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戏曲司鼓的艺术价值

2017-08-22王治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司鼓艺术价值戏曲

王治

摘要:戏曲鼓师又称“司鼓”,俗称“打鼓佬”或“鼓佬”。戏曲界有一句话说:“十年能培养出一个像样的演员,但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位鼓师。”这话很有道理。鼓师之难,正说明他在戏曲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难就难在堪当重任、真正发挥重要作用上。

关键词:戏曲;司鼓;艺术价值

戏曲舞台气氛的制造,主要由乐队中的打击乐(“武场”)承担,其指挥者也是鼓师。大至翻江倒海、刀光剑影的战斗场面,小至鸟叫虫鸣、风吹雪落的恬静氛围,以及场次的起承转合,时空的自由转换,均由鼓师指挥打击乐演奏各种不同的“锣鼓经”来营造。

有时,鼓师还指挥全乐队演奏各种曲牌,以营造不同的舞台气氛。例如[小开门],表现更衣、写信、行路、拜贺时的气氛;[工尺上]表现迎接贵宾的气氛;[水龙吟]表现高官或元帅升帐时的声感……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一、全戏的掌握者

戏曲锣鼓(打击乐,也称“武场”)是最早进入戏曲艺术之中的,几乎与戏曲同时诞生。直到现在,在我国的360余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仍然有许多剧种只用锣鼓伴奏,而无弦乐器与吹奏乐器(称“文场”)。例如山西的“铙鼓杂戏”,又叫“锣鼓杂戏”,即因只以锣鼓伴奏而得名;又如山西的“泽州秧歌”,也只以鼓、锣、钹等按节拍,无丝竹乐器伴奏,故又名“干板秧歌”;再如河北的“定县秧歌”,解放前也只以打击乐伴奏。至于湖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卫调花鼓戏等等,均与“鼓”密切相关。而流传至今的安徽一带的“傩戏”,系中国戏曲最早的雏形之一,至今仍保留其原初的艺术风貌——只用大锣、鼓、钹等打击乐伴奏。由此可见,鼓在戏曲中可谓是“老臣”、“耆宿”。

戲曲鼓师在戏曲的演出过程中,起着掌握者的重要作用,即掌握全戏的节奏、起止、进程,营造戏剧气氛,制造情绪,渲染情感,配合演员的程式化表演动作等等。

众所周知,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故演员表演的歌舞化特征十分明显,而节奏又是歌与舞的共同特性。戏曲鼓师掌握全戏的进行,主要是掌握节奏,也就是演员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与之相配套的“锣鼓经”伴奏。当然,节奏不仅表现速度、力度和其他相关内容,而且可以表达情感,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言:“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美学书简》)所以我们可以说,掌握了节奏也就掌握了情感,即掌握了戏曲表演的核心与关键,进而也就掌握了全剧的演出。作为戏曲演出的掌握者,鼓师是实至名归的。

二、乐队的指挥者

鼓师对戏曲演出时全戏的掌握,又是通过对乐队的指挥来实现的,因此戏曲鼓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也主要在于他是戏曲乐队的指挥者。

传统的戏曲乐队,不设专职指挥,而由鼓师兼司其职。艺谚云:“板小乾坤大,鼓小掌万军。”鼓师就是戏曲乐队的“三军司令”,就是全权指挥。他左手敲檀板,右手以鼓楗击单皮鼓,有时双手执鼓楗交替击鼓,通过手势的指、划、撇、捺、扬、边等姿势指挥打击乐与管弦乐的起止、快慢、轻重等,起到指挥乐队的作用。

同时,通过乐队的伴奏,对全戏的演出实施总体与全方位的掌握。为此,作为鼓师,不仅自身的鼓板演奏技术要娴熟,技巧要高超,技艺要超群,而且要熟悉全部“锣鼓经”的功能与用法,并熟悉全乐队的各种乐器的演奏特点。还要熟悉剧本和剧目,精通表演艺术。唯其如此,才能胜任乐队指挥的重任。

三、流派的参与者

流派艺术是戏曲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戏曲素以流派艺术为其高峰。例如京剧的“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马(连良)派”、“谭(富英)派”、“杨(宝森)派”、“奚(啸伯)派”,评剧的“白(玉霜)派”、“新(凤霞)派”、“马(泰)派”等等。而各流派的创造与形成,除了以演员为核心以外,还以琴师与鼓师为左膀右臂,因此鼓师是流派艺术的参与者之一。例如“程派”的鼓师白登云先生,鼓技超群,他能文能武,兼擅徽梆,“文戏打得稳而不温,舒展细腻;武戏打得强而不火,洒脱明快”,“从慢板到快板,速度变化层次有28档之细。”他曾与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王凤卿、郝寿臣、孟小冬等多位艺术家合作。自1934年以后,任程砚秋的专职鼓师,对于“程派”的创立,功不可没。又如杨宝森的鼓师杭子和,曾先后为京剧名家沈华轩、阎岚秋(九阵风)、王凤卿、余叔岩、谭富英、夏山楼主、孟小冬、王少楼、陈少霖、杨宝忠等司鼓。后长期为杨宝森司鼓,对“杨派”的创立,也颇多贡献。

总之,鼓师与琴师,是戏曲主角的左膀右臂,许多戏曲表演艺术家,都精心选择高明优秀的鼓师与琴师来“傍”自己。所谓“傍角儿”,乃辅佐帮衬之意。例如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就有鼓师李五、刘顺与之合作;著名京剧老生杨宝森,也有鼓师杭子和与之合作;著名鼓师白登云,鼓艺超群,被誉为“白派”,曾为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王凤卿、郝寿臣、孟小冬等名角司鼓,1934年以后成为程砚秋的专职鼓师。

在“傍角儿”的艺术践中,鼓师还成为戏曲流派的创造者之一。例如在“梅(兰芳)派”、“程(砚秋)派”的形成与创造中,鼓师都功不可没。戏曲鼓师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小视,他们在戏曲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司鼓艺术价值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2019年江西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奏员展演剧照(一)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探讨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浅谈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研究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