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爆款的逻辑
2017-08-22刘佳璇
刘佳璇
“上映4小时破1亿元,5天破10亿元,8天破20亿元,11天破30亿元,13天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战狼Ⅱ》势如破竹的票房战绩,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也打破了人们对军事题材电影想象的天花板。
《战狼Ⅱ》并非一匹“独狼”。2017年,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很有可能迎来高潮的序曲。
时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在电影市场上,先是《建军大业》《战狼Ⅱ》同期上映,共同掀起2017年春节档后又一次观影热潮,下半年,还有李晨执导的空军题材电影《空天猎》、林超贤执导的海军题材电影《红海行动》。
军事题材电影,是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电影产业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电影类别。比如美国有《拯救大兵瑞恩》《野战排》《现代启示录》,苏联曾有《士兵之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解放》,等等。那些经典的军事题材影片不仅场面宏大、制作精良、气势磅礴,更致力于表现战场上的人性,进而引发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在中国影史上,亦有数量丰富的军事题材电影出现,如《地道战》《南征北战》《大决战》等。但军事题材电影创作观念一度陷入僵化,本应波谲云诡、惊心动魄的战争历史却变成了乏味的故事,与时代审美脱节,以至于军事题材电影出现供需之间的矛盾。
毋庸讳言,军事题材电影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为国有制片单位包揽,民营单位少有触碰。
2003 年,中国电影开始改革,市场向民营资本开放,為中国电影十余年来的高速增长带来新的活力。自2007年《集结号》出现后,民营企业制作军事题材的实力和创新力不断得以印证。
如今,中国电影正在经历工业化升级,开放性合作带来的国内外优质资源、不断进步的拍摄放映技术、雄厚的资本和灵动的创作观念,为军事题材电影的升级之路铺就了台阶。《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等影片的成功,证明了市场对这一题材的渴求,由此看来,《战狼Ⅱ》亦非“横空出世”。
不能忽略的是,军事题材的核心内涵,就是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因此军事题材电影的升级,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
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通过娱乐元素的运用、类型化的包装、制作技术的升级,军事题材电影渐渐呈现出主流电影新的样貌。接下来,还需在横向上进一步丰富故事内容的样式、纵向上进行人性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探索,延续军事题材电影的后劲。
从董存瑞、李向阳,到石光荣、李云龙,再到许三多和冷锋,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随时代而变,变得更接地气、更有情感、更具人性中的丰富性,而当中亦有不变,即将个人英雄主义与国家意志融合,实现中国英雄的文化感召。
纵观世界影史,任何一种类型片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繁盛,都离不开背后的社会心理的支撑。《战狼Ⅱ》《湄公河行动》等的成功,印证了观众对中国崛起背景下新英雄的渴求;“建国三部曲”系列的回响,则证明革命历史题材里风云人物对国家命运的“大关怀、大情感”总能激励人心。
一个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军事题材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有能力用新时代的新观念实现红色文化的高效传播,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构成深层次的文化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