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造林技术
2017-08-20杨天奇
杨天奇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有马尾松的身影,其生长数量非常多,分布面积也特别广。在生长速度快与适应能力强的优势条件下,马尾松的产量一般都相当之高,且加工起来比较简便,松脂质量较高,可用于产脂、造纸或是建筑用材,能够带来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是发展我国林业与社会经济的优良树种,具有推广栽培的价值与意义。
1.马尾松造林技术
1.1整地
整地工作应当提前一年在秋季或冬季进行。要想使马尾松的造林成本得到控制,可以采用半明穴或暗穴整地方式,这可以有效的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劳动力与时间充足,可以采用明穴整地,以对土壤的质量起到最大限度的保证作用,以有利于苗木在栽植之后的早期生长。
1.2造林密度
如果经营集约度较高,且所选择的造林地立地条件比较好,肥力较为充足,土壤厚度超过50厘米,交通方便,造林密度可以为300株到400株每亩,以培养中大径的马尾松。反之,可以适当的提高造林初植密度,以500株到600株每亩为宜。
1.3栽植造林
马尾松的栽植时间一定要控制好,这对整个造林的成活率影响非常之大。总体上来讲,应适当的早植,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使苗木尽早发根、尽早生长。选择生长态势良好的苗木,搬运过程中要对苗木做好保护措施,尤不能使苗木的根系受到损害,否则会降低苗木的成活率。栽植的过程中,要一边取苗,一边进行栽植。
2.马尾松管理方法
2.1幼林管理
2.1.1除草:在马尾松苗木刚栽植后的一段时间内,其生长发育受林地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由于林地周围杂草会吸收一部分的光照、养分以及水分,会对苗木生长的养分汲取造成障碍,同时杂草的根系还可能影响到苗木的根系发育,所以除草是非常必要的。要以苗木自身的栽植穴为中心,向外扩大一圈进行除草松土,并遵循由浅到深、从里到外的基本原则,不能对苗木的根系或是枝干造成伤害,同时将石块移出林地,松土除草后把土壤培成凸出的幅形,将杂草铺盖在苗木根部周围。
2.1.2补植:在苗木栽植的当年秋季,要对林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统计幼苗的成活情况,并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如果苗木的死亡率在60%以内要进行补植,死亡率超过60%应当重新造林。补植的话应当在苗木栽植当年的秋季或是第二年的春季,要选择健壮的苗木进行补植,并与林地其他成活下来的苗木同龄。
2.2成林管理
2.2.1修枝:通过修枝,能够对马尾松的自然生长干形起到改善作用,使其木質质量得到提升,并进一步促进其生长。经过5年到6年生长的植株便可以开始修枝,因为这个时候由于其枝繁叶茂,挡住了阳光的照射,使树冠下部的枝条不能良好的生长,甚至开始枯死,要是任其发展,就会形成死节,使木质质量降低,并阻碍植株本身生长。所以应当要将这些枯枝、衰枝全部的修除掉。修枝的时候,除了枯枝、衰枝以外,一些过长、过粗,过于突出的树冠中的枝条也应当考虑到实际情况进行修枝,以保持树冠整体的均匀性,防止偏冠的情况出现。但是要注意不能修去水平枝上面的枝条,否则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修枝不能一次性修得过多,但要保证修枝的次数,也就是要遵循“轻修、勤修”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把握好树冠与树高的比例。
2.2.2 间伐:马尾松林林分郁闭后进入群体生长阶段,原来幼树与环境的矛盾转化为各个体之间的矛盾,随着林龄的增加,各林木要求的营养空间也不断增大,相互挤压,引起强烈的分化和自然稀疏。抚育间伐的始期,应从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林分郁闭度、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以及间伐木的利用价值等方面来综合考虑。间伐强度关系到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产量。强度太小,林冠恢复郁闭快,没有起到抚育间伐的应有的作用,反而缩短间伐重复期,增加间伐次数,间伐材过小,利用价值不高,同时还增加了抚育投资。强度太大,造成林中空地,林地杂灌滋生,林地干燥,树干尖削,破坏林分郁闭,影响林木生长。适宜的间伐强度应根据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点确定。8年到10年进行一次弱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10%到15%,并可结合修枝。10年到20年可采用中度到强度的抚育间伐,强度为林分材积的20%到30%,同时伐除干形不良的上层林冠的林木。20年以后,可采用强度为30%的抚育间伐。间伐的时间间隔应当为3年到5年,间伐之后要使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6到0.7之间。间伐的次数要视造林的目的而定,以培养中径用材为目的的林地,经过2次到3次的间伐后,便可以正式的主伐利用。
(作者单位:150006哈尔滨铁路局农林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