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问题、归因及对策

2017-08-22史小娟王艳

现代交际 2017年16期
关键词:归因高职院校对策

史小娟+++王艳

摘要: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致使学生出现诸多思想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高职生自身的原因,又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原因。应从加强学生自身建设和学校、家庭教育及加大社会支持力度等多个层面探求解决学生就业思想问题,提升学生就业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思想问题 归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21-03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常谈常新、常谈常热的话题,每年毕业季都被称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如何促进高职生就业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就业率的高低也是检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指标。高职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学校声誉及未来发展,更是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个人前途。因此,了解高职生存在的就业思想问题及其原因,探索解决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对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提高学生就业率都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就业思想问题

(一)情绪不良

情绪不良,是个体在面对超出自身预期情境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一种不适的心理反应。具体体现在:(1)焦虑。焦虑是高职生求职过程中最常见的消极情绪。对心仪岗位的渴望与对自身竞争力的质疑之间的冲突,使高职生在求职中感觉到焦躁、紧张。(2)恐惧。恐惧是焦虑的一种深层次的体现。“一切恐惧源于无知”,他们或是道听途说,或是偏信影视舆论关于职场的勾心斗角,盲目夸大现实社会竞争的残酷,对自己能否在“刀光剑影”的职场“厮杀”中生存发展感到惶恐。尤其是那些拙于人际交往的同学。(3)自卑。自卑是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情感[1],是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2]。比如,看到比自己成绩优、样貌好、学历高的求职者时,产生“只有我最差”的消极情绪。

(二)行为失当

消极悲观的就业情绪如果不及时得到疏导,就会产生就业行为失当。(1)悲观逃避。一些毕业生多次面试无果,骤然加剧的就业压力无处排遣,开始沉湎于网络游戏寻找虚无的成就感,严重的甚至产生消极厌世情绪,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2)消极就业。消极就业是指学生在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当一部分高职生依赖家人及亲友介绍工作,轉嫁就业压力,没有积极的就业心态及求职行为。(3)盲目择业。盲目择业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晰,就业目标不明确,在求职过程中匆忙签约,而后觅得更合适的岗位时便失信毁约,有的甚至毁约多次。另一种情况是对自身没有客观准确的定位,没有认清自身综合能力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识“己”不清,高不成低不就。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问题的归因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影响学生就业思想诸多因素的可控性方面,笔者将原因分为可控性原因和不可控性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问题产生的可控性原因主要包含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评价四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

1.专业素质较差

专业素质差,这是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在入校后,学习懈怠,不思进取,抱着“混学历”的心态,上课不听讲,课下不练习,旷课、泡吧现象屡见不鲜。“业精于勤,荒于嬉”,临近毕业找工作,才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

2.自我定位偏差

在法律上,高职生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但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对现实中竞争压力的感受大部分来源于社会舆论,自己并没有太多直观的、切身的感受和体验,因此面临市场考验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自我定位偏差。这种偏差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视甚高型,对自己综合能力的认知往往高于实际水平;另一种类型是妄自菲薄型,与前者相反,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自我评价偏低。

3.不正确的归因

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广撒简历—多次面试—铩羽而归”是毕业生的求职常态。一些学生在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之后,将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面试官太挑剔,考题太偏,或者是其貌不扬,没人脉,甚至是运气不好等等,这种“千错万错我没错”的归因方式,看不到自身能力的欠缺,不仅起不到督促自身提升的作用,而且对之后的求职毫无助益。

4.耐挫力较差

所谓耐挫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3]就业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前途命运,求职受阻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身体上对学生都是很大的伤害。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于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庭责任在遭遇就业压力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加重。加上毕业季面临恋情、亲情与前途之间激烈的冲突,更是让他们难以承受骤然加剧的压力,有的同学钻进牛角尖出现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自杀等极端事件。

(二)学校就业教育的偏差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存在着“重技巧,轻思想,重眼前、轻长远”的误区,集中表现为重视就业技能教育,忽略就业思想教育。除却专业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就业实践之外,目前高职院校常规的就业教育就是传授就业技巧,比如“如何制作一份吸引人的简历”“面试时如何着装”等,思想教育也大多只停留在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等劳动法规的普及上。

诚然,比起思想教育,就业技能教育效果更明显,对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甚至是立竿见影,但就业思想教育亦不容忽视。就业思想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就业心态,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就业技能教育与就业思想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其一,否则就像是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很难走得又快、又稳、又远。

(三)家庭就业教育的失当

在家庭的就业教育过程中,有两种教育模式不可取。一种是专制型,家长对学生的职业规划采取强制的手段。比如,家长罔顾子女兴趣爱好,强迫子女报考自认为将来稳定、赚钱的专业;为了达到就近谋职的目的,不顾及子女的职业规划和地域对其专业的局限,不惜破坏社会秩序,占用社会资源,为子女谋求就业岗位。另一种情况属于放任型,是指家长对子女的职业规划完全持放手态度,并表示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这种看似民主的教育方式其实掩盖了家长对学生所学专业、就业环境、经济形势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的本质。家长对学生专业涉及的领域茫然无知就很难切身感受学生在职业规划、择业就业时的彷徨,也就很难在学生面临就业思想压力时,帮助学生减轻思想负担,度过就业迷茫期。

(四)社会舆论评价偏颇

社会对高职院校、高职生的“另眼相看”,使高职生自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要承受来自社会各方的审视。社会上的偏见,让他们在求职、婚恋等方面备受歧视,高职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思想上饱受煎熬。最令人忧心的是,这种偏颇的舆论评价氛围让高职生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就是比不上那些读本科的同学,甚至在求职、婚恋受到挫折时,即使心中不满也认为这是自己应该承受的。这种从内心深处自觉“低人一等”的自卑心态及思维模式,成为高职生求职道路上、甚至是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三、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就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自身建设

首先,明确自身定位。简而言之,就是不要盲目攀比。高职生要树立“成为高素质的技能技术人才”的信念,而不能一味沉浸在高考失利和他人带有偏见的目光里。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职生在校要认真学习专业课,加强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足够的底气去竞争心仪的岗位。

(二)完善学校就业教育

第一,就业思想教育。(1)“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最核心、最根本内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向学生传播正能量,谨言慎行,言传身教。(2)诚信教育。在诚信教育过程中不能把“诚信”单单放在道德层面去阐释,单纯讲“诚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其教育力度是单薄的,必须将诚信放在法律层面去阐释,要让学生认识到失信不单只是个人品质问题,在法治社会更是违法行为。(3)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單纯讲“理想是什么”“理想的作用是什么”“怎么树立远大的理想”等干巴巴的理论,也不要总讲“只要你们有理想,肯努力,你们就会成功”的说教,这些老生常谈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在灌“鸡汤”,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就是认清现实,承认现实,尊重现实,在现实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有更深的代入感,这样理想的火种才能扎根学生心中,才能在学生前进的征途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第二,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毕业生而言,就业及前途问题排在心理压力各事项的首位。[4]学校应该组织多种心理健康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活动,重视心理健康咨询,要在毕业年级不定期展开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要进行个案咨询,严重的心理危机要及时干预。

第三,加强就业实践。丰富的就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就业力是非常重要的。(1)校企共建。高职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合作共建,来提高实践教学,进行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从而实现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4]、产教融合。(2)开展“企业家进校园”“优秀校友校园行”等活动,各系部可以举办“新老学子话成长”,前辈们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会指引学生前行的方向,毕业的学长学姐的示范效应也会增强毕业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三)注重家庭就业教育方式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稳定有重要作用。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缓解学生就业思想负担,而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反而会加剧学生的思想压力。家长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态度上,尊重平等,忌居高临下。很多父母在与成年子女沟通时往往站在领导的立场上,这种“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被压制甚至是被逼迫的感觉,子女觉得自己委屈,家长也觉得良苦用心不被理解。

心态上,鼓励包容,忌嘲讽挑剔。“爱之深责之切”这是中国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为敦促子女进步往往采取挑剔甚至是嘲讽的方式,希望子女“知耻而后勇”,但这对子女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极大的伤害。因此,在子女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他们拒绝向父母倾诉,甚至拒绝向老师和同学求助,下意识的认为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就会受到嘲讽和挑剔,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方式上,倾听沟通,忌专制包办。高职生在就业、择业茫然无措时,家长要认真倾听,不要急于否定子女的想法。比如,学生在择业时选择异地就业,要认真倾听他们异地就业的原因,是因为异地本专业对口还是说想出去闯一闯,而不是横加斥责。一些家长更是在学生未毕业时已经通过种种手段为子女谋得职位,只是单纯地想让孩子回到自己身边。这种专制包办的方式不仅罔顾子女意愿,影响亲子关系,而且从长远来讲,子女未经历就业市场的大浪淘沙,没有自己去亲历承受挫折、解决困难的过程,对其未来人生发展毫无助益。

(四)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首先,社会舆论对高职教育应有客观的评价。国家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在教育体制上,我国已经在职业教育上设置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学历教育,并不像社会上普遍认为的高职教育就是次等教育,要让民众从思想认识到高职教育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近些年来,国家鼓励以创业促就业,全国各地的创业基地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也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创业基地因不看好学生创业,拒绝其创业项目的入驻;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历练,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的引导而致夭折,这些都需要政府加以扶助。

四、结语

产生高职生就业思想问题的原因集中到一点就是就业难。但笔者不主张将就业难的原因归结到经济发展的下行趋势、大学扩招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等不可控性原因上,这些客观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所有高职生在就业、择业时处在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中。把就业难的原因归结到这些不可控性的因素上对高职生来说并非是件好事,只能为他们不去拼搏努力找到一个心理借口。只有认清客观现实,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培养,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支持方面入手,不断创造有利条件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才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思想问题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杨清.简明心理学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118-119.

[2]林传鼎,陈舒永,张厚粲.心理学词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51-152.

[3]耐挫力[EB/OL].http://baike.so.com/doc/9930547-10277932.html.2017-06-14.

[4]徐晨倩,蒋雨晨.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55.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tudents employment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easy to be ignored by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may lead to lots of problems. The issue not only is caused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is related to school education, home educ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order to explore and solve the students ideology problems and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school education, home educ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to help students solve related ideological problems in employ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y problems; attribution;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孙 瑶

猜你喜欢

归因高职院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走,找对策去!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