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一节中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2017-08-21刘学廷
刘学廷
(江苏省淮安中学 223200)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了多少知识,而是重点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不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摄入量”,更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同化量”。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同化量”,必须提高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递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认知发展规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逐一突破,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以“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一节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知识为例,谈谈如何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 课前预习阶段——阅读思考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学生听课时“有备而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进而提高听课效率。为了防止学生把预习当成机械的文本阅读、提高预习质量,可以精心编制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提纲的设计要体现课程标准、反映三维目标,在预习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明白本节知识“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 对不能理解的知识还要做好标注,便于课堂有重点地听讲。
例如,在预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知识时,可设置如下预习提纲:①什么是静息电位?②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什么? ③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现象?④什么叫动作电位?⑤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膜内外电位表现为什么?⑥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现象?⑦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是什么?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⑨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有何特点?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单向传递? 等等。
当然,预习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不宜太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部分在教材中可以找到。同时,还要设计部分“为什么”类问题,这类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中不一定能直接找到,但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对那些不能思考出答案的问题可以进行标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 课堂学习阶段——分析归纳
如果预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类基础知识的话,那么,课堂学习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类问题。因此,课堂学习阶段尽量避免大量讲授学生自己能够看懂的知识,而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同学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根据教学目标,重点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科学本质的探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了“什么是静息电位,什么是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形式是什么,什么是突触,突触由哪几部分构成,递质来源于哪里,作用于哪里”等基础知识后,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可不必深入讲解,课堂上应重点分析讨论“为什么”类知识或者挖掘书本文字没有明确描述的,但可通过插图、表格等载体能够理解的知识,如“为什么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为什么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为什么是单向的,突触是如何释放神经递质的,递质是否一定是大分子物质,递质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后是否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一般情况下递质能否重复利用等等”。通过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析讨论,学生基本掌握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基础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可用概念图、表格等形式对所学知识做归纳总结(图1),这样学生就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知识网,便于从整体上掌握知识。
图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模式图
3 复习巩固阶段——灵活运用
在学完这部分知识之后的复习巩固阶段,可要求学生利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情况,判别电流计如何偏转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让学生判别:①甲电流计两极分别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和膜内;②乙电流计两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③丙电流计两极分别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神经元的膜外(图2),并设B点距电流计乙两极距离相等。然后让学生判别:①未刺激时,电流计甲、乙、丙指针是否偏转?此时哪个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 ②若在A点给予一次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甲、乙、丙是否发生偏转?如何偏转?此时哪个电流计可测得动作电位?③若在B点给予一次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甲、乙、丙指针是否发生偏转?如何偏转?④若在C点给予一次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甲、乙、丙是否发生偏转?如何偏转?
图2 电流计的两极在神经元或神经元之间连接示意图
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兴奋传导与传递有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如在学完本节知识后,让学生查阅资料、结合本节所学知识,解释滥用可卡因为什么会使成人出现易激动、自信心增加、焦虑减少等症状?意图通过此知识学习,让学生远离毒品,洁身自爱;还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了解为什么人误服有机磷农药时会出现多汗、肌纤维颤动和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安全,爱护生命。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解释肌无力病因,分析蛇毒中的神经毒素为什么会使患者出现颈项强直、抽搐、呼吸肌麻痹等症状。
4 考前辅导阶段——整合训练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教学缺陷,为下一步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教学评价方式很多,其中一个最常见的形式是纸笔测验,即通过编制一定数量、多种形式的测验试题来检测学生知识性目标的达成情况。为了让学生适应纸笔测试,在考前辅导阶段,可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按考试目标的要求,将相关考点列出,再以某一素材或图表为载体,对多种题目进行整合,编制出一道既有典型性、又能覆盖多数知识点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回答,既复习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解题能力,也减轻了学生负担。例如,在考前复习这部分相关知识时,为了避免对知识“炒冷饭”式的机械重复,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图形为载体,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题:下图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连接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计,①~⑥等数字代表神经纤维或神经元之间部分结构或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突触由________(填数字)组成,其中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结构特点是________。
(2)图中能检测到静息电位的电流计是________,静息电位的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若给图中A点一次适宜的刺激,那么能检测到动作电位的电流计是________,动作电位的膜内电位表现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若给图中A点一次适宜的刺激,那么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并与________(膜内、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随后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使下一神经元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向,原因是________。
(4)若给图中A点一次适宜的刺激,电流计甲和乙记录的电位差,可分别用曲线图________表示。
该题以图形为载体,第(1)小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第(2)小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过程、方向、信号转换等知识;第(3)小题主要考查如何判断电流计偏转;第(4)小题主要考查曲线图绘制。通过该题整合训练,既系
图3 电位差曲线图3 图4 电位差曲线图4
统复习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相关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识图、绘图等能力,也熟悉了“结构图”“装置图”“曲线图”等常考题型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