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食言”的“升学宴”
2017-08-22姜红伟
姜红伟
2016年8月11日,女儿收到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亲朋好友、同事们闻讯,或打来电话,或发来微信,或见面叙谈,除了表达对孩子的祝福、对我和爱人的恭喜之外,更多的是问:“啥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啊?”“哪天办‘升学宴啊?”
面对大家的关心,我们在感动之余想得更多的不是如何办好这场“升学宴”,而是怎么样办不成这场“升学宴”。
我和爱人生活、工作在有着“中国最冷小镇”之称的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小镇虽小,名气却不小;小镇很冷,人情却不冷。前些年,除了婚丧嫁娶之外,每年高考之后办“升学宴”成了小镇上的一道风景。由于我在区委组织部工作,爱人在区委政法委上班,并且是土生土长的“坐地户”,有着典型的“三多”——亲友多、同事多、同学多。有时候,碍于情面,我们往往一天要参加三场“升学宴”,像赶场子一样。由于镇小、人少,参加升学宴的人几乎天天“撞脸”,大伙儿往往一见面就开玩笑说:“又吃高价饭来了?”
近年来,区纪委狠刹“升学请客风”,在全区掀起了一场剑指借大操大办宴席收受礼金的“廉政风暴”。我和爱人工作在区委重要部门,不但是党员,还都是科级干部,遵守党纪党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离女儿上大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大家见面之后依旧热心地问咋还不办“升学宴”呢?这时候,早已拿定主意的我和爱人异口同声回答:“过几天办,等信儿吧!”
结果,在渤海大学九月初开学前夕,亲朋们等来的却是一个令他们“失望”的消息:我和爱人已经领着女兒到大学报到去了!
我和爱人回家之后,有朋友见面就是一顿埋怨:“你们真傻,不办‘升学宴,以前参加别人‘升学宴随的礼金不都打水漂了吗?”
听了朋友的话,我和爱人相视一笑。也许,在外人看来,我们损失了几万元礼金,但我们清楚,作为党员干部,自己这么做,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