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险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以荔枝为例
2017-08-22贺梅英庄丽娟
贺梅英,庄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问题研究·
自然风险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以荔枝为例
贺梅英※,庄丽娟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目的]由于近年来台风灾害、高温干旱、低温冷害、阴雨天等异常气候对荔枝产量、品质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损失,有必要研究农户荔枝生产中应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的采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荔枝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的257荔枝种植户的入户调查,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自然风险对农户采用荔枝间伐、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间伐技术采用率最高,其次为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最低; 广东省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间伐技术,广西间伐技术采用率次之为39.0%,而海南省仅15.2%的农户实施了间伐; 广西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高接换种技术,而广东省采用率为34.0%,海南省农户基本没有采用高接换种技术;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海南、广西。[结论]是否受灾与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显著正相关; 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呈反比; 地区虚拟变量与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显著负相关。
自然风险 农户 技术采用行为 荔枝 影响因素
0 引言
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强调稀缺要素和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诱导作用。除了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影响之外,农业生产还受到自然风险的严重影响。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如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2009年大旱、2010年初西南大旱和2010年夏的南方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干旱、洪涝、低温冷害、风雹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约为4 000万hm2[1]。因此,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自然风险分别通过要素价格、产品价格、产量3个因素,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产生影响。
荔枝是典型的热带果树,生产过程对自然条件依赖较大,气候变化或异常等自然灾害对荔枝产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荔枝生产周期面临的主要的自然灾害有高温干旱、低温冷害、台风灾害、阴雨天。广东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冻害、冬季温暖多雨、花期低温阴雨或高温、大风; 广西花期易受低温阴雨影响; 海南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洪涝、台风。近年来异常气候增多,不同地区不同年份自然灾害的发生种类和影响程度难以预知,应对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成为农户荔枝生产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文献回顾
已有学者尝试采用不同方法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Ellis[2]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所导致的农业生产损失的可能程度,作物因灾损失的大小和概率分布是农作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两个主要指标。张峭、王克[3]认为我国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有增大的趋势,干旱导致的农作物损失保持稳定,而洪涝、冷害和台风导致的作物损失有增大的趋势,冷害损失增速最为明显。周曙东[4]研究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 降水对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有负的作用,而对西南地区有一定正影响; 温度对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都有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减产为主。罗小锋、李文博[5]认为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矛盾的日益加深,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成灾次数、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明显增多,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影响和损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自然风险对农户行为的影响结论基本一致。Ellis[2]认为农民的风险规避行为阻碍了农业创新的传播和采用,尽管这些创新能够提高农民家庭的产量和收入。Binswanger[6]认为农户是风险规避型的,由此导致了农户层次上的资源利用无效率。贫困农民躲避风险的行为是由利普顿[7]所说的“生存原则”所决定的。Hamal、Anderson[8]研究表明有着较高收入或较富裕的农户家庭,即使做出了很有风险的决策,也能够较好地承受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巩前文、张俊飚[9]提出农民处于我国居民收入的底层,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其抗灾能力要弱于其他群体。
综观已有研究:第一,从理论上看,已有关于农业自然风险的研究大多集中探讨自然灾害对宏观层面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少数文献涉及自然灾害对农户微观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更少从农户层面探讨自然风险对技术采用行为的诱导的研究; 第二,从研究对象来看,多以农业产业整体或者水稻等大宗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果树等经济作物; 第三,从实证研究来看,对于自然风险的度量主要涉及两个层次:是否受灾、受灾减产比例大小,分别从自然灾害的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进行了测量。基于以上3点,该研究拟以我国荔枝主产区农户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荔枝生产的影响,实证检验自然风险对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等防灾减灾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
2 数据来源
调研数据来自在广东、广西、海南组织的4次实地问卷调查。调研采用重点抽样调查法选取调研样本,综合考虑荔枝生产的区域分布、种植面积、产量等因素。调研问卷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技术需求与使用情况、关键技术实施成本与收益情况。农户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收入支出结构,荔枝种植面积、年限以及土地使用情况等; 技术需求与使用情况包括农户对荔枝生产环节各项技术的需求与采用情况,农户对间伐、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情况、原因、实施成本与收益情况、采用后的成效及困难、获得的政策支持等。广东、广西、海南3省调研获取有效问卷的农户共计257户。其中广东省147户,占调研农户总数的57.2%; 广西77户,占调研农户总数的30.0%; 海南省33户,占调研农户的12.8%。
3 农户技术采用率对比分析
间伐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阴雨天带来的病虫害滋生的问题。广东、广西、海南等荔枝主产区60%以上的果园存在不同程度的密闭现象。果园密闭导致光照不足,阴雨天易滋生病虫害,造成荔枝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对密闭果园进行间伐改造是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可以减轻病虫害,降低劳动强度,节省管理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生产潜力,从而提高荔枝产量、品质与效益。
高接换种技术通过调整荔枝品种的地域分布,推广更加适合产区气候特征的品种。从荔枝的品种和地域分布来看,中熟品种偏多,早熟和晚熟品种偏少,加大了采后处理销售和加工的压力。通过高接换种技术优化品种优势区域布局,调整荔枝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均衡产期,有助于减轻市场销售压力、提升产品价格。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可以缓解高温、干旱对荔枝生产的影响,提高荔枝单产和品质,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荔枝生产的经济效益。高温将影响荔枝的花芽分化而造成少花,使得荔枝不能正常授粉受精,通过淋水、灌溉可以降低温度,改善果园环境,减轻高温对荔枝生产的影响; 中国的荔枝多种植在山地丘陵,如遇干旱将影响荔枝的生长,荔枝生长期水分不均匀,如结果期久旱遇雨易造成裂果、落果,通过水肥药一体化设施灌水、提供均衡的水分供给,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大小年现象,抵御自然灾害。
从调研情况来看,农户间伐技术采用率最高,其次为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最低。这与技术本身的特性有关,间伐技术采用成本低见效快便于实施,而高接换种技术见效周期相对较长,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资金投入较多回收期长,因而采用率相对较低。
表1 农户技术采用率的对比分析
技术类别间伐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采用未采用采用未采用采用未采用合计农户数1171409016742215百分比45 554 535 065 016 383 7广东农户数8265509729118百分比55 844 234 066 019 780 3广西农户数30474037869百分比39 061 052 048 110 489 6海南农户数528033528百分比15 284 90 0100 015 284 9
广东省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间伐技术,广西间伐技术采用率次之为39.0%,而海南省仅15.2%的农户实施了间伐,原因在于海南省荔枝果树树龄较小,且海南妃子笑主要在果实采收后采用重回缩修剪技术来降低树冠大小和株密度。
广西一半以上的农户采用了高接换种技术,而广东省采用率为34.0%,海南省农户基本没有采用高接换种技术。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率与市场销售价格呈反比,海南省荔枝上市时间较早价格比较高,加之海南省荔枝种植时间不长,主栽品种为妃子笑,对高接换种技术的需求不大; 广西荔枝上市时间晚于海南、广东两地,价格难以提升,优化品种结构迎合市场需求的动力较大。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海南、广西,平均采用率为16.3%。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目前主要用于优质、特色品种,广西种植品种品质中等,果实售价较低,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不高。水肥药一体技术与种植规模相关性较强,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回收期较长,体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特性。
4 变量选取与描述性分析
选取农户在荔枝生产中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等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为因变量,户主个人特征、户别特征、是否受灾、受灾减产比例、地区虚拟变量为自变量,重点探讨自然风险对农户防灾减灾等技术采用行为的密切影响。户主个人特征包括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兼业3个变量; 户别特征包括家庭人口总数、种植面积、果树树龄、荔枝收入比重4个变量; “是否受灾”以农户当年在荔枝生产过程中是否遭受严重的自然风险来衡量,如果是则赋值为“1”,如果否则赋值为“0”; “受灾减产比例”以当年因遭受自然灾害导致荔枝产量减少的百分比来实际度量; 地区虚拟变量表示不同地区在温度、湿度、降水量等自然气候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如果是广东、海南则赋值为“1”,如果是广西则赋值为“0”。
4.1 风险特征
受灾的农户理论上比未受灾的农户防灾减灾需求更为迫切,更倾向于采用防灾减灾类技术,以抵御自然灾害,有效降低生产风险。调查农户中共有121户农户遭受了自然灾害损失,占农户总数的47%。从调研数据来看,受灾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比例远远高于未受灾农户,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比例略高于未受灾农户,采用间伐技术的比例却略低于未受灾农户。
农户受自然灾害影响的程度越高,理论上对防灾减灾措施的需求就越强烈,越倾向于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抵御自然灾害,从而有效降低生产风险。将荔枝果园受灾减产比例由小到大分为3个级别:当年因自然灾害引起荔枝产量减少30%及以下、30%~80%、80%及以上*民政统计规定,凡因灾减产10%以上的面积均计为受灾面积,因灾减产30%以上的面积计为成灾面积,因灾减产80%以上的面积计为绝收面积。调查农户中共有181户受灾后产量减少30%及以下; 53户严重受灾,产量减少30%~80%; 23户基本上处于绝收状态,产量减少80%及以上。从调研数据来看,农户受灾减产比例与间伐、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率呈正比关系,即农户受灾减产比例越高,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率越低; 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最高的是受灾减产比例为30%及以上的农户,采用率最低的是受灾减产比例为30%~80%的农户。
表2 变量定义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解释因变量是否采用间伐技术是否采用间伐技术:是=1,否=0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是=1,否=0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是=1,否=0自变量:风险特征是否受灾农户是否受灾:是=1,否=0受灾减产比例因遭受自然灾害导致产量减少的百分比(%)自变量:户主个人特征户主年龄户主实际年龄(周岁)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实际受教育年数(年)是否兼业户主是否从事非农工作:是=1,否=0自变量:户别特征家庭人口总数家庭实际人口总数(人)收获面积农户实有果树收获面积(亩)果树树龄果树实际的树龄(年)荔枝收入比重荔枝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自变量:虚拟变量地区虚拟变量广东、海南=1,广西=0
4.2 户主个人特征
户主年龄。户主年龄越大,理论上对荔枝新技术的需求就越弱,越倾向于不采取新技术。将户主年龄由小到大分为3组:共有32%的农户户主年龄在45岁及以下; 41%的农户户主年龄介于45~55岁之间; 28%的农户户主年龄在55岁以上。从调研数据来看,户主年龄与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比例之间大体呈现正比上升的趋势,户主年龄55岁以上的农户组3类技术采用比例最高。
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理论上对荔枝新技术的需求就越强,越倾向于采取新技术。将户主受教育年限由少到多分为3组:共有12%的农户户主受教育年限6年及以下,即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43%的农户户主受教育年限介于6~9年之间,即初中文化程度; 45%的农户户主受教育年限9年及以上,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调研数据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与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采用比例之间呈现正比上升的趋势; 户主受教育年限与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比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户主受教育年限介于6~9年之间的农户组技术采用比例最高。
户主是否兼业。户主是否从事非农工作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不确定,一方面,兼业化农户接受新事物、投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更大; 另一方面,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生产经验丰富,专业化、规模化使其投资意愿更强,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也更强。调查农户中69%仅从事农业生产, 31%的农户同时从事非农活动。从调研数据来看,兼业化农户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仅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
4.3 户别因素
农户家庭人口越多,理论上对荔枝新技术的需求就越强,越倾向于采用新技术。将农户家庭人口数由少到多分为3组: 47%的农户家庭人口数4人及以下; 28%的农户家庭人口数为5人; 26%的农户家庭人口数6人及以上。从调研数据来看,农户家庭人口数与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比例之间呈现正比上升的趋势,家庭人口数6人及以上的农户组技术采用比例最高。
农户荔枝种植面积越大,即荔枝生产规模越大,理论上对荔枝新技术的需求就越强烈,越倾向于采用新技术。将调查农户荔枝种植面积由小到大分为4组: 25%的农户荔枝种植面积为0.67hm2及以下; 29%的农户种植面积介于0.67~2hm2之间; 26%的农户种植面积介于2~5.33hm2之间; 20%的农户种植面积为5.33hm2以上。从调研数据来看,预期面积与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比例之间大体呈现正比上升的趋势,种植面积介于2~5.33hm2之间的农户组高接换种技术采用比例最高,种植面积介于0.67~2hm2之间的农户组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比例最低。
荔枝果树树龄越大,理论上对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需求越强烈,越倾向于采用新技术。将调查农户荔枝果树树龄由小到大分为3组: 34%的农户荔枝果树树龄为13年及以下; 36%的农户荔枝果树树龄介于13~18年之间; 30%的农户荔枝果树树龄为18年以上。从调研数据来看,荔枝果树树龄与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比例之间大体呈现正比上升的趋势。
荔枝收入比重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不确定,一方面,荔枝收入比重低的农户由于从事其他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接受新事物、投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更大; 另一方面,荔枝收入比重高的、仅从事荔枝生产的农户生产经验丰富,专业化、规模化使其投资意愿更强,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也更强。将调查农户荔枝收入比重由小到大分为3组: 28%的农户荔枝收入比重在50%及以下; 29%的农户荔枝收入比重介于50%~90%之间; 44%的农户荔枝收入比重在90%以上。从调研数据来看,荔枝果树树龄与农户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采用比例之间大体呈现正比上升的趋势; 荔枝收入比重介于50%~90%之间的农户组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比例最低。
4.4 地区虚拟变量
广东、广西、海南分处不同的纬度,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不同,气候存在一定差异,对荔枝生产物候期带来不同的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与外部环境的关联性决定农户的需求必然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广东是我国荔枝最大的主产区,该研究预期,广东、海南农户对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的需求积极性高于广西两省。从调研数据来看,广东农户间伐技术采用率最高,广西农户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率最高,广东、海南两省农户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率明显高于广西。
表3 变量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变量名称变量定义采用间伐技术采用高接换种技术采用水肥药一体化农户数(户)百分比(%)农户数(户)百分比(%)农户数(户)百分比(%)117100 090100 042100 0是否受灾是=15345 55561 12047 6否=06454 73539 32251 8受灾减产比例≤30%9076 96268 93071 430%~80%2017 12123 3511 9≥80%76 077 8716 7年龄≤453731 62426 71330 9(45,55]4235 93842 21740 5>553832 52831 11228 6受教育年限≤61613 777 8511 9(6,9]4639 34044 42252 4>95547 04347 81535 7是否兼业07160 75965 62764 314639 33134 41535 7家庭人口数≤44034 22527 81433 353731 63336 71433 3≥64034 23235 51433 3收获面积≤102017 11516 4819 0(10,30]3126 53235 5716 7(30,80]3227 42730 11331 0>803429 01618 01433 3果树树龄≤133025 61718 91228 6(13,18]4437 63336 71126 2>184336 84044 41945 2荔枝收入比重≤50%3126 52022 21331 0(50%,90%]3731 62123 3921 4>90%4941 94954 52047 6地区虚拟变量18774 45055 63481 003025 64044 4819 0
5 模型选择及实证检验
在对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分别分析自然风险对农户是否采用荔枝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行为的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有采用和未采用两种结果,因变量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属于二元选择问题,假设农户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取值为1,没有采用取值为0,则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概率P取值介于0和1之间,构造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如下:
(1)
可以转化为更为一般的表达式:
(2)
通过整理得到:
(3)
其中P为农户采用新技术的概率;β0表示回归截距,即常数项;xi表示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偏好的第i项因素;βi表示第i项因素的回归系数;μ为随机干扰项。
表4 自然风险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
变量名称是否采用间伐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系数z值p值系数z值p值系数z值p值是否受灾0 4390 920 3551 617∗∗∗3 400 0010 0040 010 995受灾程度-1 296∗-1 650 099-1 793∗∗-2 320 0200 4580 460 645年龄0 0150 870 3850 0090 510 6090 0200 900 369受教育程度-0 002-0 030 9800 0901 370 171-0 085-1 080 279是否兼业0 780∗∗2 090 0370 1100 290 7690 6971 570 116家庭人口数0 0150 150 8790 314∗∗∗3 110 002-0 113-0 950 340种植面积0 004∗1 840 065-0 003∗∗-2 290 0220 0010 790 427果树树龄0 0240 840 4010 115∗∗∗3 670 0000 0280 810 420荔枝收入比重-1 940∗∗∗-3 110 0020 6901 140 252-0 232∗-1 790 074地区虚拟变量1 103∗∗∗3 730 0000 1040 340 7330 750∗1 880 060常数-0 586∗∗-2 120 034-1 036∗∗∗-3 520 000-2 175∗∗∗-5 450 000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实证检验结果见表4,根据P值大小可以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是否兼业、种植面积、荔枝收入比重和地区虚拟变量分别在5%、10%、1%、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产生影响; 家庭人口数、种植面积、种植年限、地区虚拟变量分别在1%、5%、1%、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产生影响; 荔枝收入比重、地区虚拟变量分别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产生影响。受灾减产比例、地区虚拟变量分别在10%、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产生影响; 是否受灾、受灾减产比例分别在1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产生影响; 地区虚拟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产生影响。
实证研究结论证明,自然风险对农户间伐、高接换种技术采用行为存在影响,对水肥药一体化技术采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受灾减产比例对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呈反比; 是否受灾对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有正向影响,受灾减产比例对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有负向影响。是否受灾对农户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的正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否,而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间伐、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的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反,究其原因,间伐、高接换种技术实施后短期内容易受到台风、低温等自然风险的侵袭,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技术失败,因此,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技术采用情况呈反比。
(1)是否受灾是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关键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灾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概率是未受灾农户的1.617倍。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和调研结果相符合,即受灾的农户理论上比未受灾的农户对高接换种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更倾向于采用该技术来降低生产风险。荔枝品种特性差异很大,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不同,通过采用更适应气候变化的荔枝品种来化解部分自然风险,成为农户的理性选择。
是否受灾对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影响不显著,回归系数为正。究其原因,技术本身的特性对农户是否采用该技术存在重要影响,间伐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影响方面的作用尚不明显。调研中发现:果园实施间伐技术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易受到台风侵袭; 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由于成本较高、技术掌握存在困难等各种原因采用比例较低,其抵御高温干旱等实施效果未得到充分发挥。
(2)受灾减产比例是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的关键因素。从回归结果来看,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呈反比,即受自然灾害影响荔枝产量减少的比例越大的农户,对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的需求就越弱,越倾向于不采用相关技术措施抵御自然灾害。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反,与调研结果相符。受灾减产比例较轻且乐于采用新技术的农户属于荔枝产业中的获利较高的精英群体,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损失甚至绝收的农户入不敷出,缺乏技术投入的生产积极性。
受灾减产比例对农户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回归系数为正。究其原因,受灾减产比例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是经过长期博弈的结果,非短期即可显现出明显的征兆。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投资大回收期长,单一年份的受灾情况及程度难以对农户采用该技术的决策产生显著影响,如果综合历年来农户受灾情况发生的频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有可能会产生显著性影响。
(3)从户主特征来看,户主是否兼业对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具有显著影响。户主是否兼业是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回归系数为正值。即兼业农户比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采用间伐技术的比例更高。实证检验结果与调研结果相符。兼业化农户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投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更高,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更大。
(4)从户别特征来看,家庭人口数、种植面积、果树树龄对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具有显著影响; 种植面积、荔枝收入比重对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具有显著影响; 荔枝收入比重对农户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具有显著影响。
家庭人口数是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回归系数为正值,表明家庭人口多的农户更倾向于采用间伐技术。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及调研结果相符。家庭人口数越多,农户的管理能力越强,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可能性就越大。
种植面积是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种植面积越大,采用间伐技术的农户比例越大。生产规模及农户经营模式对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家庭承包的小规模经营农户由于家庭用工成本较低,倾向于精细化管理; 租赁土地大规模经营的果场技术应用比较规范,由于雇工成本较高管理粗放,以获取规模化收益为主。种植面积越大,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高接换种技术主要是对不同品种市场需求差异的反应,与种植规模无明显相关性。调研发现,农户实施高接换种技术多为分批进行,根据实验效果决定是否继续采用该技术。
果树树龄是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回归系数为正值。果树树龄越长,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农户比例越大。高接换种技术是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果树树龄越长,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可能性越大,高接换种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的可能性越高。
荔枝收入比重是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关键因素,且回归系数为负值。荔枝收入比重越低,采用间伐技术、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农户比例越高。荔枝收入比重低的农户同时从事其他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接受新事物、投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强,采用新技术的可能性更大。
(5)地区虚拟变量是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的关键因素。广东农户采用间伐技术的概率是广西、海南两省的1.103倍,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和调研结果相符合,广东作为我国最大的荔枝主产区,荔枝是主产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户的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投入的生产积极性较大。
地区虚拟变量对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影响不显著,回归系数为正。调查发现广东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比例略低于广西、海南两省,即3省农户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的概率没有明显区别,通过高接换种技术积极调整品种结构以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农户共同的理性选择。
地区虚拟变量是影响农户是否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关键因素,广东、海南农户采用水肥药一体化技术的大于广西。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可以防范干旱、雨水不均等自然风险,广东、海南荔枝上市早于广西,市场需求状况较好,农户对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投入的积极性较大。
6 结论及建议
该文以荔枝主产区广东、广西、海南调研获取的257户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自然风险对农户采用荔枝间伐、高接换种、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受灾与影响农户是否采用高接换种技术显著正相关; 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是否采用间伐技术、高接换种技术呈反比。是否受灾对农户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的正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符,而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间伐、高接换种技术采用的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相反,究其原因,间伐、高接换种技术实施后短期内容易受到台风、低温等自然风险的侵袭,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技术失败,因此,受灾减产比例与农户技术采用情况呈反比。
该文研究结论对农户防灾减灾技术采用行为的政策设计具有以下政策含义:自然灾害是农户面临的最大的生产困难,具有常态化和难以预计的特点,尽管农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尝试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防范和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对于一些重大的灾害依然是束手无策。建议根据自然灾害对农户造成的损失进行评级,对于损失巨大甚至绝收的农户,通过农业保险或者给予一定的补贴的方式帮助其恢复再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复自然灾害的影响。
[1] 许小峰. 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与中国农业发展高层论.http://www.cma.gov.cn/qxxw/t20071115_220733.phtml,2007
[2] 弗兰克. 艾利斯.胡景北译.农民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 张峭,王克.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32(6): 32~36
[4] 周曙东,朱红根.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10): 152~157
[5] 罗小锋,李文博. 农户减灾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352 户农户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 2011,(9): 65~71
[6] Binswanger,H.P.,Sillers,D.A.Risk aver-sion and credit constraints in farmers’decision-making:are 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83,20(1):56~67
[7] Michael Lipton.The Theory of the Optimizing Peasant.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68, 4:3
[8] Hamal,K.B., Anderson,Jock R.A Note On Decreasing Absolute Risk Aversion Among Farmers in Nepal.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82,26(3):220~225
[9] 巩前文、张俊飚. 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4): 92~95
欢迎订阅《农业科研经济管理》杂志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季刊)是一本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农业政策、咨询部门的管理、科研、开发等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专业刊物。
订阅款可通过邮局汇款到《农业科研经济管理》编辑部。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邮编:100081。也可通过银行汇款,开户行:农行北京北下关支行,行号:103100005063, 账号:11050601040011896,单位名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电话:(010) 82109632 82109628 82109647 82109637,传真:(010) 82109632 82109637。Email:nykygl@126.com kyglbjb@caas.cn。邮发代号:80-301,投稿网址:www.cjarrp.com
THE IMPACT OF NATURAL RISK ON FARMERS′ BEHAVIOUR OF TECHNOLOGY ADOPTION*——AN EXAMPLE OF LITCHI
He Meiying※,Zhuang Lijuan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The loss of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of litchi was great due to abnormal climate such as the typhoon disasters,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low temperature chilling injury, and heavy storm.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farmers′ produc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response to the natural disasters.Through the survey of 257 farmers in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litchi in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the paper analyzed the impact of natural risk on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ur,such as litchi thinning,grafting, water and medicin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by using the binary choice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option rate of thinning technology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high grafting technology, water and medicin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More than half farmers used thinning technolog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thinning technology adoption rates in Guangxi and Hainan were 39.0% and 15.2%. More than half farmers in Guangxi adopted high grafting technology, which was 34.0% in Guangdong and 0 in Hainan province. The adoption rat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drug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rom high to low in turn was Guangdong, Hainan and Guangxi. It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hether be disaster and adopting the grafting technique.It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aster proportion and using thinning and grafting techniques.
natural hazards; farmers;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litchi; impact factors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612
2016-05-06
贺梅英(1977—)女,河南郑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经济。Email:hmy_gd@163.com
*资助项目:农业部科教司“国家荔枝龙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项目”(nycytx-3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市场、风险与农户技术采用行为”(71203066)
F323.3; F326.13
A
1005-9121[2017]06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