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推优入党”前新生“预备役”培养模式初探

2017-08-22杜溯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备役培养模式新生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推优入党”步骤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党员后期培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可在“推优入党”前引入新生“预备役”培养模式,以保证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关键词:“推优入党”;新生“预备役”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中组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意见》中指出:“要继续坚持28周岁以下青年入黨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和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推优的规定,真正使‘推优工作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共青团员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说明“推优入党”工作是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主要渠道。高职院校由于学制、办学模式、学生素质等原因在“推优入党”工作中存在着和本科高校不同的特点和问题。以提高“推优入党”前新生政治理论、党课知识,端正入党动机和坚定入党意志为目标的新生入党“预备役”培养模式,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推优入党人才素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按照“推优入党”的程序,高职院校一般采取团支部推优的方式,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学中确定待发展的对象,召开班级团支部大会,以民主评议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汇总团员意见。最后讨论决定发展人选,上报团委和党支部。获得推荐的同学才能得到进一步的考察和培养。以上的推选方式,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团支部在推优时常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开公正和民主集中。为党组织推荐了不少优秀人才。但是,在实践中,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党支部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同学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一)新生入党意愿强烈,但入党动机参差不齐

大部分的新生的入党意愿非常强烈,很多同学在入校后不久就自觉撰写了入党申请书,每个班级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占班级总人数50%以上。但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新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入党动机,即推动入党申请人为达到入党目的而不懈努力的心理动因。简单地说就是为什么要入党?通过调查发现,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中大部分的同学入党动机端正,但仍存在为数不少的同学的入党动机不纯粹。这部分新生的入党动机分为三类:

1、就业型:这部分学生占入党动机不纯粹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认为入党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占据优势,特别是在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一些国有企业时,会比非党员求职者拥有更好的资本。

2、家长要求型:这类学生占入党动机不纯粹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这类学生的家庭中,多数家长是党员或对党的理论较为了解,对自己的孩子有入党要求,但是在具体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上,却没有给孩子讲清楚。只是告诉他们入党是有好处的。以至于这部分学生处于盲目听从父母意见的状态。

3、盲从型:这类学生占入党动机不纯粹的新生总数的四分之一。这类学生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入党,看见周围的同学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自己不交感觉会落后。就也跟着提交。

(二)政治意识和党章知识知之甚少

高职学生在入学前,一直处于紧张的高中学习阶段,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他们极少有时间去接触政治理论和党的知识。而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通,多数同学来自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党章知识教育很少,有的几乎没有。所以在上大学前这些新生对党的知识接触很少,平时也不看新闻、电视和报纸。政治理论程度和政治敏感度低。在调查中,通过访谈发现,一部分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新生甚至连《党章》都没有通读过。对入党程序、党员的权利义务等基本知识完全不了解。

(三)入党意志不坚定

通过对6个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访谈,发现“推优入党”的个别新生存在入党意志不坚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上党课迟到、缺席现象偶有发生;党校考试有个别为不合格者;一些新生参加党支部活动和义务劳动等不积极,找借口请假或能躲就躲......等等现象并不是偶发。导致党支部对这些新生的培养教育出现困难,以上现象危害极大,有的支部书记表示,这种新生如果继续发展其入党到毕业时往往出现不能按期转正问题。更有甚者毕业后不按规定办理党组织关系的转接也不和党支部联系,使自己成为“失联”党员,最后党支部只能按照《党章》规定,召开支部大会取消其党员资格。这些现象都非常令人痛心。

三、党团支部合作,在“推优入党”之前进行人才培养

以上现象说明,如果在“推优入党”前不对新生进行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党性修养的培养,很难保证“推优”上来的学生的质量,对他们进一步的教育和培养也会出现很大难度。所以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推优入党”前,有必要针对大一新生建立入党“预备役”模式。“预备役”(reserve duty)这个词原意是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笔者在这里将其借鉴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中来,表明借鉴这种模式将新生和高年级党员、预备党员与党支部相结合,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达到在新生中建立一支完全符合“推优入党”要求的预备队伍。使我们的“推优入党”和党员培养工作的效果得以大大提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在新生党员“预备役”培养中采取以下方法:

(一)在大一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加入党课教育。

很多高职院校在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会对他们进行新生适应性教育,一保证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模式,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新生的大学生涯做初步的规划。笔者认为,如果在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中单独开辟党课教育这个栏目,更有助于学生初步接触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入党基本程序,更有助于树立新生入党的信念和决心,是他们的入党意愿不再是盲目和盲从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更能保证将来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意志的坚定性。endprint

(二)开展大一新生党课选修课。

在课余时间,学生党支部可以在全体大一新生中开设党课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使有入党意愿的新生进一步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理想信念。同学党课选修课也对大二大三学生开放,已入党的同学不但可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还能够结识有入党意愿的大一新生,对后面结对帮扶奠定基础。也给未入党的高年级同学提供理论知识学习的机会。同时,通过党课先修课出勤情况的记录,也能够实时地掌握新生入党意愿和入党坚定性的强弱。新生党课选修课出勤率的高低,也可以为后续团支部“推优入党”工作提供参考。

(三)组建大一新生入党兴趣小组,在小组qq和微信群中上传党务资料和党课视频。

对入党意愿浓厚的大一新生,可以组织他们建立入党兴趣小组,不同专业新生在组内可以共同学习,打破党课学习的专业壁垒。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建立小组QQ群、微信群等,大家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资料。同时,学生党支部教师党员可以充当群主,实时地将党课资料和视频上传到群共享。方便有事没能上党课的同学在线学习。

(四)学生党支部活动邀请大一新生参加。

学生党支部每学期都会对大二大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以及党员开展党课以外的各种活动。包括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以及素质拓展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大一新生中进行广泛的邀请,欢迎大一新生来参加支部的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教育大一新生。同样,支部活动的出勤率记录,也可以作为团支部“推优入党”工作的参考。

(五)建立“推优入党”前新生“预备役”队伍

在以上几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前期的培养和信息的掌握,按照新生入党意愿、党的知识掌握情况、参加活动积极性以及党课、活动出勤率对新生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测评分数较高的大一新生可以作为“预备役”人选重点培养。在今后的“推优入党”程序中就可以将这些新生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此举一方面可以避免推优的盲目性和主观人为因素,保证能够将入党意志坚定的优秀人才输送到党组织中。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后期培养教育的难度,保证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期首要任务是“推优入党”工作。面对高职院校“推优入党”工作中的一系列特殊性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推优入党”前新生“预备役”模式引入到党支部工作中,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基层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前提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蓉.高职院校学生推优入党策略探微[J].小作家选刊2016(19)

[2]田安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推优工作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3]张学河.高职院校加强推优入党工作的研究——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0(11)

作者簡介:杜溯(1983— )女,四川成都人,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备役培养模式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人员法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升民兵预备役卫勤保障能力初探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