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The City of Ember翻译的文本分析

2017-08-21范玉宁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儿童文学翻译

范玉宁

摘要:The City of Ember为美籍专栏作家琴娜·杜普洛(Jeanne DuPrau)的畅销奇幻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男女主人翁根据残缺的线索破解信息,并根据线索寻找到了由地下通向地面上的通道,第6-9章讲述了女主人翁发现了一份残破的信息,继而转变态度与男主人翁一起破解信息,寻找出路。这四章是整部小说中的情节转折部分,在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论为依据,对该著作第6-9章的翻译进行原文文本分析,为翻译该著作和探析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与翻译策略做准备。

关键词:The City of Ember;翻译;文本分析;儿童文学

一、原文介绍

The City of Ember是美籍专栏作家琴娜·杜普洛(Jeanne DuPrau)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全美畅销奇幻小说,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及专家们的热烈好评,被全美教师推荐为学生课外必读佳作,2004年被选为美国图书馆协会精选图书,2006年获得马克吐温奖和怀特童书奖,具有儿童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文中语言简洁清晰、生动有趣、形象具体。这部小说是一部末日后小说,情境设置在大灾难之后的世界,对广大儿童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翻译目标及意义

为完成对全美畅销奇幻小说The City of Ember的翻译,依据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目的论,翻译时要忠实于原文内容,遵循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尽量真实再现原文的语言特征和形式风格,为读者提供适合的中文译本,使其能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文小说的风采,和原文读者具有相同的阅读感受。

笔者希望通过对The City of Ember的翻译,将此全美畅销奇幻小说介绍给广大中文儿童读者,并期望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研究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全美畅销奇幻小说The City of Ember是全美教师推荐学生的课外必读佳作。奇幻小说中充满了神秘的冒险和奇特的事物,能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加深思考,进行发散思维,丰富并开拓儿童读者的思维和想象力。The City of Ember这部小说即是如此,并且这部小说还是一部末日后小说,情节设置在人类大灾难之后,其中充满了教育儿童积极思考和珍惜当下的意义,所以应该鼓励更多的读者来阅读这部小说。翻译这部小说,可以检验自己对翻译理论及翻译技巧的运用,使汉语读者受益,同时通过此末日后小说,推动更多的人来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珍惜我们眼前所拥有的,调节当下儿童青少年的急躁性情。

第6-9章为整部小说的情节转折部分,在原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主要讲述了女主人翁在发现了一份残破的信息后转变态度,与男主人翁一起推算、破解残留的信息线索,在重重危机之下,一步步地寻找到目标,内容扣人心弦,同时在这四章还存在着全书中最难翻譯的部分,如模糊语句、残缺不全的文字等的翻译。

外语类儿童青年读物的翻译,一直以来都具有较大的难度,译者不仅需要具有高超的翻译技巧,还需要从儿童心理特征、语言特征、认知特征等多方面来考虑,以读者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本文是对著作进行文本分析,为未来该著作的全文翻译打基础,希望在本文的基础上,译者在进行该著作翻译时,能找出现代奇幻小说与以前奇幻小说的翻译差别及变化,并对译者们的翻译实践产生启迪作用,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此类相关研究做出贡献,更加完善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学术研究,完善出相应的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翻译研究方法。

三、原文背景

(一)关于作者

The City of Ember的作者为美籍专栏作家琴娜·杜普洛(Jeanne DuPrau),1944年生于美国旧金山,曾担任过英语教师、电脑公司技术文件撰写员、教育书籍编辑等,同时也写散文、书评、教材等,现在从事专业写作。The City of Ember是琴娜·杜普洛的第一部小说,她对这部小说构思多年,一出版便获得美国教师、家长与学生的热烈欢迎。作者对儿童了解深入,并深谙儿童心理和语言特征。原著是一部四部曲,由The City of Ember (2003)、The People of Sparks (2004)、The Prophet of Yonwood (2006) 和The Diamond of Darkhold (2008)组成。

琴娜·杜普洛原本无意在作家之路上有所发展,她是纯粹喜欢写作和看书,是一段时间之后她才想当作家和插画家。杜普洛在自己5岁那一年,就用红色和绿色的蜡笔,画出了她的第一部著作Frosty the Snowman,并且在她求学期间,从未停止过写作,有些写作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则是她自己随手的作品,包括诗、杂记、故事和信件等。她大学毕业后做了几份不同的工作,但都是与写作、阅读有关的工作,后来在中学教授英文。杜普洛曾经在教育刊物出版公司担任过编辑,也在电脑公司工作过,她在下班之后或闲暇时间,只要有空闲,就一定会继续自己的创作,描写她认识的人、自己的亲身经历、看过的书、想到的点子,然后开始把这些作品寄给各个出版社,也经常有伯乐出版她的作品。她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得愈多,灵感就愈多。所以,在回答“你几时决定当一位作家?”这个问题的时候,杜普洛说:“从来没有。”杜普洛没有做出什么决定,她只是想写作,而且想一直写下去,因为写作是她的兴趣和爱好。

(二)原文版本

The City of Ember是琴娜·杜普洛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第一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二十个章节,2003年由美国纽约兰登书屋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由环球影业公司拍摄为热映电影,2006年由台湾缪思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为繁体中文《微光》,但难以购买。这部小说为全美畅销奇幻小说,也是全美教师推荐学生课外必读佳作,2004年被评为美国图书馆协会精选图书,2006年获得马克吐温奖和怀特童书奖。小说采用顺叙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至起伏,两位主人翁探寻城市出口的过程充满了悬疑与刺激,内容耐人寻味、扣人心弦,语言简单有趣。

(三)原文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末日后的故事。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引起的大浩劫,让世界成了一片黑暗,但是建成了一座只能运作200年的地下城市,用于维系人类最后的族群。这个黑暗城市中唯一的照明就是街道上的无数电灯。随着城市运作近200年,停電次数越来越频繁,城市里的居民开始恐慌起来。少女莉娜和少年杜恩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常在如迷宫般的地下城市中嬉戏。在这里,孩子十二岁就要离开学校,开始工作。莉娜想当信使,可是,她抽到的不是信使,而是地下管道工。也就是说,她必须待在深深的地下通道中。杜恩愿意待在地下,他打算研究、修复发电机,解决城市的危机,但是他抽到工作是信使,之后杜恩就和莉娜交换了工作。莉娜偶然发现家里一个铁盒子里有一份残破的文件,她和杜恩将它拼凑起来,发现那竟是建造者留下的走出城市的指示!难道在无尽的黑暗之外,另有天地?莉娜和杜恩将竭尽所有勇气和智慧去解开其中的秘密,从而拯救整个城市——一切必须赶在城市的灯光熄灭之前进行!

这部小说通过这一末日后情节,引导儿童读者扩展视野、珍惜现在、思考未来。

(四)原文结构与语言

原文为记叙文,以破解残缺的信息,一步步地寻找到走出城市的路线为行文线索,围绕着两位主人翁不畏艰险、突破重重困难最终找到出路的故事内容展开全文,采用顺叙的记述方法,叙述故事情节发展,内容环环相扣,结构紧凑,逻辑严密。

原文为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简洁精炼,却又丰富生动,短句、简单句型较多,使用了较多的儿童化的语言对话。由于故事情节需要,第6-9章中存在许多模糊残缺的语句,导致原文对话问答中出现了错假词汇,造成语言沟通不畅。

四、小结

本文总体介绍了翻译原作The City of Ember的背景,其中包括对作者琴娜·杜普洛(Jeanne DuPrau)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作品的简介,概述了小说The City of Ember的主要内容与相关情况说明,并介绍了关键部分的第6-9章的内容,对原文结构及语言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原文及原文作者的分析,更有利于译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及对原文风格形式的把握,从而为今后在对原著进行翻译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更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贴近原文,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DuPrau, J. (2003). The City of Ember.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2]连淑能,(2006),《英译汉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儿童文学翻译
刊首语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