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2017-08-22林海
林海
摘要:语文教学实施美育,相比其他学科有自已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美育教育呢?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趣
美是一种情感体验,要使学生受到感染走入美的意境中去,教师首先应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入中学生的兴奋点,蕴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一般来说课始5分钟内,学生处于信奉的初始阶段,呈上升趋势。因此导课环节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课始5分钟内处于第一兴奋点,蕴造美的风味是必要的,所以导语的设计要注入教师对美的理解,注入教师的激情,要进入情景,使学生融情于景,产生美感。从而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例如导读冰心的《谈生命》,“生命是……。”也说说你目睹的生命现象,让我们与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谈生命》作一个交流,好吗?这样的导语,以充满美感的排比句营造了生动“生命”情景,这些情景极易地唤起学生积极的对生命的体验,能够促发学生对“说”的冲动,在学生说“生命”现象的同时,由物及人,由感性到理性,就可以很自然地进入到与作者﹑文本对话的教学环节中来。
还可以把音乐引到语文课堂。例如:学习柯岩的《周总理,您在哪里》在没有配音乐的课上,朗读效果并不好;有的班配上乐曲《沉思曲》朗读,乐曲舒缓沉静,如语如诉,配上诗的内容,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当读到“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就在这里!”时学生已完全融入了诗的意境中,朗读者的眼里蓄满了泪水。我想诗歌中所展现的总理的人格美学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必然有一颗美的心灵。”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实在是一种惠而不费的好事。
二、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美
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如专家所说:“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与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感受就是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两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它们是文学欣赏也是文学性体验的本质属性的体现。即使对有着良好的文学修养的人来说,联想、想象也是不可绕过的“门槛”。然而在成人那里“开始”的地方,对学生却是较高的境界。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实现和生成规律来看,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进入作品的情景的必经之路,缺乏联想和想象的阅读不是文学性阅读,而可能是其他性质的阅读;再有,作品的情景,意境要衍生出新的内容,亦即是意外之象﹑意外之境也需要联想和想象。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未必赶得上成人,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决不比成人差,他们通过深入到课文的情境中,真情的感受,尽情的体验,这是由他们的心理意识功能的特点决定的,也是他们阅读心理的优势所在。例如《春》的研讨与练习中有这样的题目:“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各好在哪里吗?“春风”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象母亲的手,你觉得还象什么?这些都明确地告诉学生依靠联想和想象去体验课文情景,体现了课文编写人员的良苦用心,然而,现在的文学作品教学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片面单纯地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感知性思维,忽视﹑淡化以联想为主的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实际上,学生联想的功夫做得越充分,对作品底蕴的感受,理解就越深刻。
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激发情感体验课文情景。课标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学习优美的诗文,注重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必须抓住的根本,对“情景和形象”的感知﹑感受,要发挥联想和想象,不仅要敢于体验,还要能说出来。大量研究表明,审美心理主要由四种因素构成,即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因此,我們要着眼于学生主体方面,即学生的心理意识方面,改善增进他们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三、让学生从朴实中发现美
民俗文化是一种社会风俗画,是一道人文风景线,是斑谰多彩的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方面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始终着眼于透过描写民俗的朴实的文字,去发现生活的淳朴,从而了解家乡的风俗,了解华夏文明,进而又有兴趣去了解世界各国的风情,为学生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了解其中的朴实类。本文是作者回忆早年生活的散文名篇之一,读读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童年时代的“我”对美的最初感受,可以说,这些感受是作者美感的雏形。
1.接受古典文化艺术之美
“三味书屋”及“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第一算是拜孔子,第二算是拜先生……”这些明显的带有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之美,同时也有明显的强制性规定。朗读诗句,最终诱发美感的产生。
2.感受自然之美
作者对百草园所作的生机盎然的描写就是“我”对美的感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我”童真雅趣渗透在字里行间,动物的轻灵,植物的鲜活,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百草园是一个并无色彩的小小荒园,但却是“我”在游戏中最初感受到的地方,因而记忆清晰而美好,在“我”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略民间艺术之美
文中的长妈妈讲了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到了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作者从民间故事中耳濡目染到生动的语言,扣人的情节,尤其是雪地捕鸟,“扫”“露”“牵”“拉”“罩”等动作的描写,即体现了民间百姓的聪明才智,又表现出了“我”在捕鸟活动中的兴奋,惊喜之情。这些准确﹑美妙﹑生动的语言,让人感到美的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