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书
2017-08-22黄之彦
黄之彦
读《傅雷家书》的同时,我顺便也读了林文月给儿女的三封信以及龙应台的新版《亲爱的安德烈》。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家书,感觉颇有趣。
《傅雷家书》是我读得最久的一本书,读整本书时并没有令我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封封远隔重洋的家书来往缓慢,而针对一件件事,傅雷的看法也是沉着冷静的。
傅雷对儿子文笔与思想的训练正是他自身思想与灵魂的体现。他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儿子,同时希望心湖激起水花。例如,他说:“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傅雷对儿子教育的细致與严格,让人不得不叹服。这样的家书,不正是傅雷自己的一面“镜子”吗?他在信中说:“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重大的错误……有些罪过不能补赎,不能洗刷……”这样持续的反省使傅雷不断进步,也是为了让儿子不重蹈他的覆辙。有这样一位睿智、严格、坦诚的父亲,傅聪实在幸运。有人评价“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细细想来,傅雷家书写于“文革”时期,那时社会动荡,思想受到禁锢。在他最后一封家书中,他仍在批判自己,他是蘸着殷红的血泪在写家书。相比之下,龙应台的家书就幸运多了,因为它诞生于正常又和平的年代。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下,它承担的是满足两辈人交流思想、沟通理念与需求的主题。
说到底,这些家书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每封家书,无不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盼与关怀。其实,天下的父母尽管性格不同,教育方法不同,而哪一位不是心疼着他们的孩子,为孩子们好呢?想想我自己的父母,也在时时刻刻教育我、关怀我。因为生活在一起,我们不用家书沟通,没有白纸黑字这一形式,可我是否视他们的教诲如过眼云烟?是否因为他们的担忧而引起逆反心理?如果这些思想能在书信里写下来,或许可以使人慢慢冷静下来理解和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不等自己思考清楚便任由情绪爆发,因此,我们需要冷静。从这些家书中,我真的体会到自己的许多错误。
家书,自古以来都是亲人之间表情达意的方式。尽管现代生活越来越不需要家书,但我们需要与家人沟通,需要品悟甚至感恩于父母的话。否则,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错过许多人生美好。
教师点评
在读名人家书的过程中,小作者体悟到“每封家书,无不包含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盼与关怀”。文章虽然始于这份“感动”,却又不止于此。小作者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抛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如果自己的父母也能将教诲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或许可以使人慢慢冷静下来理解和思考”。最后,小作者直击家书的本质,即“这是亲人之间表情达意的方式”。即便没有家书这一形式,但是千万不要忽视与父母的沟通。从感悟到思考,从书本到实际,从现象到本质,使阅读有了意义,写作有了价值。(叶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