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上安全管理思考

2017-08-21王自江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策略

王自江

摘 要:水上安全管理对于控制水上安全事故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抑制水上安全事故的根本要素之一。本文简单结合当前常发生的水上安全事故,从水上应急搜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水上安全管理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上安全管理;水上应急搜救;策略

引言

每年酷热的夏季,都是水旅游的高峰期,也是汛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游泳、户外戏水都是许多人纳凉休闲的选择。对于水上应急搜救中心及下属应急搜救站来说,却是高风险期。近些年来溺水事件成为造成人员非正常死亡的一大杀手,同时其他类型的水上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给水上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一、水上安全管理

水上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各地区一致在强调水上安全,不管是水上作业还是水上休闲风险都比较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严重的水上安全事故。比如说某市5月27日发生溺水事件,一名17岁男孩在运河中游泳溺水,打捞上岸后经120抢救无效死亡;6月22号该市再次发生溺水事件,一位15岁男孩溺亡。如果水域涉及水上作业(如捕鱼、货物运输、客运等),一旦发生水上安全事故,影响极大。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水上安全管理是否优秀,并不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过却是引发水上安全事故最深层次的因素。对于水上应急搜救中心及其下属搜救站来说,要减少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关键还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基于水上应急搜救谈加强水上安全管理

水上应急搜救的难度是很大的,发生水上安全事故,能够依靠的力量基本就是水上应急安全中心及下属搜救站。从水上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说,水上应急搜救是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它是水上安全管理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水上应急搜救是水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安全生产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上安全事故不仅要防,也要治,治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并落实搜救措施,将损失降低至最小。因此,单以应急搜救的角度来探索强化水上安全管理,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健全搜救工作原则

首先,应建立统一的领导组织机构,并积极引导社会参与依法规范。即县级水上应急搜救中心来说,应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依照相关法律,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依照一定框架将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应对水上突发事件。同时,依照相关法律明确部门、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形式规范应急搜救组织、协调与指挥行为。

其次,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应对水上突发事件,以水上应急搜救中心为主进行统一指挥,并确保搜救指挥机构在协调各应急力量上行动协调,保证最佳的搜救效果。同时根据属地进行分级管理,县级单位可以分为县、镇两个级别,当所属地发生水上突发事件,有属地在搜救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实施现场应急指挥。

再次,资源共享概念股,团结写作。要将社会力量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应急搜救设施建设上避免重复,将储备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将各方搜救力量整合起来在统一指挥指导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确保最快、最好地对水上遇险人员进行搜救,降低损失。

第三,科学决策,快速高效。应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将防和治结合起来,突出预防,基于物联网搭建自有监测平台,也可以与水文事业单位等合作,借助其监测平台。基于监测预警平台,组建专家咨询小组,并发挥其作用,果断决策,研究应急机制,保证政令通常,同时加强搜救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力量,实现快速反应。

(二)强化应急搜救信息化建设

当前,不管是水上交通、水上休闲娱乐都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应急搜救力量以及设施设备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得益于云物大智移技术的飞速发展,应急搜救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可能。在面对当前水上安全管理严峻形势的当下,除了重点领域、重点治理,配置齐全的应急救援船只以及建立社会志愿搜救队伍等外,重点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预测能力,正如上文所说,有条件可以基于物联网技术,搭建自有预警监测平台,并与相关部门的数字化平台对接,尤其是气象部门的数字化平台,要随时能够对天气情况早了解、尽早部署安全措施,是处于水环境的人员能够早避险。对于重点领域,如水上交通、水上游乐园等人流量较大的领域,可以在相应运营设施上搭建一个基层感应层,并利用现有通讯手段连接预警监测平台,并结合3S技术,实现发生事故快速定位事故地点。现有的无人机技术同样可以胜任预警监测感知层的建立。

当然,仅强化应急搜救硬件是不够的,还要在软件上下大工夫。应在建立上述搜救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水上应急搜救演习,配合信息化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在演习中要结合以往的搜救经验以及教训,充分分析各种引发水上安全事故的因素,制定防范措施的同时,制定应急搜救预案,并建立数据库,这样可配合预警监测平台收集到的事故信息,基于大数据技术快速匹配相应应急预案,进而指挥搜救队伍,配合GPS导航等快速部署至现场,进而由现场人员迅速分析现场情况,指挥中心快速判断预案是否合适,进而快速制定救援方案。

同时,应当加强水上安全教育与宣传。对于重点地域用明显的警示牌告知人员下水的风险,并组织人员学习水上安全知识,与自救技巧,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很多时候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比如上文两个溺水事件的发生,就是下水游泳者安全意识不高,又不了解水情。随意开展水上安全教育与宣传是从源头上加强水上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健全水上应急搜救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如上文提到的应急搜救演习,就是建立应急预案的方式。这样可以制定出符合搜救中心及下属搜救站实际的应急处理程序,这样能够快速反应。当建立起应急预案就需要不断进行演习,并不断总结,评估,不断去完善,要是能够达到面面俱到最好。

其次,强化搜救体制机制建设,如上文工作原则部分所言,政府统一领导,加强监管,统筹规划辖区搜救体系的建设问题,加强搜救工作职能,落实责任制。强化部门合作,加强信息共享,组建水上应急搜救指挥中心,统一指导应对水上险情。

结语

对于水上安全管理,从水上应急搜救中心与下属搜救站的角度来看,同样需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技术手段以及应急预案的建立健全来提升预警预报,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防患于未然,当然同样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水上安全意识,这是预防的关键,当人们注意安全,且具备自救能力,必然就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结合在搜救站当中的工作实际,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从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建设以及工作原则的落实上展开了论述,可能有所不足,但有参考价值,希望与业内同仁一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宣行,吴晓啸. 水上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09:40-41.

[2]徐开金. 基于危机管理的水上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 中国海事,2005,01:60-62.

[3]王经纬,彭霞,张云胜. 水上应急搜救演练综合评估模型及应用[J]. 天津航海,2014,03:38-41.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