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灵山县农地流转成因分析*
2017-08-22罗华艳
罗华艳
(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
·三农问题·
基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灵山县农地流转成因分析*
罗华艳
(钦州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广西钦州 535000)
[目的]分析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家庭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地节约利用水平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价值。[方法]文章选择灵山县为例,采用7个行政村4个居委12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劳动力、收入水平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了流转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流转地块规模及其地理位置特征,最后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解析了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对农地转入行为和转出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家庭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大; 家庭劳动力以非农业为主; 户主文化程度主要以小学初中为主;距离集市较远的农户家庭耕地总面积比集市周边农户多。﹙2﹚流转耕地主要是破碎,偏远,较贫瘠的地块。﹙3﹚农户转出行为与外出家庭劳动力数,户主文化程度及年龄与呈正相关; 地块类型及面积,位置呈也正相关。农户转入行为与农户家庭种植业,畜牧业收入比,农业机械呈正相关,与农户劳均耕地地面积,距离集市距离等因素呈负相关。[结论]目前与农户耕地流转相关最重要的是农户家庭劳动力数,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户家庭地块大小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地块地理位置对农户流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资源禀赋 农地流转 成因分析 二元Logistic模型 灵山县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土地流转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1, 2]。总结已有的文献,归为2个观点:(1)前人认为产权和制度是制约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家庭人数、非农人口所占比例、农业受教育程度以及区位条件也是显著的影响因素[3-5]。(2)前人认为农地流转受综合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与产权状况、参与主体情况,其中,人均承包面积、家庭农业人口数、人均非农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影响因子[6-9]。从研究区来看,前人对我国东部土地流转数量比较大的平原研究较多,对于西部尤其是土地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山区较为鲜见[10, 11]。通常情况下,不同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度、接受度以及参与度都有所不同。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中尺度的研究区域来讲,具体调查区域必须考虑其侧重点、其代表性。否则,研究所得结论与广大区域的实际不符。广西壮族自治区所在的山区人多地少,且地块也比较小,分布零散,不利于适度规模经营。在比较收益较高的二、三产业刺激下,农户的主要劳动力自愿放弃土地,外出打工。出现了“退一进二闯三”的转移特征。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土地利用率下降,严重的出现了撂荒现象,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土地逐步向大户集中,促进了土地流转[12, 13]。耕地能否顺利流转以及流转规模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户资源禀赋条件,资源重组则会影响耕地流转行为决策,基于此,该研究选择灵山县为研究区域,抽取了7个行政村, 4个居委会, 120户农户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流转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和流转地块特征,并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家庭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土地流转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西部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地节约利用水平提供一定科学参考价值。
1 研究区概况
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的东北部,距离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贵港市均为150km左右,与上述6市形成1.5h经济圈,是中国荔枝之乡、奶水牛之乡、养蛇之乡、名茶之乡、水果之乡,水产之乡和鱼米之乡。全县总面积为3558.6km2,包括17个镇两个街道办3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全县总人口约163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光照充沛。2015年底灵山县城镇化水平41.6%,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143元,所有农民家庭总收入当中,种植业收入、畜牧业收入、非农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3%、18.2%、57.5%。可以看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自非农收入。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其样本描述
该文数据以实际调研为主,主要对灵山县7个行政村和沿江4个居委共120户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被调查人数为194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101人,以非农为主的劳动力占75%,对所得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户均人数为4.1人,户主的平均年龄为42岁,户主的文化程度主要为初中及其初中以下文化。其中调查的7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村基本情况
行政村编号年人均纯收入(元)劳均耕地(hm2)劳动力比例(%)行政村编号年人均纯收入(元)劳均耕地(hm2)劳动力比例(%)1965 30 09260 171063 30 06972 421164 30 14168 381116 30 04472 231255 60 08374 491169 50 05167 94909 40 13463 6101233 30 05462 851051 80 09961 2111451 20 04976 16868 80 06556 3 注:1~7为行政村,8~11为居委会
从表1可以看出前7个行政村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后4个居委年人均纯收入,但是前7个行政村的劳均耕地均比后4个居委要大。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所选取的行政村、居委的比例基本相当。
2.2 理论分析及研究方法
2.2.1 理论分析
19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Ravenstein提出“人口迁移定律”以来,众多学科不断丰富人口迁移理论,其中古典经济学的人口迁移理论认为,个体迁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果其产出减去成本所得迁移净预期收益大于零,就会选择迁移; 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Lewin提出一个人的迁移行为(B)取决于个人(P)及所处环境(E),即有B=F(P,E)。当个人禀赋一定时,是否迁移取决于处在不同环境中的收益状况,如果个人的预期总收益高于原来的地方,此时迁移便是更优的决策。经过后面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他们将人口迁移公式中农村环境(E0)—家庭因素(H)进行了分离,得到了新的人口迁移行为公式:B=F(P,H,E0,E1)。其中,B代表农民是否迁移,F代表迁移决策函数,P代表个人特征,H代表家庭特征,E0代表农户与乡村之间的联系,E1为适应城市生活的难易程度[14]。该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与人口迁移问题比较相似,其土地是否流转与人口是否迁移都与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个人的自身特征等密切相关。鉴于此该研究在立足于人口迁移理论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2.2.2 研究方法
该文所研究的问题是为了农民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以及更高的土地利用率,在维持现有耕地面积和改变耕地规模(包括扩大耕地面积、减少耕地面积等2种情况)之间做出选择[15]。这一决策同时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限制。二元Logistic模型[16, 17],适用于计算的因变量是二元变量。该文用0-1虚拟变量代替农户流转行为,其中1代表农户存在流转行为, 0代表农户不存在流转行为。为了区别农户耕地转入和转出两种类型,分别建立农户耕地转入的Logistic模型和农户耕地转出的二元Logistic模型,使得分析的结果有更强的可比性与针对性。
二元Logistic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户个体微观行为决策之中,借鉴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结合数据的收集情况以及当地实际情况选取农户家庭特征、耕地资源与农用机械、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农村交通条件为被解释变量。该研究主要从农户在生产条件上的差异解释耕地流转的原因。农户的家庭特征选取务农劳动力的数量、外出务工人数、户主年龄、户主的文化程度等4个变量; 耕地资源与农用机械选取农户初期初耕地面积、小型农用拖拉机等2个变量; 家庭收入结构包括种植业收入占比、畜牧业收入占比等2个变量; 村交通条件选择农户所在村与县城距离等1个变量[18]。所选取变量的统计特征见表2。
表2 模型变量及其说明
变量名称变量类型变量说明均值方差务农劳动力数量连续变量在家从事农业活动的人数1 90 72外出务工人数连续变量在外打工的人数0 520 83户主年龄虚拟变量1=30,2=30~60,3=60以上4 231 02户主文化程度虚拟变量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专及以上2 860 90劳均耕地面积连续变量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0 540 28农业机械虚拟变量0=无小型拖拉机,1=有0 430 54种植业收入占比连续变量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23 4420 33畜牧业收入占比连续变量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19 6225 09村到集市距离虚拟变量1=2km以内,2=2~6km,3=6km以上4 310 76转入耕地虚拟变量0=没有转入行为,1=有耕地转入行为0 370 49转出耕地虚拟变量0=没有转出行为,1=有耕地转出行为0 120 33
表3 农户特征与流转行为
户主年龄流转户数比重(%)户主文化程度流转户数比重(%)30岁以下1412小学及以下453730~45岁3832初中615145~60岁4638中专、大专141260岁以上2218大专以上00
表4 非农收入水平与农户土地流转行为
3 结果分析
3.1 流转农户资源禀赋特征
(1)从农户的特征(表3),可以看出流转农户的户主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总数的12%, 30~45、45~60岁流转的农户所占的比例相当,均比较高,分别达到了32%、38%。其次60岁以上的农户因体力与家庭劳动力少而流转土地所占的比例为18%。户主文化程度处于中专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仅为12%,大部分户主的文化程度是小学和初中,这两部分所占的比例高达88%。由于户主的年龄以及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是决定了一个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的户主由于思想的超前开始弃地投商,进入城市、进入二、三产业发展。
(2)由表4可以看出流转农户大部分主业是非农业,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的是建筑业和服务业,基本靠近集市,从事的职业多样性比较明显。农户的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大于50%,所占的比例达到96.7%。在比较偏远的乡村,农户选择以外出打工的形式来补给家用。不完全统计,在南宁周边区域打工的劳动力人数占到总人数25%,在广东和福建务工的人数高达60%,其余的主要是在集市上从事商贸活动。再次说明劳动力开始放弃土地转身城市,二、三产业发展。
表5 农户土地总面积及流转率
调查村编号1234567调查户数105151141010原来面积(hm2)3 61 74 34 01 43 02 6现有面积(hm2)0 81 45 44 90 71 61 7流转率(%)7718 524 732 85047 636 6
表6 地理位置以及农户土地流转比例
3.2 流转农户的地块特征分析
从耕地流转面积看(表5),在调查的120户农户中,发生耕地流转行为的共有109户,占总体农户的80.3%,即灵山县有大部分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来改变家庭经营土地面积。其中在发生土地流转行为的109户中有78户﹙占全部调查农户的65%﹚有土地转入行为, 83户有土地转出行为(占全部调查农户的63.4%),也有同时转入和转出土地的农户所占的比例大约为43.5%。在83户农转出土地的农户中,转出耕地面积最大的为0.206 hm2,最小的为53.36 m2,平均每户农户转出0.125 hm2土地。在转入土地的78户农户中,转入耕地最大面积是0.542 hm2,最少的为0.081 hm2,平均每户转入的土地面积为0.075 hm2。
从流转地块的地形位置看(表6),流转地块位于集镇周边所占的比例为92.3%,位于公路沿线沟谷地带所占的土地面积的36.7%。在山区,土地流转的面积更大,高达96.1%,主要原因是农户中大部分是老年人,位于山地的地块难于耕种与管理,所以农户选择退耕还林或荒废。
3.3 流转行为与资源禀赋的关系
表7 农户土地转入、转出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结果
解释变量回归系数标准差检验值显著水平发生比例转入转出转入转出转入转出转入转出转入转出务农劳动力数量0 46-0 0590 4690 3933 4894 0050 0340 0471 1970 892外出务工人数0 214-0 0610 2460 4834 1200 4090 0110 9271 2450 993户主年龄-0 346-0 0300 1890 5234 9344 9410 0370 0380 9720 980户主文化程度-0 224-0 7920 3140 3410 6410 7420 4330 4230 7380 782劳均耕地面积-0 073-0 3490 0380 0380 4290 4290 5120 5120 9100 910农田面积0 683-0 3120 4510 3490 7830 2380 3290 3270 5680 468耕地位置0 457-0 3810 3740 3480 7560 2140 1290 4590 2390 793农业机械-1 402-0 2311 0391 0398 4496 0930 0020 2200 0340 051种植业收入占比-0 213-0 8920 0130 0120 0205 3260 4590 0980 1240 489畜牧业收入占比-0 003-0 0040 3490 0106 0946 8930 0231 3800 8890 627村到集市距离0 4320 4230 0350 3681 0321 4900 2390 2421 5891 893常数项-1 497-1 4792 3892 1680 4310 0340 5270 5120 2280 225
3.3.1 农户土地转入行为与资源禀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由表7土地转入所在的列可知,反映农户基本特征的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两个变量对土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预期不一致,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土地的流入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与预期相反。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对农户的土地转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预期相反。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对土地流转有负向作用,与预期结果相同。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少,农户转入耕地愿望越小,而当前农村耕地的一大基本功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粮食需求而不是通过耕地粮食来获取经济利益,满足粮食需求后的耕地农户就会产生流转意愿,从而从事其他行业。
从农户家庭生产条件和地块特征上来看,农田面积对土地流转有正向作用,与预期相同,表明农户原耕作的农田面积越多容易达到规模效应,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此外,耕地位置对土地流转有正向作用,与预期一致,说明耕地地理位置对农户选择耕作或荒弃起重要作用。
3.3.2 农户土地行为与资源禀赋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由表7土地转出列可以看出,反映农户基本特征的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两个变量对土地流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预期一致。家庭劳动力数量对农户土地流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预期的不一致。此外,农户的非农收入对土地转出有正向的作用,与预期的结果一致,这里究其原因可能是农户认为非农收入完全可以补给家用且占收入的比重较大,且农业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自然灾害对农业劳动成果的影响大,更多农户选择非农就业。
从农户家庭生产条件和地块特征上来看,农户耕地面积与土地转出的关系不大,耕地面积大得农户除了退耕还林,国家为提高城镇化水平而政策征收土地,工业占地等因素下转出土地,较大部分土地基本上废弃。其次,耕地位置与土地的转出有正向作用,与预期的结果一致。偏远,零碎,交通不方便的地块,对于大部分年龄是50~70岁的农户在耕作上存在不方便性。并且,灵山县的地形以山间平行岭谷为主,土地坡度较大,土壤营养成分易流失,若加上土地地理位置较偏远,农户更愿意将其转出。
4 结语
该文选取二元logistic模型对灵山县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土地特征与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模拟,各个解释变量对农户耕地的转入行为和耕地转出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和效果。综合分析得出,目前与农户耕地流转相关最重要的是农户家庭劳动力数量,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和农户家庭地块大小的自然特征,尤其是地块地理位置对农户流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农户所在村距离集市越远,土地流转的几率越小; 户主文化程度和劳均耕地面积对耕地流转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需强调的是,该文侧重于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上解释其与耕地流转的关系,并未考虑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政策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大众化的,在小区域几乎不存在差异。最后,鉴于所听和所闻,对于灵山县土地流转有以下几点建议来推动土地流转行为的发生:(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步伐。(2)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劳动力素质,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方向逐渐发展。(3)政府做好科学栽种宣传工作,以集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技术生产为出发点引导农户进行农业活动,从而提高农户生活水平和质量。
[1] 王磊,何多兴,田永中,等.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綦江县新盛镇为例.贵州农业科学, 2012, 2(40): 166~170
[2] 翟辉, 杨庆媛,焦庆东,等.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为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36(2): 204~223
[3] 张成宝, 翁贞林,黄玉婷,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273户农户的调研.中国科学报, 2011, 3(27): 177~181
[4] 骆东奇, 周于翔,姜文.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09,(2): 50~58
[5] 陈美秋, 肖鹤亮.耕地流转农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396户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的调研.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3): 158~165
[6] 易小燕, 肖碧林.典型地区农民耕地流转基本特征及影响分析基于浙江﹑河北两省356户农户的经验数据.资源与产业, 2011, 13(1): 158~165
[7] 李想. 安徽省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湖北农业科学, 2012, 51(19): 4419~4422
[8] 周强, 夏显立,姚芬.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基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广东农业科学, 2011, 9(11): 193~195
[9] 包宗顺, 徐志明,高珊,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中国农村经济, 2009, 8(4): 23~31
[10]肖立新. 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农户的调查.区域经济, 2011, 7(4): 150~153
[11]丁敬磊, 刘光远.基于熵值法的农户耕地流转影响因素指标权重分析——以山东菏泽为例.广东农业科学, 2013, 12(17): 204~223
[12]何京蓉, 李炯光.欠发达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影响因素.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9(3): 16~22
[13]张文秀. 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大学学报, 2005, 2(1): 14~17
[14]刘同山, 孔祥智.家庭资源、个人禀赋与农户的城镇迁移偏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8): 73~80
[15]邵景安, 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地理研究, 2007, 6(2): 275~286
[16]李强, 任志远.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统计与模拟.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2, 27(3): 98~103
[17]许春晓, 周美静,王甫园.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以韶山为例.经济地理, 2015, 35(4): 178~185
[18]郝海广, 李秀斌,田玉军,等.农牧交错区农户耕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8): 302~307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RURAL LAND TRANSFER IN LINGSHAN COUNTY BASED ON HOUSEHOLD RESOURCE ENDOWMENT*
Luo Huay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Qinzhou University, Qinzhou, Guangxi 535000, China)
Taking Lingshan for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sampling survey data in seven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and four residents committees,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resources endowment of the circulation households from the aspects of labor, income, and land resources,and explained 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resource endowment of the rural households on the transfer behavior by a binary Logist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non-agricultural income was the major household income source.The main cultural level of the household was mainly primary school;The total area of farmland of peasant households far from the market was lager.(2) the circular farmland was mainly broken, remote and barren lands.(3) the transfer out of the land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 of household workers, the degree of the culture, age, type and location.The transfer in of the l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ousehold planting industry, the income ratio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land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It conclude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rable land circulation were the number of farm workers, the ratio of non-agricultural income, and the plot geographical position.
resource endowment; farmland transfer; cause analysis; Logistic model; Lingshan county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629
2015-07-23
罗华艳(1983—),女,广西钦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和海域利用研究。Email:109455485@qq.com
*资助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新常态下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耕地三位一体动态监测研究”(2017KY0814)
F321.1
A
1005-9121[2017]06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