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一节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2017-08-20李添芾

生物学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意图遗传性状

李添芾

(上海市民办兰生复旦中学 200082)

1 教材分析

“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是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2章第3节“基因与人体性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遗传部分学习的第一课。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关于生物遗传方面的内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是本节课的难点。从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来看,先接触经典遗传的几个关键名词:遗传、性状、相对性状,再逐步深入到后面的染色体、基因、变异、性别决定等内容,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的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对较多新概念的初步接触,如何让学生正确的认知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生物的相对性状。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自身周围的一些遗传现象的观察、调查分析着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能力,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能够说出一些相对性状的实例,区分相对性状。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记录遗传性状,掌握观察、比较和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意识到人类对自身的奥秘还有很多需要探究的课题。

3 教学过程

3.1 新课引入 课前收集本班学生的照片和父母的照片,一上课进行“火眼金睛”游戏:分别展示本班学生和父母们的照片,让学生在“父母们”的照片中找出邻桌同学的父母。进一步提问: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什么特征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出遗传的概念: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现象——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并展示多种生物的亲子图片,指出自然界中遗传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新课学习兴趣,自然理解遗传的概念。

3.2 性状的概念 承接开头的游戏提问:之所以辨别出同学的父母,你们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们相继说出判断依据,举出他们之间一些相像特征。教师随即指出:这些形态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之为“生物的性状”,即生物的所有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眼睛、肤色、血型、花的颜色、兔毛的长短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观察,归纳和理解生物性状的概念。

3.3 相对性状的概念 组织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人类的常见性状有哪些?提问:同一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上会有差异吗?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列举几组相对性状,让学生完成相对性状的配对。进一步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植物常见的相对性状。之后请同桌同学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睑(单眼皮或是双眼皮)、耳垂(有无耳垂)、舌(是否能卷曲)等六组相对性状,将观察结果填入人体六组常见性状记录表(表1)。

表1 父母与子女常见性状调查

设计意图:通过相对性状的配对练习,理解相对性状的含义。

3.4 人体性状的遗传现象 在课前指导学生调查自己父母的六对性状(表1)。组织学生将填写完毕的人体六组常见性状记录表给同桌,同桌再将课前调查父母对应的性状结果一并填写在表1中,加以对比思考:哪些性状是和父母亲相似的?有没有出现自己与父母性状不同的情况?提问:父母的性状之所以会在我们身上出现是因为遗传,但是有些性状我们和父母并不一样,比如:父母是双眼皮而自己却是单眼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父母都不具有的性状呢,难道自己并不是父母亲生的吗?提示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探讨一下:父母遗传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从而使得我们拥有和父母相似的性状?为下文留下悬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同桌和父母的调查与观察活动和课堂探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比较能力,并发现自身的遗传问题。

3.5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播放“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世代都是小体型的鼠在人为改变基因以后,体型比没有进行转基因处理的鼠大2~3倍。提问:这个实验中被研究的生物性状是什么?后代中的转基因鼠体型变大,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猜测一下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引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转基因鼠”的形象实验实例,让学生理解基因控制性状的教学难点。

3.6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承接上述实验得知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随即教师讲解某些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这对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隐性之分。介绍教材上六对人类常见性状的显隐性。

以眼皮单双为例讲解:用A表示控制双眼皮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控制单眼皮的隐性基因。提问:如果一个人的这对基因为AA或Aa,则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什么呢?如果这对基因为aa,则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什么呢?随后分析之前在统计自己和父母亲性状时同学们碰到的疑惑:父母均为双眼皮而子女为单眼皮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遗传图谱的讲解,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与掌握。

3.7 总结 总结本课学习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强调控制生物性状的是基因,设疑:基因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在我们身体的哪里?它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性状?让学生了解下一课的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教学重点,并为未来教学内容的授课埋下伏笔。

4 教学反思

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课的教学也按着这样的思路设计,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人体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基因控制性状这一知识点的加入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观察到自身与父母的性状出现了差异的疑惑,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疑问,也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感受生命的奇妙与科学的伟大。

猜你喜欢

意图遗传性状
非遗传承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