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剧本 演活人物
2017-08-22孙晓琪
孙晓琪
摘要:演员塑造形象是根据剧作家的创作而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家无论塑造的是哪类人物形象,都必须通过演员创造的艺术形象完整地体现出来。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标准呢?这就要靠演员正确地理解作品、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个性,要使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符合规定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形象真实地再现于舞台上,使其具有艺术的真实感染力。
关键词:剧本;人物;表演
作为艺术,它的作用之一,就是要给人一种美感和美的艺术享受。美是艺术的基本属性,观众正是从美感和美的艺术享受中接受艺术作品给予人们的生活真谛的。演员创造典型环境中具有丰富多彩、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这是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塑造角色时,经常出现演员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或片刻的冲动之情任意地在舞台上“塑造形象”,忘记了人物的规定情境,忽视艺术的真实,往往把生活中的人物不加修飾、不经艺术加工的东西都塞到角色身上,结果使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失去了它的典型意义,使人物塑造得不伦不类,失去了艺术的真实性。我们知道,戏剧是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是生活的再现,但决不是生活的重复。任何好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形象都是经过艺术家精心的选择、千百次的艺术加工、提炼,才能取得典型化的成功。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对我们塑造形象是如何的重要。
一、分析脚本,揣摩唱腔
拿到脚本以后,应仔细阅读,认真琢磨,分析主题思想,了解每句词意:它说明什么问题?要告诉观众什么?将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句唱词为什么这样写?那段唱腔为什么那样设计?都需要仔细研究,认真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还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果提得正确,不论是词还是曲,都可按照演员的意见修改。特别是唱腔,因为不管什么唱词什么唱腔,都必须通过演员去演唱,才能和观众见面。如果唱腔设计的与词不符,或演员唱着不合适等等,就需要与作曲者商量,加工修改。
二、分包赶角,刻画人物
二人转要刻画人物,摹拟角色。脚本里哪个人物由甲方表演,哪个人物由乙方表演,哪个人物什么性格,哪个人物应该安排什么动作。舞蹈设计者(或导演)在舞蹈方面,已有了初步设想,可以一起研究:根据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特点、动作、特征等,仔细分析,反复琢磨。结合演员的特点,加工排练,进行二度创作,使人物形象鲜明。一个好的唱手,唱到悲的地方,能把人唱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唱到喜兴的地方,又能叫人捧腹大笑。用不同的声情,把观众引向不同的境界中去。这就要求演员要吃透剧情,感情饱满,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一个演员在叙述故事和表现人物的时候,要做到感情对头,感情充沛,要心中有戏,声从情发,才能给人以真实感,才能感染观众。同样的一段唱腔,由于演员体会不同,注入的感情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实践证明,一个好演员,仅有一条好嗓子是不够的,还必须用得好,唱得感情饱满。嗓子好不一定唱得好,嗓子差也不一定唱得不好。嗓子好,如果对唱词理解得不深透,一个音符不错地“照本宣唱”,这只能说是能唱了,并不等于会唱,更不能说唱得好,这叫“傻唱”。嗓子差点儿的,对词意理解得深透,唱得有感情,对嗓子控制得得当,掌握好迟、急、顿、挫,也可以唱得好。
三、进入角色,成为角色
例如《王二姐思夫》中王二姐做针线活的一段,很吃功夫。常说的“包头的就怕《摔镜架》”,主要是怕这个地方。有那么十分钟左右没唱,光靠动作来表达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做针线活。这就要把生活中做针线活的一些动作,进行集中、概括、提炼,演得真像那么回事儿,才能抓住观众。从洗手开始,洗完手坐下来打开“样采”(夹各种颜色花线用的),一篇一篇翻选花线,配好了线就是拿针,上辫根儿处摸针,头一回因为没摸准还把手扎了一下。针拿到后,先别在前胸,然后把选好的线在将要绣的东西上(用手绢儿代替)配一配,看看颜色调不调合。接着是:嗑线、捻线头、吐线头、再拿针,纫针、拉线、搓线、撸线、打疙瘩,这才叫弦儿起唱,边唱边绣。绣兜兜、绣腰褡、绣荷包等。拨针拉线越拉越短,每绣完一样都要换线,不能用一条线绣完所有的东西。这一系列的细腻动作,主要靠一双手来表达。这就是说手上得有功夫,伸出手指头像根棍子硬邦邦的不行。拨针拉线都得像那么回事儿似的才行。有一点不像观众就要散神,进行议论。单出头的王二姐做针线活和京剧《拾玉镯》中的孙玉姣做活、轰鸡的表演,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综上所述; 艺术的真实是艺术作品中真实地反映现实,从先进的审美、理想的观点来深入了解所描绘的事件的内在意义,同时,又是通过创造性地理解概括事实、创造出能在别的单一事物中揭示共性的艺术形象。如果背离了这一创造原则,按照模式化的方法去创造,那么势必就要导致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简单化了。最后是充分发挥演员形象塑造的灵感与灵气,并善于将这种灵感与灵气化为人物形象的生气与活气,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真真实实的舞台人物形象。梨园界有对联云:“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过程,正是把大千世界中的人物化为舞台世界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来不得丝毫的马虎与取巧,必须付出艰辛,创造真实的艺术形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