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岸抗滑桩设计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

2017-08-23徐真剑

浙江水利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抗滑桩护岸滑动

徐真剑

(湖州南太湖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 3000)

护岸抗滑桩设计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

徐真剑

(湖州南太湖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 3000)

建于软土地基上护岸工程进行桩基处理时除应考虑竖向荷载外,还应特别考虑边坡深层滑动所引起的水平荷载。水平深层滑动力和土体自身抗滑力的差值大小,决定了所设置抗滑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桩间距、桩排数及入土深度。从边坡抗滑稳定系数的定义出发,推导出需设置抗滑桩排数的实用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护岸;抗滑桩;软土地基;边坡稳定;设计方法

1 问题的提出

抗滑桩是一种承受侧向荷载,用于防止滑坡体发生滑动变形和破坏的抗滑支挡结构,一般设置在潜在滑坡体的中前缘部位,大多完全埋置于地下,并且桩底须埋置在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定土层中。它具有抗滑能力强、适用条件广、施工影响范围小、施工方便安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建筑(如护岸挡墙)配合使用等一系列优点[1-2]。因此抗滑桩广泛应用于矿山边坡、铁路公路边坡、工业与民用建筑基坑支护、水工及港口护岸等边坡工程中。在水利工程中,常常需要在河岸边修筑护岸,以保护河岸边坡稳定。尤其对环太湖地区,地质条件较差,且淤泥软土层较厚,需进行地基处理(包括加强地基的竖向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桩基处理及水泥土搅拌桩等[3-4]。但是水泥土搅拌桩对施工要求较高、质量较难控制,且工期长,因此护岸工程中最常采用桩基处理。

前人对抗滑桩的计算方法已有一定研究[1-2,5],但由于计算较复杂,在设计工作中应用有诸多不便。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护岸抗滑桩设计的实用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2 边坡稳定计算理论

边坡稳定计算的理论很多,大体分为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2大类,而极限平衡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土质边坡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有瑞典法、简化Bishop法、Janbu法、Spencer法等[6-7],各种极限平衡法的比较见表1。

表1 极限平衡法比较表

其中,瑞典圆弧法、简化Bishop法已列入GB 50286 —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作为土堤边坡抗滑稳定计算的方法。瑞典圆弧法不计算土条块间的作用力,计算简单,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一直以来在工程设计中应用较多;而简化毕肖普法考虑了条块间的水平作用力,理论上比较完备,精度较高,虽计算工作量较大(有时不收敛)[7],但仍被规范推荐采用。本文所采用的边坡稳定计算理论是基于上述2种极限平衡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用其中1种(或2种),并利用理正岩土软件进行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

规范要求应满足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 = F总抗滑力/ F总下滑力≥ [K](其中[K]为规范第3.2.3条表中值),否则应进行边坡抗滑处理,处理后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K ′≥ [K]。本文讲述的抗滑桩处理方法,是通过在滑弧面范围内设置多排抗滑桩,将扣除抗滑力后的多余下滑力逐排削减,直至满足K ′≥ [K]为止。

3 抗滑桩设计理论与方法

3.1 计算假定

(1)假定在边坡破坏的瞬间,桩周土对各排桩的作用合力为F,其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则各排桩反过来给边坡1个反力(抗力)合力F ′,且F ′= F。

(2)假定桩顶及桩底的边界条件均为嵌固(固接)条件,即满足桩身嵌入滑动面上、下土层深度足够大(即要求桩身嵌入滑动面上、下土层深度h ≥ 2.8/α)[8]。

(3)假定边坡滑动面(范围)处只考虑各排桩分别对滑动体施加1个抗力Fi′( F1′ = F2′ = … = Fn′ = FR,n为桩的排数),且∑Fi′ = F ′。

3.2 计算原理

根据抗滑桩截面及配筋,确定各排抗滑桩水平承载力∑H0,即Fi′ = FR= ∑H0,并将求得的各排抗滑桩水平承载力∑H0(所有抗滑桩提供的抗滑总合力为F ′ = ∑Fi′ = n∑H0)加到边坡稳定计算中,求出需要设置抗滑桩的排数。

3.3 计算公式

根据边坡抗滑稳定基本公式,并取排方向宽度为b的范围为计算单元(见图1的阴影部分,此时F = nH0),得

式中:F为每延米滑动体的总下滑力,kN/m(相应滑动体计算单元的总下滑力为F0);R为每延米滑动体自身的抗滑力,kN/m(相应滑动体计算单元自身的抗滑力为R);H0为单根抗滑桩水平承载力H0,kN,计算见公式(3);b为每排桩的桩间纵向间距(宜取值b ≈ b1,见图1),m;[K]为各种稳定状态下的目标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即规范中所要求的土堤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如[K] = 1.05,1.15等)。

若桩位按梅花型布置(见图2),当相邻2排桩间距s<1.5d + 0.5, d≤1 m或s<d + 1, d> 1 m时,其计算模型与桩位矩形布置时的情况一样,从而得出同样的计算公式。

图1 桩位矩形布置图

图2 桩位梅花型布置图

对设计人员来说,该计算公式很具实用性,只要采用理正岩土计算软件电算,输入有关参数,即可得到F及R值,而H0值采用公式(3)即可算出,因此很容易就能求出需要设置抗滑桩的排数n。最后根据所计算而得的排数n,在滑弧面范围内布置抗滑桩,应尽量布置在滑弧面的中前缘部位。

3.4 单桩水平承载力H0计算

本文将抗滑桩的桩顶及桩底的边界条件均可视为嵌固(固接)条件,根据文献[9],可推导出桩顶为固接状态时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公式:

式中:χ0取规范允许水平位移值[χ0]和由桩身容许[M]值计算而得的水平位移值χ0′ ,两者中的较小值;α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见JGJ 94 — 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桩基规范”),即α =(mb1/EI )1/5,其中,m值按水平力为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情况,m值应取0.4倍的“桩基规范”中表格数据;EI为桩身刚度,对钢筋混凝土桩EI = 0.85 EcI0;b1为桩的计算宽度,此处不考虑群桩效应对b1取值的影响[8],按“桩基规范”取值。

4 工程实例

4.1 实例1

某临河挡墙护岸工程(离护岸一定距离以外拟建垃圾中转站),新建挡墙总长351.22 m,挡墙断面见图3,地质土层参数情况见表2,经理正岩土软件(采用瑞典圆弧法)计算,得出施工期滑动安全系数K = 0.828,F= 188.655 kN/m,R= 156.151 kN/m,因此需要进行抗滑处理,设置矩形布置的φ15 cm松木桩(桩长4 m,已满足桩身嵌入滑动面上、下土层深度要求),取b = 0.70 m(≈b1 = 0.65 m),[K] = 1.05,经计算单桩水平承载力H0= 4 kN,则共需设置松木桩的排数为n = 0.7(1.05 × 188.655 - 156.151)/4 = 7.3,取8排。松木桩的排间距见图3,将松木桩设置于滑弧面的中前部位。实践表明,该工程施工期及竣工后运行全过程,护岸挡墙均未出现滑移现象。

表2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

图3 抗滑桩设计断面图

4.2 实例2

某导流港大堤因裁弯取值要求,需在弯道前喇叭口处新筑1段长约130 m的堤防,与现状堤防相连接,由于该段范围地质条件较差,易发生工后沉降,经理正岩土软件(采用瑞典圆弧法)进行边坡稳定计算,得施工期滑动安全系数K = 0.794,F= 543.410 kN/m,R= 431.732 kN/m,故采用截面边长为30 c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内配8φ16主筋,桩长6 m)进行处理,呈梅花型布置(见图2),其中桩纵向间距b = 1.50 m,相邻两排桩间距s = 0.75 m < 1.5 × 0.3 + 0.5 = 0.95 m,故计算公式为n ≥ b([K]F-R)/ H0,取[K]= 1.20,经计算,预制方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H0= 27 kN,取n = 13排。按此布置预制方桩,经验算打桩后竖向承载力等要求也已满足规范。实践表明,施工过程中新筑大堤未发生滑移现象。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推导出抗滑桩布置排数的计算公式,并提出结合岩土理正计算软件电算的设计方法,便于设计人员使用。应用本计算方法设计出的抗滑桩已经施工完毕,通过后期监测,抗滑桩结构完整性和挠度均在允许范围之内,且边坡未出现滑移现象,从而证明了本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便于本设计方法的应用,建议将不同桩型和规格的单桩水平承载力H0值预先计算后,分别列表格以供备用(这里省略不列)。本文假定了桩顶及桩底的边界条件均为嵌固条件,但实际情况中有时不容易满足,且未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完善。

[1] 冯树荣,彭土标.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水工设计手册) [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2] 刘新荣,梁宁慧,黄金国,等.抗滑桩在边坡工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17(1):56 - 62.

[3] 龚晓南.地基处理手册 [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 张志铁.地基处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5] 葛华,刘汉超.对现阶段抗滑桩设计中几个问题的再讨论[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51 - 152.

[6] 李功伯,谢建清.滑坡稳定分析与工程治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

[7]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及计算[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8] 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编.公路桥梁钻孔桩计算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1.

[9] 廖朝华.公路桥梁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M].2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郎忘忧)

TV122+.1

B

1008 - 701X(2017)04 - 0043 - 04

10.13641/j.cnki.33 - 1162/tv.2017.04.013

2017-03-30

徐真剑(1979 - ),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结构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E - mail: xu_zhenjian@126.com

猜你喜欢

抗滑桩护岸滑动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高强度塑钢板桩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传动轴滑动叉制造工艺革新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T形横截面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