了遏制这种大士族对高层政治的威胁,统治者想出了科举考试的办法。这是面向全国选拔人才的开始,天下英才,不论贵贱,都可以用一套相同的标准展开竞争,最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的人,直接被委以重任。

这种转变的影响是无比深远的。考什么,怎么考,都是一个问题,最后演变为一整套系统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尽管在汉代,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但是直到科举考试开始,儒家思想才真正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科举考试考的就是儒家经典。

这种选拔制度下,“状元”就是整个王朝精英中的精英,尖端人才的代表。于是,我们会发现这样一幅动态地图:隋唐到北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在西安、洛阳、开封一线,也就是在黄河沿岸,北方的状元就更多,而随着宋朝南迁,从南宋开始,南方的状元开始超过北方。整个人才流动,呈现出一种“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人才的聚宝盆。

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除了政治因素外,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或许是更重要的原因。北方外患严重,更容易受到战争的影响,而长江流域整个状况更为稳定。到了明代,苏州一带手工业的繁荣,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南方商业发达,家庭越来越富裕,他们建起了藏书楼,支持子孙考取功名,从而也让家族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保障。

苏州、无锡、杭州一带,读书成為一种风气,苏州因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产生状元最多的城市。这种长久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到了近代科举考试取消,长三角一带的青年才俊很自然地就完成了一个转变,不管是接受新式教育还是出国留学,他们总是最积极的。这种热爱读书的风气所培养的“人才资本”,加上长三角名校云集,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再次发挥作用,让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历代科举的胜出者,大多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历史巨变的时候,他们的个人命运也会受到影响。近代最有名的状元张謇,考中状元的时候已经超过40岁,他没有做官,而是兴办实业,成为“状元实业家”。状元命运的变化,就这么深刻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巨变,某种程度上说,它已成为透视历史的那扇明亮的窗。

(浦顿)

猜你喜欢

科举考试曹植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论曹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论曹植与《古诗十九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