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29题的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7-08-20韦艳艳
王 娜 韦艳艳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桂林 541006)
1 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29题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实验处理实验结果温度(℃)3636363125相对湿度(%)1727525252光合速率(mgCO2/dm2/h)11.115.122.123.720.7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并可推测,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________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率,其原因是________。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填“需要”或“不需要”)________消耗ATP。
2 试题总体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其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考、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本题主要侧重于科学探究这一维度的考查。通过表格、实验数据的呈现考查学生获取、分析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学的课程性质,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另外,本题的三个子问题涵盖了三个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互相交叉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总的来说,本题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及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考生的要求。
3 试题具体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其中29题(1)和(2)问突出了这一要求,将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考查融为一体。
第(1)小题结合“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素”相关知识,重点对实验变量进行考查。考生已明白在做实验时需要控制单一变量,然而该题同时出现两个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其实只要认真审题、仔细观察表格,该题并不难。29题的创新就在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湿度和温度两个相对独立的自变量对因变量光合速率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针对表格类试题,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①识表:明确表格中呈现的相关信息(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②审表:明确前三组自变量是湿度,后三组则是温度,因变量都是光合速率。③析表:依据表内数据、文字,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自身的变化规律。简单来说,就是看清数据变化的规律,是升是降还是不变[1]。根据题意首先得出前三组实验温度相同时,随着湿度的增大光合速率也增大,而实验组2、3、4是在湿度相同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光合速率也在变化,在31℃时光合速率最大,36℃及25℃时光合速率较小。另外,对这两个相对独立的自变量各自引起光合速率变化的幅度大小进行比较发现湿度增大时,小麦光合速率增长的幅度较大。④用表:运用表格得出的关系和规律,审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1)问的答案显而易见。
第(2)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条件及酶的最适温度。本题的难点就在于要仔细观察,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教材中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如果成功转化很容易得出: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因为湿度一定时,25℃不是最适温度,所以要提高第四组的温度。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这种图文转化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将学习知识与提高分析与理解能力融为一体。
第(3)小题的考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这道题将CO2的运输与具体的生理过程相结合,题目来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另外,29题将光合作用、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三个知识点相互融合,这不仅提醒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夯实核心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有意识地坚持知识、能力与方法三位一体,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考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