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减贫增收效应*
——基于山西省110个县的实证分析

2017-08-22邰秀军杨慧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产业化标志

邰秀军,杨慧珍,陈 荣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临汾 041000)



·热点问题·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减贫增收效应*
——基于山西省110个县的实证分析

邰秀军※,杨慧珍,陈 荣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临汾 041000)

[目的]已有研究只注意到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减贫增收效应,却并没有说明地理标志产品减贫增收效应的条件。文章旨在分析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村发展的条件和路径。[方法]在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村发展的两条主要路径,并使用山西省110个县的县级数据和计量模型,采用OLS和加权OLS回归方法,分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及产业聚集度对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人均生产总值的影响。[结果]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县级层面地方政府的自然优势,但只有形成一定的集聚程度并达到产业化才能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并对当地的农民收入有减贫增收效应。[结论]认为地理标志产品的减贫增收主要有两条路径,首先,区域竞争优势对与该农业产业相关的经济资源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加快了当地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为实现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一个新的“高位平台”,从而促进农村减贫的进程; 另外,推动当地农业的品牌化发展是地理标志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减贫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农业产业化 地理标志产品 减贫 农村发展 山西

0 引言

扶持与贫困地区相适应的新型产业来实现农民增收的产业化扶贫,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采用,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正所谓“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然而,政府主导并强力推动的产业化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产业选择不当并造成的产能过剩、农户效益亏损、农企纠纷增加的现象[1]。有学者曾痛批当前部分地方政府违背市场规律过分干预经济,指出“政府如果让你养猪,你养鸡就对了①。”许多贫困地区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遭遇产品“撞车”,致使“越扶越贫”,出力不讨好。实际上,如何选择扶贫主导产业面临两个“两难”,首先,富民产业要上了规模才能形成气候; 但是规模化又容易导致同质化竞争; 其次,不搞政府主导,群众观念难转变; 行政推动又会带来“一刀切”的弊端。地方政府不是市场主体,市场嗅觉未必灵敏准确,容易卷入同质竞争导致价格暴涨暴跌。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产业化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甘肃省凉州市提出尊重自然规律,化区位特色为产业特色,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在贫困乡张义镇种植人参果,在哈溪镇种植温室秋延后葡萄。为做大做强两个产业,实施了“金融扶持、土地流转、统一建设、合作开发”的产业化模式,发展起了当地经济,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2]。近年来,类似的案例在不断增多,许多地方政府依靠当地特有的地理标志商标打造农产品品牌,为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②。

案例成功的关键就是地方政府在推行产业化的时候,考虑了当地特色并发展了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所谓地理标志产品是以地域名称来进行冠名的,如信阳毛尖、金华火腿、和田贡枣等。产地性是该类产品最大的标志特征,体现了该地域的地理环境优势,有些还包含了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3]。因此,地理标志产品除了代表产品产地外,还代表着产品的品质、信誉和品牌等特性,使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属性[4]。依靠产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地理标志为产品带来了更高附加值。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代表着所在地区的文化与传统[5],还将带来贫困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6]。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挖掘当地特色并将之申请成地理标志产品却是困难的事情。近年来,地处中部的山西省正在谋划转型发展,试图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实现扶贫减贫。山西省是煤炭能源大省,几十年的发展也使全省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煤为主的畸重型结构,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近年来,受国家降产能宏观政策影响,山西成为煤市疲软的“重灾区”,身陷困境难以自拔。为发挥山西“小杂粮王国”等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魅力,走农业产业化扶贫道路, 2013年7月,山西省开展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以此推动全省的转型跨越发展和特困地区的减贫脱贫。从理论和实证上总结山西省的案例可以为全国类似地区提供将产能过剩产业转到拥有比较优势农业上的经验。

1 理论分析

1.1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易形成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发展

利用地理标志的区域优势整合区域内可利用的资源,加强了该区域农业产业相关的经济资源的集聚效应,加快了区域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了农村的减贫进程。

首先,农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地理自然资源的产业,农业生产具有不可逆性、季节性、批量性、开放性和外部性等特征[7],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特征,使得某一产业的经营者和企业在地理标志的综合作用下,为了能够积极利用某种地理标志的比较优势而纷纷聚集到某一地域内,形成了地理标志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使得集群的规模扩张简单易行。其次,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随着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农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中逐渐分离出来一些职能部门,如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销售渠道和市场拓展等等都必须由相关的产业部门来提供,形成了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相互独立又与农业紧密关联的产业部门,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另外,将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研发、加工、运输、销售原材料等的企业经营者对农户也具有高度依赖性,为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相关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性增强,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当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后,农业产业集群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增收

由图1可以看出,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农业产业集群使得农产品形成了规模经营,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供了产业化生产的条件[8],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使信息流通过程顺畅,农民与收购商、销售商等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主体进行业务往来时不再是分散的,形成了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紧密联系,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了农民的谈判实力,也为收购商及时获得市场需要的农产品提供了保障,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其次,农业产业集群延长了产业链,集聚效应会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这个地方集聚,从而扩大了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容量[9]。相关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及经济效益,需要定期开发新品种、新技术,从而加强了与研究员以及相关高校的合作,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发展[10]。另外,由于地理标志都是以地域名称来冠名地方特色产品,农产品知名度提高,很容易被消费者熟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 地理标志产品易形成市场认可的品牌,增加收入

农业区域品牌是指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和具备相当生产规模,并且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农业企业(或农户)所属农产品品牌的商誉总和[11]。地理标志农产品在申请注册时对其质量品质和工艺技术都作了明确规定,代表着高品质产品,并且在冠名时就标明了农产品的生产地域和特色,此外,对投资者来说,也可以凭借地理标志所标识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该地区的环境资源进行调研了解,从而使投资决策更加准确。其次,地理标志的品牌有市场推广效应,众所周知的高品质特征可以降低宣传成本,缩短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加快地方农业品牌建设的进度。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集体商标具有公共品牌效应。一种优质农业品牌代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更具有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以及便于消费者接受的特点,对于提升地方农业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农业品牌化可以减少地方农业产业集群的同质化。产业群的发展可以提高地方的影响力从而强化农业品牌效应; 农产品区域品牌带来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对于以地理标志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产业集群和区域农业品牌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地方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地理标志通过品牌效应,提高了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度以及本产品的知名度,往往能够在市场中占据较高的地位,销售渠道的扩大和销售数量的增加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收入得到了提高[12]。

2 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置

该文借鉴刘华军[13]使用的地理标志产业化回归模型,对地理标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计量模型如式1所示:

ln(Yi)=β0+β1iXi+β2EDU+β3ln(AM)+β4ln(AF)+β5ln(DEP)+ζ

(1)

在式(1)中,ln为自然对数,β0为常数项,β为回归系数,ξ为残差项。i=1, 2,Y1为该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Y2为人均农业总产值,X1为“该地区有无地理标志”,X2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集聚度”,用该地区该农产品的产量与当年全省该农产品总产量之比来测量,EDU为该地区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AM为该地区万人拥有农业机械数量、AF为该地区万人农业施肥量、DEP为城市化率。

2.2 数据

该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14》,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划分来源于山西省农业厅的官方网站。该文是以县区作为研究对象的,共选取了山西省110个县区作为样本,截取这些县区2013年的数据,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3 结果

2.3.1 山西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现状

据山西省农业厅统计,截止2012年全省登记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有55个,分布见表2。

表1 2013年山西省110县基本情况统计

变量符号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农民人均收入(元)Y17426 633092 8215835 32249 00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元)Y23197 411711 378732 51756 43有无地理标志农产品X10 380 4910平均受教育年限(年)EDU9 140 7212 128 00万人农业机械使用数量(台)AM645 22354 091760 4791 97万人农用化肥施肥量(t)AF486 87309 791493 361 17城市化率DEP0 440 160 980 24

表2 山西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分布

品种分布地区产品名称品种分布地区产品名称水果临汾市(4)霍州苹果、吉县苹果、隰县梨、贺家庄鲜桃蔬菜及经济作物临汾市(5)南林交莲藕、洪洞莲藕、襄陵莲藕、赵康辣椒、蒲县马铃薯运城市(3)临猗苹果、芮城苹果、杜马百合吕梁市(3)梧桐山药、冀村长山药、汾阳酿酒高粱晋城市(2)阳城桑葚、泽州红山楂运城市(3)闻喜莲藕、万泉大葱、泗交黑木耳太原市(1)清徐葡萄晋中市(3)长凝大蒜、平遥长山药、榆社洋槐蜜吕梁市(1)孝义柿晋城市(2)巴公大葱、沁水黑木耳畜牧业忻州市(1)神池羊肉忻州市(1)神池胡麻朔州市(1)右玉羊肉阳泉市(1)仙人红薯大同市(1)广灵画眉驴长治市(1)上党土蜂蜜杂粮太原市(2)晋祠大米、阳曲小米干果吕梁市(7)柳林红枣、临县开阳大枣、临县红枣、交城梨枣、交城骏枣、乡宁翅果、孝义核桃大同市(2)灵丘苦荞、大同小明绿豆晋城市(2)沁水黄小米、析城山小米临汾市(2)隆化小米、大宁红皮小米临汾市(2)古县核桃、襄汾官滩枣、晋中市(2)河峪小米、寿阳小米长治市(1)沁州核桃忻州市(1)忻州糯玉米大同市(1)斗山杏仁

据统计,山西可以进行登记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共有300余个,但目前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只有55个。山西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种类多、品质高,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和登记保护价值。随着地理标志商标地位的不断提高,其逐步成为有地域特色农业的“保护伞”,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

2.3.2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减贫效应

地理标志农产品模型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3中的模型一和模型二,以人均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3中的模型三和模型四。模型二和模型四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改进。

模型二和模型四都没有发现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在许多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这是因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一种带有区域性的公共产品,农户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搭便车”现象的存在、政府和企业开发保护资金的不到位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缺乏社会关注等原因使地理标志产品没有形成产业化,很难对区域发展形成正向的影响[14]; 劳动力受教育年限[15]、农业机械数量、施肥量、农村的城市化率对农民收入或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农村基础设施和物质投入在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总值方面起着显著的作用。

2.3.3 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的减贫效应

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模型公式(1)的分析,并没有发现地理标志产品对农民人均收入以及当地的人均农业总产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理论分析中指出,地理标志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是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减贫脱贫,该文进一步分析了地理标志产业的集聚程度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公式(2)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4中的模型五和模型六,以人均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见表4中的模型七和模型八,其中,模型六和模型八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的改进,结果见表4。

表3 地理标志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

变量LY1LY2模型一模型二(加权)模型三模型四(加权)β03 79(8 16)∗∗∗5 74(62 532)∗∗∗3 032(3 476)∗∗∗3 87(31 314)∗∗∗X10 09(1 00)0 14(3 231)-0 051-0 071(-0 893)EDU0 832(12 927)∗∗∗2 152(52 830)∗∗∗0 198(2 105)∗0 321(14 323)∗∗∗AM0 243(4 873)∗∗∗0 456(20 645)∗∗∗0 658(7 338)∗∗∗0 872(19 521)∗∗∗AF0 100(1 688)-0 088(-3 897)∗∗∗0 258(4 687)∗∗∗0 374(31 666)∗∗∗DEP1 297(2 691)∗1 870(16 892)∗∗∗0 0953(0 476)0 067(1 451)R20 4200 9980 4160 999F值15 04411943 4564 2418491 676注:①∗∗∗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②括号内为各变量的t统计量(下同)

表4 地理标志产业集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

变量LY1LY2模型五模型六(加权)模型七模型八(加权)β06 496(3 407)7 862(4 251)∗∗5 203(2 514)7 165(3 512)∗∗X20 005(0 868)4 765(2 911)∗1 025(0 898)1 372(2 571)∗∗EDU0 305(1 293)0 530(3 372)∗∗∗-0 202(-0 786)-0 430(-2 080)∗∗AM0 104(1 968)0 238(6 150)∗∗∗0 250(2 057)∗∗0 329(5 382)∗∗∗AF0 219(1 321)0 341(2 451)0 392(2 174)∗∗∗0 558(6 809)∗∗∗DEP0 391(1 762)∗0 874(9 793)∗∗∗1 490(1 222)0 454(2 064)∗∗R20 3310 9520 4910 947F值2 66764 6785 21478 392

从模型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业的集聚程度对农户的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农业生产形成了规模经济,降低了投资和交易成本,独特的竞争优势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并且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集群的形成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加工企业、生产企业等环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模型八中地理标志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对农业生产总值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方面解决了农户“卖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有质量保证的原材料,增加企业效益,同时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政府加大了对地理标志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的各项优惠服务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进入,增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总值。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产业“转型跨越”、百企千村产业扶贫等项目,积极引导涉煤企业转型成为绿色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许多地理标志产品使之上规模,成产业,很多地方企业实现了“企业转型,农民增收”的双盈目标。我国贫困地区地处中西部,有许多具有百年历史、深厚人文底蕴、浓厚地域特点的农副土特产品,尽管品质好,但长期以来缺乏品牌优势,种植或养殖的规模小且分散,产业优势弱,致使产品难登大雅之堂、产业发展缓慢。而山西省的案例为这些地区的减贫和脱贫提供了新思路,“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这一做法将放大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强势市场竞争力,更利于保护一方产业并将其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链,吸引资金和技术,延长下游产业链,带动相关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集群与农业品牌化的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农民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应针对区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实施农业知识技能培训。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注而不用”、“申请热、使用冷”等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产品生产者对地理标志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认识和体会到地理标志对自身利益提升带来的好处,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地理标志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农民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

(2)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农产品商品化获得经济价值的主要推手。但是长期以来,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厂商之间缺乏相互沟通和合作,为了争夺市场相互压价,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并且地理标志使用过程中“免费搭车”现象严重,无序竞争使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发展蒙受损失。因此培育一批具有高信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对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广度意义重大。应积极扶植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金融和财政信贷支持; 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税收减免等政策。为地理标志农产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3)扶植农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发展,弥补农民制度信任缺失。农村合作社一方面可以实现分散小农户与大企业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由于地理标志权利是一种集体专有权,因此从申请到维护都是有合作社来负责,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整合规范农村合作社,使其履行维护农民利益的职责,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向农户流动,打通有保障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农民在农产品产业化过程中的合理利益诉求,进而激发农民参与到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中去。

(4)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由于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和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经常出现管理不当、合同纠纷、侵权侵害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发挥调控功能。首先,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有序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要以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为基础,注重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扶持弱势群体的组织发展; 其次,应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弱化行政干预职能,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缺少不了政府的帮扶,另一方面又担心政府的干预过度,对各方面都施加行政意志,反而会影响到市场主体的自主发展。因此,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多施服务和引导,少加直接干预和命令,培育市场主体的独立意识,依靠产业组织的自我积累和发展壮大来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1] 刘北桦,詹玲.农业产业扶贫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1~4

[2] 吕生全, 王文庆.甘肃“张哈”片省级扶贫开发示范区产业扶贫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5): 115~122

[3] 孙亚楠, 胡浩.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对策研究.经济纵横, 2015,(7): 81~84

[4] 张 龙, 陈永红.地理标志产品与地区经济发展——以无锡阳山地区水蜜桃产业为例.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2): 16~18

[5] Pacciani A,Belletti G,Marescotti A.The Role of Typical Products in Fostering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s of Regulation:T Seminar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 2001,(6): 28~30

[6] Urry J.Consuming Places.Routledge, 1995

[7] 徐大连.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行为的功效分析.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8] 崔俊敏.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商业时代, 2009,(18): 98~100

[9] 盛来运. 农民收入增长格局的变动趋势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5,(5): 21~25

[10]苏永照. 江苏省产业集群就业创造效应的实证分析.经济论坛, 2010,(6): 77~80

[11]肖淑兰. 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湖南农业科学, 2008,(2): 125~128

[12]龚娅萍. 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5): 63~67

[13]刘华军. 地理标志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品牌溢出效应——基于中国三部门地理标志数据的实证研究.财经研究, 2011, 37(10): 48~57

[14]王飞航.“地标”农产品陷困境:申请热 使用冷 效果差.农村.农业.农民, 2015, 6B: 20~21

[15]任媛. 基于劳动力乡村-城市迁移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5

A STUDY OF POVERTY-RE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RODUCTION INDUSTRIALIZATION*——BASED ON THE DATA IN THE 110 COUNTIES, SHANXI PROVINCE

Tai Xiujun※,Yang Huizhen,Chen R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0, China)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had the effect in reducing poverty and increasing income, but when and where the type of production can take the effects were not explain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was to analyze the conditions and ways of promoting rur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d two paths of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for the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increase based on the data in 110 counties, Shanxi province, and pointed out the influencing of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n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and agricultural GDP adopting the method of OLS regression and weight OLS regre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cal government had natural advantage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roduction, but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had effects of poverty-re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only when the productions could be industrialized. Finally, it put forward 2 paths of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for increasing the rural households′ income, i.e., 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platform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produ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mous brands of the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ion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overty reduction; rural development; Shanxi province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620

2016-10-12

邰秀军(1972—),男,山西临汾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区域发展。Email:taixiujun@163.com

*资助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科项目“促进百企千村产业化扶贫的公共政策研究”(2014325)

F329.9; F323.8

A

1005-9121[2017]06144-07

① 中国青年报,政府让你养猪你就养鸡(http://zqb.cyol.com/html/2014-03/11/nw.D110000zgqnb_20140311_6-T03.htm)

② 大连地理标志: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金娃娃”(http://www.moa.gov.cn/fwllm/qgxxlb/ln/201306/t20130618_3495.htm)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产业化标志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