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路就能为手机充电

2017-08-22余之敏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8期
关键词:钢珠动能电容器

余之敏

这辈子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手机在手上,却没电了,还找不到地方去充电——相信这样的事在多数人身上都发生过。好在这个问题现在已被苏州18岁小伙陈嘉欣给破解了。

陈嘉欣小时候对吃喝穿等都无所谓,却对玩具情有独钟。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自己喜欢的玩具并不是想买就能买的。有时好不容易买回了心仪的玩具,可还没用多长时间就坏了,真令他沮丧。他就想如果有一天他能自己发明玩具就好了,那就不愁没有玩具玩了。

自从上了技术学校,从学习的课程到实习、培训的内容,很多都与发明创造有关,这样的氛围时刻激起他的创造欲。他多么想也去搞一项发明,去把儿时的梦想实现,但一直没找到突破口。

一次同学聚会,大家正用手机相互拍照,有同学的手机就没电了。那个同学说他早上才充的电,这才用多长时间就没了,真扫兴。如果手机能随时充电,该有多好!

大家都有同感。陈嘉欣听后,突然灵光一闪,决定在手机充电上寻找突破口。

可是该从哪里入手呢?他一筹莫展。

找不到思路,陈嘉欣就打开电脑,上网浏览着相关网页。当看到前两年美国一个小孩发明的充电鞋,走上两步就能轻松充电,“在鼓励人们多运动的同时,还能免费制造电力,一举两得,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他一边赞叹一边脑洞大开:对,他也要在运动上下功夫,让运动产生的电能能给手机充电。

确定了目标,他兴奋不已!

接下来就是如何组装充电宝,他先做了很多尝试,但皆不如意。后又查看了大量国内外科技界的最新论文,心里有了点底,就根据网上的相关提示买回材料自己加工。样品终于做出来了,他兴奋地拿到实验室测数据,又插上手机试验,但充电效率低,让他比较失望。后来他又换了其他材料试验,但还是不行。虽然有点泄气,但他没有放弃。

一次在公园里,他看到有人手握着钢珠锻炼,就想钢珠在人走动时会一直运动,应该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动能,而这个动能如果转化成电能,就能给手机充电,那该有多好呀!

想到此,他立马买回钢珠,放入充电宝内。为了让钢珠更好地摩擦生电,他又在充电宝里植入两块发电片。这样充电宝一晃动,钢珠就立刻哐啷哐啷地动,使发电片发生形变,从而产生一定的电能。但因为摩擦生電只是一瞬间的事,他刚想收集,电能很快就没了。鉴于此,他在充电宝里设立了一个电容器,装上开关,想通过电容器去收集零星的电能。理论上当电能收集达到一定量后,是会传给电容器储存起来的。实际操作上,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陈嘉欣就手握充电宝不停晃动着,通过测试晃动5秒大致能产生5伏的电能,能够为手机应急充电,这让他非常兴奋。但他没满足,他想若发明出的充电宝能长久地给手机充电就更好啦!

带着这种憧憬,他对充电宝做了进一步改良,又第三次做出样本。根据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他的第三代充电宝动能和电能的转化率竟然达到17%,带在身边晃动两个小时就可以给手机充满电,而且完全是滚动产生电能,对环境没有半点污染,他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充电宝的体积大了一点,携带有点不便,但自己肯定会对它做进一步升级,相信改进后会更好用。

想象着要不了多久,怀揣着小小充电宝,只要你在走动,你的手机永远都不愁没电,那该多爽!可见只要有梦想,肯动脑筋,且持续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做生活的发明家。

(一米阳光摘自《智富时代》,有删改)

猜你喜欢

钢珠动能电容器
小钢珠冲击除锈方法及其模拟仿真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
钢珠链“跳舞”
钢珠链“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