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
2017-08-22邢佳琪刘永东仇晨鹏李敏张琪
邢佳琪+刘永东+仇晨鹏+李敏+张琪
摘要: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唐山市乐亭县民族民间文化乐亭皮影、乐亭大鼓和乐亭地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重要作用。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内需的显著增长,“非遗”作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活态文化资源,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唐山市乐亭县乐亭大鼓、皮影戏、地秧歌,我们河北地质大学华信学院管理系于2017年7月3日至5日在带队老师刘灿灿老师的带领下,由仇晨鹏,陈宇,张琪,邢佳琪,胡红伟,赵怀澳,刘永东,武文慧,袁克坚,李敏等10名同学组成的小分队在唐山市乐亭县开展了为期十一天的实践活动,针对"乐亭县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问题下乡展开问卷调查并贴近群众,了解乐亭县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唐山市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3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3项,分别是乐亭大鼓、乐亭地秧歌、乐亭皮影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產大县。
面对乐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以乐亭县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对其展开深入调查。希望可以以小见大,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基本了解。
在此过程中,我们走访了乐亭县县政府和齐庄村村委会、郭庄子村村委会,也在随后几天与乐亭大鼓传承人张近平老师、文员秧歌队苗队长、乐亭皮影团、王团长梁团长等国家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在城镇和去乡村的过程中开展随机街访并进行问卷调查,听取乐亭县百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了解与看法。充分了解到这些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现状、发展举措、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二、唐山市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对乐亭的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随机性的社会调查问卷100份,18岁以下、18-33岁、30-50岁、50岁以上,各占百分之二十五,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如下:大多数人对乐亭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不是十分了解,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度不高。
(一)乐亭大鼓的传承与发展
乐亭大鼓后继人才青黄不接,收入的低微和并不看好的就业前景,使许多有志于乐亭大鼓的青年人望而却步。
乐亭大鼓除实地演出外,其余方式传播力度不大,推广难度高,这也是乐亭大鼓传承面临的主要困难。
乐亭政府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建立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等。2000年,乐亭县电视台专辟《乐亭大鼓书场》栏目。
(二)乐亭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乐亭皮影的传播困难主要是难以理解,看不懂听不懂。后继乏人乃不争事实。传统剧目、操作表演、唱腔曲牌面临人亡艺绝境地。针对这些问题,乐亭县政府通过文化馆组织皮影演出,通过提供演出场地,提供物资,和在一些学校设立皮影兴趣班。
(三)乐亭地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乐亭地秧歌这门传统的艺术门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危机,演出人员的青黄不接,新作之匮乏,群众的喜爱程度的减弱等问题的出现。乐亭地秧歌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都是年龄的断代。乐亭县政府也加大对地秧歌的扶持力度,一些进行秧歌表演的老艺术家通过师带徒,老带新等方式传承乐亭地秧歌。
由调查问卷可知在已知乐亭传统文化的群众中乐亭地秧歌在当地的群众熟悉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四、唐山市乐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新思路
(一)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畅通保护与传承的渠道
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重要的还是下一代人去接触,去学习,去发展。正如当地已经有培训课程班开设了,我们可以将对当地文化的学习程度,对学生进行考试,就像其他类型特长生一样,开设特长班,对其有一定的升学加分优惠
(二)将非遗文化与当地产业结合,增加文化的活力
逐步将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从根本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减免税收等政策来扶持非遗 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创作---制作---生产--销售经营”的良性产业链。
(三)将流行元素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去,让其焕发生机和活力
作为民间艺术实践者和传承人,为了推动一种文化遗产的前进甚至延长其生命力,大胆地尝试把流行元素加入到了古老的文化遗产中,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如地秧歌就讲现代的舞蹈伴奏和服饰引入到秧歌中,深受青年人的喜爱。
(四)减少文化传播的局限性,让当地非遗文化走出去
要建设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文化产业基地,选择“非遗”项目聚集能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良好营销环境的地区,作为“非遗”项目产业发展基地。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是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所以,我国应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数字技术带来的优势,以强有力的数字化手段保护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不断开拓其文化市场,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结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毋庸置疑,民俗文化当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如果从事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日益减少,遗产就要断绝了。”随着世界越来越趋于文明、和平、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各国间交流、沟通、理解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正能量,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强国富民的梦想指日可待,我们就不愧为文化大国、文化富国、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3]冯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4]戴相尚.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