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行为”到“为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转变

2017-08-19李书光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评价语言行为教师

李书光

摘要: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不仅能够指出学生不当的学习行为,更重要的是能养成他们更好的行为和品行,但是更多的评价语言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即“行为”层面,为了超越“行为”层面,教师的评价要从“为行”出发: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充满关爱、富有激励性;教师要在课堂倾听和观察中运用评价语言;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

关键词:行为;为行;教师;评价语言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031-03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二者大部分时间通过语言完成教学活动,而且课堂上教师会经常口头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作为被学生看作重要的人之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学生,可能使他们快马加鞭、再接再厉,也可能使他们一蹶不振、自甘堕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慎用评价语言,使其超越“行为”层面,上升到“为行”的层面。

一、“行为”与“为行”的语义学辨析

“行”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像十字路口之形,四通八达的道路。左边的“彳”,音敕,《说文解字》里有“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连也,凡彳之屬皆从彳”。即是说“彳”像人的下肢,大腿、小腿和脚三者相连之形;右边的“亍”,音畜,《说文解字》里载“亍,步止也,从反彳”,即是说“亍”由“彳”反过来表意,表示行步停止。彳亍之意就是慢慢走,走走停停。这也是“行”最初的含义,后来也指“做、实施、行动”,如《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另外还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指德行、品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世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论衡·逢遇》“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富贵”。

“为”古时写作“爲”,表意,甲骨文和金文像以手牵象去劳作之形,表示役象。《说文解字》里载“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为”和“行”类似,也指做和作,如《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另外“为”还指替和给,如《左传·隐公元年》“为之请制”。

“行为”一词则都取二者的“做和作”之意,《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在文中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外在的活动;“为行”则取“替、给”和“德行、品行、作为”两种意思的组合,在文中就是特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为了养成学生一定的品行和行为。

二、行为: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解剖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都会经历着教师的评价,但是教师的教学评价语言大部分只是针对着他们的行为,尤其是问题行为。具体的表现如下:

1.教师的评价语言只重视问题,不重视学生。长期以来,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根深蒂固,古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就是知识的象征、文化的代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传道”,即传授知识,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内容上,他们负责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再创造;在方法上,他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转不知为知之。作为学生,他们去学校的目的就是接受教育,就是接受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

从这样的教学理念出发,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也主要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目的就是检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但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促使学生由未知到知之、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根据辩证法,外因只不过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外因再强烈都于事无补,它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打心底里愿意学习才行,教师不能单单看到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行为,通过评价问题本身看到学生的全部,而且语言又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评价语言会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眼中只有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有瑕疵,似乎自己永远是对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

2.教师的评价语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教学不单单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它是动态的。从教师走向课堂的那一刻起,他们就面临着无数种不确定的因素,比如丰富的文本内容、活泼可爱的学生、变化多端的课题语境等,这些因素无一不左右着他们的教学进程,可能超出他们预先设定的问题和情况;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他们才能从未知到知之、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学习动机也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才培养起来的,没有一蹴而就的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评价一直受期中或期末纸笔考试的左右,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也主要是针对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很少关心得出这些结果中间所经历的过程。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答案唯一的题目上,老师让学生起来说出最后结果,如果答案正好就是最终的正确答案,老师的评语一般是“嗯,很好,请坐”;如果和所谓的正确答案有出入,老师要么叫其他学生起来回答,要么叫先前的那位学生坐下,然后自己给全班学生讲解,至于学生的错误答案如何得来的,则不在老师评价的范围。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评价语言仅仅是停留在“行为”层面,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德行,更有甚者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评价语言缺乏教育性。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動物是被动地“反应”环境,人在主动地“应对”着环境,所仰仗的资源正是人不仅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而且人生存在这两个险象环生的宇宙之中,有一种“本能的贫乏”,这种“欠缺”决定人不能只靠外在的物理宇宙,更要靠符号宇宙来改变内在的精神结构。作为符号宇宙中的语言,在构建这个精神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学生的符号宇宙有很大一部分是处于学校生活中的,他们在与书本、教师和同学的对话中逐步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自己内在的精神结构。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这种结构,可能使其趋于丰富完善,也可能使其支离破碎。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是学生符号宇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缺乏教育性,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精神结构的构建和发展。例如老师对一些学生使用很刺激的言语,“这么简单的题目我已经讲了好多遍了,你怎么还做错?”、“看人家××的成績多好,你们以后怎么办?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他们,这种动机是好的,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从厌恶这个老师到厌恶这门学科,最终会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种只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语言缺乏教育性,扰乱学生的符号宇宙,不利于他们内在的精神结构的构建。

三、为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重构

教师的评价语言大部分集中在“行为”层面,这样的评价没有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只会促使学生朝着千篇一律的方向发展,同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想的教师评价语言应该从“为行”出发、从长远的利益出发,评价的同时就好似跟学生对话一样,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感情丰富的个体,目的就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德行,这样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充满关爱、富有激励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深沉的爱。”这就是教育的真理。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关注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和灵魂。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可以充分地显示教师那颗充满关爱的心。“激励”在这里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评价言语以及饱含的语气、情感等因素,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以形成良好的行为。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也曾说过:“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富有激励性和充满关爱的评价语言显示出教师不仅仅看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可以使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形成良好的行为。

2.教师要在课堂倾听和观察中运用评价语言。要想使自己的评价语言富于激励性、充满关爱,教师首先要练就课堂倾听的技能,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这样才显示出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与自己对话。学生也渴望自己能够被倾听、受关注,如果教师答非所问,不能真正倾听他时,痛苦与悲伤将给他带来极大的伤害。罗杰斯形容那些不被倾听的人如生活在私人的地牢中,他们正日复一日地发出摩斯码电文:“有人听到我吗?有人在吗?有人能听到我吗?”终于有一天,他听到了一些微弱的敲键声:“是的。”通过那样一种简单的答复,他从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又一次成为一个人了,他获得了新生,他又重新找到了生活中的真实意义,他因快乐而悲泣,终于有人能听懂他了。学生渴望被倾听,只有他们被倾听之时、能倾听之时,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给学生留足时间、学会倾听,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我们一直抱着教育的功利性、学生的工具性这些陈旧的观念,那就只会把学生看成是客体,我们的思想也未开始思考,更谈不上去倾听了。

教师不但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言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对评价言语的反应。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观察被评价者本人的反应。因为教师对某些学生的表扬也许是对另一些学生的批评,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表扬反应积极,而有的却无动于衷;二是在对某个或某几个学生进行表扬时,应同时观察班上其他学生的反应。对某个学生的表扬是激起了其他学生学习榜样的动机和热情,还是激起了他们的妒忌和好胜心。

3.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课堂上评价语言的正确使用主要还要靠老师课下的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研究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驾驭课堂评价语言的本领,成为一名教学行家,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运用教学评价语言,从“行为”层面的评价过渡到“为行”层面的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占的分量有多大。我国学者熊川武曾经指出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等,经过自己的反思,这些教学经验才能上升为教学智慧,使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做到有用、有力、影响深远。名师的成长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与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反思总结密不可分。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新手教师在从教之初,实际经验也许是零,课堂上评价学生也主要是针对其行为,尤其是问题行为,老师在课后的反思中可能会意识到这对学生的影响只是一时的,真正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影响深远,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如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努力地做到这样的评价,才能在反思中一步步地成长为名师。

参考文献:

[1]汉语辞海编写组编写.汉语辞海[M].北京教育出版社:2294.

[2]东汉许慎著,湯可敬撰.说文解字[M].岳麓书社:264.

[3]东汉许慎著,湯可敬撰.说文解字[M].岳麓书社:271.

[4]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0.

[5]大衛.M.列文.倾听着的自我—个人成长、社会变迁与形而上学的终结[M].程志民,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89.

[6]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泰安:岳麓书社,2002:14.

From "Behavior" to "For Behavior":Transfer of the Teacher's Evaluative Language during Class

LI Shu-gua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510075,China)

Abstract:The evaluative language from teachers has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It can not only points out the students' improper behaviors,but the more important is to help students to form the better behavior and character.But most evaluative language from teachers only stay in the first level,namely "the behavior"level.In order to go beyond" the behavior"level,teachers' evalu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r behavior":The evaluative language from teachers should be filled with concern and love,and incentive.Teachers should use evaluative language with listening and observing in the classroom;Also,they should improve their evaluative language in teaching reflection.

Key words:behavior;for behavior;teachers;evaluative language

猜你喜欢

评价语言行为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灵动的评价语言让课堂锦上添花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巧用评价语言,打造高效课堂
浅析教师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