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习作支架搭建创设习作教学新途径

2017-08-18王茹玲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想象支架

王茹玲

[摘 要] 习作教学应当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师要在创新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切实的引导,帮助学生搭建真实语境、习作思维、习作想象和语言技巧的支架,以此引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去表情达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真实语境;习作教学;支架;想象

习作本该是“我手写我心,情动而辞发”。然而现在的学生,每每拿到一篇习作任务,就会目光黯淡、抓耳挠腮,半天无法下手,十分畏惧习作。从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来看,很多教师花的气力不少,效果却是甚微。语文写作教学到底怎么开展,众说纷纭,各有路数。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在习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习作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启发他们的习作思维,开拓写作的新路径。支架原本是建筑业的专业用语,是为了完成建筑任务的一种工具。现在把它运用到习作教学中来,所谓习作支架教学,就是指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进行引导和帮助,而这种引导和帮助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如同支架,能够有效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在教学中搭建习作支架,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一、搭建真实语境的支架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人、物、事都是不停在变化发展着的。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来写作。当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抽取一些材料时,写作会逐渐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曾经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作文教学指导课——《“人物对话”习作指导课》,深受启发,笔者也尝试着再次设计这堂习作教学课。

先播放一则公益广告录音。只听里面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哎哎哎,你挤着我啦!”接着有男人说:“挤、挤、挤,挤什么挤?”女人又说:“你怎么不说人话?”男人开始吼起来了:“哼,你想比试比试?”这时有老人说话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到此,关掉录音,笔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录音对话中有几个人?” “哈哈,太简单了,三个!”学生们不假思索就回答出来了。

接着,第二个问题来了:“每个人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怎么样?”对于学生来说也不难——女人说话时动作神态:“挑着眉说”“斜着眼说”“皱着眉说”“瞪着眼说”“流着眼泪说”“凶巴巴地说”“火冒三丈地说”“嗓音提高八度地说” ……男人说话时的神态:“低下头说”“恶狠狠地说”“举起拳头说”“压着帽子说”“咬着牙说”“漫不经心地说”……老人说话:“高声说”“慢条斯理地说”“语重心长地说”“严肃认真地说”“不屑一顾地说”……其间还有学生把“说”用不同的词表达了出来:吼、叫、骂、喊、呼、撒谎、辩解、怒斥、反驳、辱骂、诅咒、劝说、振振有词、窃窃私语……这些回答令人大吃一惊,学生们头脑中储备的语词丰富极了。

第三个问题是“想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哪些场所”。教师可能只预设事情发生在公交车上,而学生的答案有:候车点、电梯里、楼道中、早晨的菜市场、机场、地铁站、学校门口、医院挂号处、交费处、火车站、上车时、下车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会很高。

第四个问题是“这些事会在哪些情况下发生”。学生们的想象力依旧出色,能想出很多情况:急拐弯、急刹车、赶时间抢进电梯、看完电影下楼道、男人没站稳、遭人推搡……丝毫难不住学生。

经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们在对话与思考中达成了一个共识:人物说话需要符合人物的特点、实际的情境。笔者再让学生把之前想到的内容串联起来,描写一个场面,字数300字左右,写作时间25分钟。25分钟过后大部分学生都写完了,而且个个写得淋漓尽致、场面鲜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习作教学,要达到“内容具体”的目标,学生必须拥有具体语言环境,要有具体的素材。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起语言环境,使学生习作更符合实际,合情合理,有起有伏,巧妙变化,也让学生真正地乐于习作。

二、搭建习作思维的支架

写作过程总是先有思维后有文字,文字要讲究,思维更要重视。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写作前、写作中的思维训练,为学生提供习作思维的支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搭建相应的支架,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思维环境。学生有了相应的抓手,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指导课不要审题、立意、结构、技法面面俱到,要能抓住一个点,动作描写、心理刻画、场面烘托等等,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详细些,给学生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怎么去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顺利地写出相应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成功感,时间长了自然可以由點组成面,写出像样的作文来。

三、搭建习作想象的支架

小学生天真活泼,最富想象力,只要教师善于诱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与听觉、视觉、嗅觉等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们感知到的事物就会丰富多彩,写出来的作品也会各具特色。声音、视频都能启发学生的想象,都能给他们身临其境之感。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媒介,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脑海中出现宛若真实的景象来,这样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内容丰富,具体而生动。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作品《淘气包马小跳》深受学生的喜爱,就是因为她的作品中总是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孩子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图景,在她出乎意料、大胆无比的想象中,成了一个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在不经意间又峰回路转,让人捧腹大笑,这正是想象的魅力所在。

在进行“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这一习作指导时,笔者要求学生们周末自行观察一种植物。如果就这样写,不加以想象方面的指导,学生的习作必然是缺乏美感的。所以笔者不但要求学生们观察,还要求学生上网看植物介绍,试着画植物的样子,从生活中积累感性认识;课堂上课件放映各种植物的图片,配乐朗读介绍植物,表演模仿植物。学生们在景中识植物,在情中赞植物,在境中与植物化为一体,这种多维立体的对话,使学生的整个身心与植物的美、文本语言的美相交相融,形成了深刻的审美体验。美的感受进而激发美的表达,让学生的习作变得迫不及待,变得更加快乐。

四、搭建语言技巧的支架

语言是指习作语言、书面语言;技巧,就是表情达意的方法、行文方法。在学生习作前,为其搭建这些表达技巧的支架,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构建文章。比如文章的结构方面,是总分总、总分、分总还是并列式;在写作顺序上是以时间的推移、以地点的变化、以人物感情的变化还是以方位变化等顺序来行文;结尾的方式是如《草原》一文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画龙点睛、直抒胸臆式的结尾,还是《桥》一文中“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设置悬念、揭示谜底式的结尾;人物描写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亦或是两者结合。这些写作技巧是优秀作品的必备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领会并努力掌握。只有学生在脑海中对这些技巧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认识,那么在习作需要时,他们就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恰当的一种,结合想象与实际情况,实践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相信通过教师帮助学生完成语境、思维、想象和技巧等支架的构建,学生的习作能力能够实现长足的进步,习作也不再成为学生的困难,好的作品也会在学生的习作中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周子房.作文教学中的“支架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9).

责任编辑 晴 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想象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