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依托“阳光心晴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22耿丽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耿丽

摘 要: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展了依托“阳光心晴工作站”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走进”的八年实践,经过探索发现,该平台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职能和逐层应急防范功能的发挥,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走进公寓、走进心理困难学生及其家庭这一“三走进”的目标,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心晴工作站”;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3-01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比较晚,但是,随着各高校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逐渐有了质的提高,校园心理咨询也开始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在慢慢提升,但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避免和消除因各种心理冲突或矛盾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及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帮助。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学生心理状态两极分化

积极的学生非常积极,在各方面都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认真学习,参加学生会或者社团活动,争取荣誉。而消极的学生很懒散,对一切活动都没有兴趣,得过且过;他们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就万事大吉;他们只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事,但是一般效果不佳,只是应付了事,往往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2.整体心理状况较好,但心理困扰较多

高职院校近几年新生心理测评的分析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测试人群中27%左右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占8.70%左右,表现为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

3.学生心理出现失落感

有些学生有时会觉得自己并不比本科生差,很自信;但有时又觉得自己没有本科生好,因此没面子,有自卑感。在这种矛盾心理作用下,学生在自信与自卑间徘徊反复,心情起伏,犹豫不决,因此其学习缺乏计划性、目的性,自主学习能力不够。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三级网络”工作模式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采用“三级工作网络”模式,即学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为一级网络,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各二级学院学工办为二级网络,主要负责本二级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层面由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等组成为三级网络,主要负责日常心理宣传、学生心理问题信息反馈工作。有的学校还设立了由宿舍长组成的第四级网络结构。

2.“三级网络”工作模式的局限

在实际工作当中,虽然从上到下都清楚三级工作网络结构模式,但往往由于处于“三级网络”中二级学工办辅导员配备数量不够和行政事务比较繁忙,因此只是疲于应付心理健康工作,而沒有深入研究其工作性质,由此陷入尴尬境地。

3.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太明确

大多高职数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只防治心理疾病。而较为理想的中级功能为完善心理调节机制,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还做不到。最高级功能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才是大家应该达到的目的。

三、我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建设“阳光心晴工作站”以弥补“三级网络”模式的不足

建设“阳光心晴工作站”,设一个总站和十个分站。总站设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统筹安排全院十个分站的工作,由专职心理老师负责联系指导。十个二级学院分别设立“阳光心晴工作站”,由一名擅长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负责指导开展工作,下设学生站长2名,分别负责大一、大二年级开展心理工作。其成员是大一、大二各班心理委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会员及信息联络员。

有些学校的各二级学院都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任二级学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组组长,成员包括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打造“阳光心晴工作站”这个工作平台,依靠这个平台长期开展工作,使心理工作常态化,协助组织者开展各项心理工作,推动心理工作进程。

2.具体实施

由心理咨询中心即“阳光心晴工作总站”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具体实施,内容涵盖日常心理咨询和跟踪辅导、心理测试、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心理工作队伍教育培训等工作;协助指导各二级学院“阳光心晴工作站”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每月初在总站组织十个工作站召开工作会一次,布置好各项工作,并监督实施过程。各二级学院“阳光心晴工作站”负责落实和实施总站的工作任务,指导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每月进行心理健康工作和排查情况的汇报,将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反映,与上级沟通后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尽早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保障各项心理健康工作全面铺开,使心理健康工作覆盖每个学生。

“阳光心晴工作站”自成立以来,以“崇尚健康心理、共享阳光心晴”为主题与宗旨,依托十个工作站,组织完成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和各项相关活动。如每月至少组织学习校内《心理健康导航》《心海阳光报》一次,每月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月排查,全年定期组织或参与完成各类心理健康调查活动,依靠团体心理训练、心理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八年来,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依托“阳光心晴工作站”,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正视自我、营造良好的关爱心理健康氛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借助工作站对心理测评筛查出的重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积极和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结成帮扶小组,彻底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关爱每个学生;利用该平台开展活动丰富,其参与面广,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论

我院学生工作(部)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自2009建立年起,在十个二级学院中设立十个“阳光心晴工作站”,采取“三级网络”体系模式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心理宣传活动,经过近八年的工作实践,推进了我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了走进学生班级、走进学生公寓、走进心理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三走进”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

参考文献:

王建中.UPI与SCL-90的比较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3).

耿 丽.咸阳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26):132-13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