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8-21华悦
华悦
【摘 要】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校办学机制创新和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但与公立学院相比,其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方面管理都尚未成熟,财务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对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的影响。本文结合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提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最终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同月,广东省正式出台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将加大扶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优质发展。历经三十多年发展的民办高校,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734所,较2012年403所增长82%,民办高校发展迅猛。如何提升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水平,特别是如何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适应新形势,越来越收到关注。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均依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开展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有些地方制定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办法。上海市于2008年出台了《上海市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民办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办法(试行)》,逐步统一了管理办法、核算软件,并在教委层面进行了监督管理。广东省于2007年出台《广东省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决算管理,并安排事务所对学校财务进行年审,每年度公示民办高校年度检查表。但较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管理基础相对薄弱,执行力度仍有所欠缺,在制度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公开方面都有待加强。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部治理结构失衡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失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元办学主体之间的冲突、办学主体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管理层内部的冲突。 由于出资人一言堂,董事长与校长的职责不明确,董事会形同虚设,使学校内部缺乏应有的财务自主权;再者投资者往往会忽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重视经济利益,将办学作为创造利润的途径,不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目标,都会带来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或投机行为,阻碍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沿用以前的企业管理制度,普遍存在行政权力缺乏约束,阻碍学术发展。由于内部管理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组织架构不齐全、职能不清晰,学校内部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投资方通过董事会直接干预学校的内部事务,并掌握财务、后勤、人事等关键岗位,造成管理层滥用权力,行为与办学目标偏离。 再者,很多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没有对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引起重视,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工作,造成学校的内控建设滞后。
(三)会计信息质量低
以广东省为例,目前民办高校大部分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制度》,少部分民办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或《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执行的会计制度制度不一致,导致教育管理部门难以获得标准一致的财务信息,严重影响数据的可比性,阻碍对民办高校的监督和指导。同时,由于缺乏监督和指导,民办高校对财务部门不重视,从业人员不专业,岗位设置职责模糊,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外请第三方机构审计流于形式,使得民办高校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
同时,部分民办高校仍然存在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模式,财务信息化程度不高,会计核算仅仅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以及存在“每日现金使用量大、报销工作效率低、薪资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四)预算管理不够精细化
民办高校要探索特色化办学、高质量办学、高绩效科研、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发展道路,必须要改变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经费的管理,民办高校应与公办高校一致,收入与支出全口径纳入预算管理,将预算与学校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保障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在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少有设立有独立的预算管理和执行监督机构,管理层对预算编制和目标考核不重视,随意安排经费支出,“一支笔”现象普遍,难于解释经费的来龙去脉,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张皮”现象严重,对于经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绩效预算体系研究和执行更是乏力。由于投资方的最终受益也取决于扣除办学成本后的净利润,而办学成本又取决于精细化的预算编制与执行,财务管理由“核算员”“出纳员”的角色转变为“指挥家”,能大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所以民办高校推行预算改革,势在必行。
(五)信息公开不够
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有高校都应该按规定公开财务信息,主动接受广大师生员工和全社会的监督。经笔者查询采样的广东省民办高校官方网站,大部分学校都有公开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表,详细公开财务数据的学校非常少。而公开的年度检查表里的6项必达指标,5项一般指标,均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无更进一步的财务数据附件材料公开。虽然民办高校的收入主要来源社会力量、学费收入,财政拨款占比比较小,但及时公开财务信息,能促使高校投资方和管理层,关注学校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学校的健康的发展和投资方的长远收益。
三、解决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法治校
民办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学校需健全董事会制度,落实董事会议事规则,明晰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利,确保学校建立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营造有利于用好管好教育经费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民办高校应该从投资方、管理层都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从自身的观念改变,到带领各层教工积极投入,努力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民办高校要结合本校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确定内控目标,制定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內控制度,并制作经济业务流程图,监督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统一会计制度,加强信息公开
教育管理部门应尽快统一民办高校的会计制度、核算软件,并制定更详细的信息公开规定。对政府扶持资金可以采取实时监管,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对接受捐赠的资金使用要及时公开支出明细;对学校每年度的财务决算数据、生均投入成本、资产存量状况、关联方交易、学生资助情况、收费标准、年度预算、资产增量计划、债务数据都应该按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推行预算改革,加强精细化管理
民办高校需要将收入按资金性质区分,纳入学校的年度预算进行分配,并通过不同类别的项目进行管理。学校按照战略目标拟定年度计划,编制年度预算并分配总控制数,并按经济活动性质编制明细预算,通过指标明细进行预算执行控制。做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的对各类资金的使用范围、执行进度、项目责任人的职责认定、目标考核有一个全面的管理。
同时,需建立和加强预算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绩效评价数据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能优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升业务素质。
(五)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民办高校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扁平化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经费监管信息系统,加强管理层对学校财务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和财务数据分析系统,民办高校将财务管理向前延伸到预算管理、向后延伸到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报销和查询平台,将线下的传统报销流程信息化,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强化内控的有效执行。通过共享型网络平台的搭建,促进学校由传统校园向智慧化校园转变,助力民办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红 赖林 张璇 依法治校背景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教育财会研究》
[2] 陈红 袁本涛 我国民办大学校长在任现状及选聘的思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5年广东省教育会计学会科研课题:加强民办高校財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