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中国军事片的文化感召之路

2017-08-22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战狼建军题材

刘佳璇

军事题材影视有着承载民族集体记忆、体现国家意志、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

延续军事题材的后劲,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话题,更是社会文化话题

2017年7月27日,《建军大业》和《战狼Ⅱ》两部军事题材影片同日上映,当天全国票房报收2.9亿元,其中,这两部影片占91%的份额。

2017年春节档以来,这是中国电影市场的第二次高潮。两部主旋律的军事题材作品,为暑期票房注入强心剂,激发出的观影热情打破了此前的票房颓势。

在中国影视市场上,军事题材作品已经渐渐显现出集群效应:一方面,8月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军事题材电影、电视剧集中走进观众视野;另一方面,《风声》《智取威虎山》《战狼》《湄公河行动》等兼顾意识形态与商业价值的电影作品近年来连续出现,市场热度不断升温。

国产军事题材电影正在拓宽想象空间,呈现出类型多样化、技术水平升级等新特点。

《建军大业》拍摄现场

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现在军事题材影视作品正处于一个全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题,是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感召之路,通过具体鲜活的人物故事、与观众需求契合的电影场面,一点一滴地增强情感震撼性。”

平衡娱乐性与严肃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了一批讲述党史、军史和军事现代化的军事题材电影,其中不乏具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作品,給观众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战争影像记忆。但随着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军事题材电影一度无法适应更为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以前很多人都会说我们是看着八一厂的电影长大的,现在没有人这么说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宁海强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需要让年轻的观众来看我们拍摄的电影。”

近年来,军事题材电影适应时代趋势,加入了更多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的元素,如“建国三部曲”系列便采取了群星战术。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往往会被认为有很强的‘说教色彩。所以,这样的片子,一定要从商业上找比较有意思的营销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对本刊记者说,“观众辨认着哪些明星扮演了哪一个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人物,也是一种乐趣。”

索亚斌认为,为了让电影有更强烈的社会效应,商业娱乐元素是必须的原料:“并不能说考虑娱乐性就不尊重艺术和历史了,反而这些元素考虑得越全面,呈现得越恰当,越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

不可忽略的是,长期以来,如何平衡好娱乐性与题材严肃性的关系是个难题。《建军大业》因起用具有“流量”效应的年轻演员(所谓“小鲜肉”)而面临舆论争议,有人质疑演员欧豪对叶挺将军的诠释过于“浮夸”,表现出了青年革命者的热血,却没有将其沉着的一面表现出来。

索亚斌说,《建军大业》用偶像化方式来呈现领导人物,其实是适应时代审美对于英雄崇拜的需求,要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就要在宏大的历史和英雄群像中寻找出“少年英雄”并渲染其魅力。

但是,如果人物没有足够立体的呈现,这种偶像化处理就会显得“轻浮”、失去厚重感,以至于引来“哗众取宠”的尖刻批评。对此,影评人马庆云评价:贺龙、叶挺等很多人物的行动显然缺乏一些合理解释,使观众有“走马观花”之感。

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所言,年轻演员本就是中国电影“势不可当”的接班人。因此,讨论如何平衡娱乐性与题材严肃性,不能一味揪着“是否起用‘小鲜肉”这些表面问题不放,而应回归到剧作本身上来。

主题表达当代化

“消灭一切陈词滥调和拖泥带水,包括那些多余的所谓‘政治正确。”在《建军大业》的初剪阶段,张宏森对导演刘伟强说。他希望《建军大业》“轻装上阵,卸载概念,以电影的生动灵性为手段”。

这段话的背后,其实也折射出中国军事题材电影一度陷入模式化和概念化窠臼的经历。

当套路走向僵化,本应波谲云诡、惊心动魄的战争历史却变成了乏味的故事,以至于军事题材电影出现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军事题材影视的主题,和国家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紧密关系。周星说:“如何用鲜活的感受实现政治宣教,是重要的命题。”

美国主流电影无不注重“将星条旗埋在剧情之下”。索亚斌认为,近年来中国电影在表达国家意识形态方面已经学会“将其巧妙地编织进叙事里”,突出的特征就是运用个体视角,“用小写的我也能弘扬宏大精神”。

从故事题材上看,《建军大业》取材自真实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战狼Ⅱ》则是在当代背景下展开的虚构故事。这体现了目前中国军事题材影视“回溯历史记忆”和“构建当代故事”的两个方向。

两部作品同期上映,至本刊截稿时,前者票房3.44亿元,后者票房则突破30亿元。有分析认为,前者叙事视角宏大,是群像的展开,而后者则是具体个人的故事,有细节的深入,票房差异证明观众更容易接受当代背景的、个人化的故事。

革命历史题材如何实现历史事件当事人心理与当代观众心理之间的跨时距调适,是绕不过去的难点。

在创作《勇士》时,导演宁海强为了让观众有战争的代入感,摈弃了过去旁观式展现战争宏大场面的手法,而让镜头跟随主角的视角,设定了泸定桥上一条铁链突然断裂的镜头,“这就让观众都跟着担心主角的命运”。

周星认为,未来策略可能会更趋向于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寻找合适的个人视角:“现代观众更注重个体意识,影片中的故事如果个体意识不清晰,就很难形成代入感。”

而当代题材,则要将“个体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国走向崛起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周星说:“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观众需要看到一个和国家成长相匹配的个人英雄,把他和国家意识融为一体。”

打造类型片的奇观

近年来,《智取威虎山》《战狼》《战狼Ⅱ》《湄公河行动》等作品,尤其突出了“动作片”的类型特质,极力塑造更为震撼的视听效果。比如,《智取威虎山》的特效耗资约为2000万元;《战狼》开拓了“军事动作片”先河,《战狼Ⅱ》中又出现了6场高规格的动作戏。

在拍摄《建军大业》之前,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讲述长征期间红军“飞夺泸定桥”经历的《勇士》,刘伟强前去探班,他对张宏森说:“我的场面比这要大很多。”张宏森回答:“支持你能拍多大拍多大,但大的背后要背上两个字:智慧。”

有影评人提出,《建军大业》中,三河坝战役最后主阵地多个炸点共同爆破的场景,应该是中国院线电影使用火药与安置炸点最多的一个镜头。

这种策略,与好莱坞在拍摄战争片、动作片时“类型叙事奇观化”的路线吻合,也在中国军事题材作品商业化道路上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视听升级的背后,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经过多年的产业化发展,资金可以支撑更多奇观化战争动作场面的实现;另一方面,不断开放的合作,让多元背景的创作资源得以协同作战,从而激发了全新的创作活力。

其中,香港导演的贡献不可忽视。徐克执导了《智取威虎山》,刘伟强执导了《建军大业》,林超贤在《湄公河行动》后又执导了海军题材电影《红海行动》。

“他们在成熟的电影工业中浸染,骨子里、观念上就有很多内地导演不具备的东西,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这个题材进行融合,作出了很多突破。”周星说,“如今内地创作环境其实给予了香港导演很大的宽容度,允许他们尝试,从而实现影片的商业意图。”

索亚斌发现,“采用一个经验丰富、懂得内地电影政策的制片人或监制来把握大方向,请香港导演具体操作,这几年已经成为这类电影的一个规律。”

除此之外,外国团队的加盟也带动了中国军事题材电影的升级,《战狼Ⅱ》便邀请了《美国队长3》的武术指导团队。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称“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未来的升级之路上,国际化合作是一种趋势,经验交流会拓展视野和想象空间。”

不能变成好莱坞模式的复制

“在现阶段强调类型化,赢得商业效果是没错,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在强调类型化的路上走偏,把中国电影变成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复制。”周星说。

周星认为,更重要的是在情感表达上进行纵深的开掘,在故事内容上展开更丰富多样的尝试。

战争是实现和平的手段,因此,战争片若只有打杀冲锋而没有对和平的愿景,就欠缺了根本的情感关怀。影评人马庆云认为,在这方面,《建军大业》有些部分的处理显得草率,南昌城中的战争场面,给人以“年轻人觉得打仗多刺激,多好玩,多激情”的感觉,而未能体现出足够的深度。

从故事内容的样式来看,或两军对抗的战场,或没有硝烟的谍战,或战斗英雄的战争,或普通人视角下的战争,都为战争片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以2017年7月上映的《明月几时有》为例,这部影片讲述了香港本土的抗日故事,但并非商业动作类型,没有展现激烈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将平凡人物在战争历史背景下的伟大行动化作了娓娓道来的叙述,用内敛含蓄的东方意蕴层层铺垫情感。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典型类型片之外的形式来创作军事题材呢?”周星说,“过分强调类型化,有把形式当成内容的危险。好莱坞优秀的战争片,情感积蓄都足够强大,这才能达成价值观的输出。关键是要用内容来主导叙事逻辑,从内容上去寻找中国战争片的文化感召之路。”

军事题材电影研究专家张东表示,未来,中国市场除了要有更多影片借助电影工业化东风展示战场奇观之外,也要注重对军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挖掘,“以更加艺术化的手法讲述军人的情怀、责任与使命”。

随着《冲出亚马逊》《战狼》系列等影片的出现,观众看到了特种精英部队的故事,但一些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士兵,却很少走上大银幕。

“创作者既要表现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也不应忽视隐于幕后的军人,那些战斗在科研、文艺、体育战线的军人,同样也是部队的一部分。”张东认为,小人物的小故事、小细节、小情趣、小情怀,也应在军事题材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军事题材电影还需要从更多维的角度,来讲述当代的强军故事。在这方面,要让人物真实可信,就需要创作者对新一代军人有真正的了解。

当代军人生长在全新的语境中,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和过去大不相同,创作者需要在革命历史背景、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三维空间中观察当代军魂,挖掘并展现出当代军人的新特质。

“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窝蜂”

伴随内地电影市场的扩大,军事题材电影的渴求度正在飙升。“我们看国外的战争片已经很多了,但是当我们看到中国人拍摄的战斗场面、中国面孔的英雄出现时,产生的那种情感关联才更紧密。”宋歌说,资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巨大缺口。

军事题材电视剧曾经风靡荧屏,但近几年陷入低迷,跟风创作、制作粗糙、缺乏情感内涵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而《战狼Ⅱ》势如破竹的票房走势,很可能是中国军事题材电影走向创作高潮的序曲。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电影市场上,除了《建军大业》《战狼Ⅱ》之外,下半年还有李晨执导的空军题材电影《空天猎》、林超贤执导的海军题材电影《红海行动》上映。

军事题材影视有着承载民族集体记忆、体现国家意志、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从这个角度而言,延续军事题材的后劲,便不仅仅是一个市场话题,更是社会文化话题。

“在国富民强、开放多元的时代,多样化的创作会一直涌现,各种创新肯定会层出不穷。”周星说,“最大的危险就是一窝蜂,只关注‘表而不注重‘里,接下来关键是要做到深度的文化追求,形式上再实现‘文有文的法,武有武的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军事题材将在电影市场上引发狼群效应。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对此则显得冷静:“中国电影需要更多《战狼Ⅱ》这样的电影,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可持续地提供这样的电影吗?”

饶曙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类电影的生产“不能凭借一己之力,也不能‘可遇而不可求”,持续的产出,需要注重“战略性布局和推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

另外,饶曙光还指出,军事题材电影在不断增强品质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提升发行和传播能力。

《勇士》《血战湘江》等影片虽然在创作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却未能取得理想的票房成绩。饶曙光说:“我们应当在深入调研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优化市场结构,让优秀的军事题材电影获得更加有效的传播途径,从而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

猜你喜欢

战狼建军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古建军
无论等多久
《战狼2》复映
吴建军、吴雨桐作品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50亿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战狼》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