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女性职业比重亟待增大
2017-08-22张丹鸽
张丹鸽
摘要:20世纪初期,我国涌现了大批伟大的女政治家和领导者,“女性参与”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历史证明女性领导者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岗位中加大女性比例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女性职业对社会和团队的作用,总结出增加女性职业比重的必要性,对当今行业中女性存在的不公平对待现象进行阐述,从政策支持、社会认可、意识提升三个方面进行了对策探讨。
关键词:女性参与 职业比例 两性平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059-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宪法》的颁布赋予了女性真正意义上的参政权,女性开始在各方面追求自我权利。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女性在权利参与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女性事业者。但放眼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女性在参与事务与获取职位时出现了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分析女性参与的重要性
和谐社会中必须实现男女平衡,实现公平竞争共同参与,女性所拥有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式是维持社会平衡与发展的必需。
(一)女性参与对团队的作用
女性能为团队带来了新的知识、技能和关系网,能够激发人的劳动热情。[1]她们的魅力能吸引男性,同时也激发了男性的上进心,能够提高工作激情。据调查,在企业追求创新时,高层管理中女性比例越高,则公司产生的市场价值越高。同时女性也是优化领导结构的必要部分,共同参与能使得决策更加全面。
(二)女性参与事务时具有的优势
女性天生的特质使得她们有比男性更敏锐的观察力,对事物敏感细腻,判断更加准确。相对于男性的性格,女性更善于与人沟通,并更体贴无私,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且女性天生具有母性柔美感性的一面,处事风格更加具有亲和力。[2]
在沟通方面,女性更注重意见的统一与包容,更善于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据科学家研究,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语言天赋,更善于言辞。遇到重大决策时,男性大胆勇猛,善于开拓创新,而女性则更善于细致观察并能更全面地分析问题,能更准确地提出质疑,有利于决策的补充完善。
二、女性职业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国对于女性参政问题一直采取保护和支持的态度,女性在争取职位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女性职业地位仍然处于劣势,尤其政治地位较低,当前为官多为男性,造成领导层两性失衡,女性官员人数少、比例低,任职高层管理的更少。据统计,1997-2002年间,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国务院各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7%、3.4%、11.9%和9%[3],在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始终在21%左右徘徊,也远远低于全国人口中的男女比例。在一些企业招收员工时,面试时规定不招收女性,或是限制女性的岗位,极大地消减了女性参与的积极性。
三、职业中两性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理差异
因为生理差异,女性无法像男性一样有强大的体力去做一些繁重事务,但她们所能做的一些事情,男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完成,女性拥有的一些特质是社会进步必需的,但并没有得到社会足够的重视。也许正是这种原因才导致有的企业一直无法突破旧的经营模式去实现更高的目标。
(二)不健康的婚恋观
受“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等封建顽固思想的影响,旧社会中女性只能通过嫁给一个有更高地位的男性来获得利益,当时的人们认为女性就应该是生育的工具,承担家务,女性自出生起就被贴上一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标签,但实际上女性也应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而不是通过男性来实现自身价值。
(三)双重角色冲突
与男性职员相比,职业女性面临着多重角色扮演,她们既要为企事业单位创造利润和政绩,做能干的领导、敬业的职员,同时也要在家务上消耗时间和精力,做良母、贤妻,承担着事业和家庭双重责任,这些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女性参与能力,消磨了女性的参政与工作热情,影响了女性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不平等
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城乡差异,因为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所以大部分农村孩子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据调查,社会人口中文盲多为农村妇女,主要因为父母意识老旧,女孩接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导致了部分女性文化程度低,造成就业率低且再就业难度大。在部分企业还存在性别条件限制,据调查,男生每平均面试2-3次即可获得一个职位,而女生则需要8-9次[3],这说明了当今社会女性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都存在问题。
(五)参政比例低
职位条件的限制使女性对于参政积极性较低。在意识到女性职位的重要性之后,有些企业在制定招聘制度时强调,女性员工要占一定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女性歧视”,但也有个别单位大幅增加女员工比例,有的女性为了得到职位和晋升不择手段。
为了更好地发展,各个行业应该追求两性共同竞争,没有歧视和限制,也没有“后门”捷径可走,贤者得其位。
四、增加女性职位比重的建议
女性难以获得职位的根本问题在于社会对于女性的认可度还不高,认为女性不适合参与公共事务,但事实验证,女性参与能力的增强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谐的结果是要达到两性平衡,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也会影响男性的发展。
(一)政策制度支持女性参与
首先要形成平等的教育体制,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从根本上促进女性成长。再者,调整以男性为中心的干部选拔制度,提高女性参政比例,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现今许多干部选拔条件是以男性生理标准制定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女性的生理要求,应该同时考虑两性参与条件,提出更人性化、更科学的选拔要求。
(二)提高社会对女性参与的认可度
从社会意识上,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让社会认识到女性的重要性。虽然男女确实存在生理差异,但不应该将女性作为一种特殊群体来保护,而是要使女性拥有和男性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同时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让男性也可以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双方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男性投入一部分精力到家务中,分担女性的家务压力,缓解女性双重角色的压力,同时女性也帮助男性分担事业压力,使家庭幸福感增强。
(三)提升自我意识与综合素质
消除长期封建思想影响下的传统性别观念,激发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可,使女性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专长,拥有工作、教育、升职等权利,平等地享受劳动果实。同时女性更需要加强自我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改变自我,实现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在思想观念上不断更新,不断追求自我理想。
改变女性职业的发展现状,促进女性的参政执政,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工程。我们追求的不是形式上的男女平等,而是承认女性职业地位在社会中的必要性,从而重视对于女性的培养,拥有和男性共享的资源和权利。在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变平等为平衡,充分发挥女性的领导优势,激发女性参与的积极性。再提供条件支持,解决女性在获取职位时遇到的问题,让女性成长之路更加平坦,并形成一個公平竞争的局面,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铁映.重读邓小平《南方谈话》——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J].中共党史研究,2014(9):23.
[2]子轩.女性官员在中国[J].晚晴, 2014(3):11-13.
[3]张婧.性别视角下的民主参与和协商[D].浙江大学,2009.
责任编辑: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