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类别探究

2017-08-18肖小华

红广角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分类

肖小华

【摘要】中央苏区时期,诞生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内容健康、语言朴素、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当时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瓦解敌军、鼓舞士气、凝聚军民力量的有力武器。根据歌谣的内容划分,中央苏区红色歌谣大致可以分为政治宣传类、军事斗争类、经济建设类、社会生活类、文化教育类六大类。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红色歌谣;分类

中央苏区时期,为配合革命斗争的需要,诞生了数量众多、题材多样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格调健康、旋律优美、语言朴素、朗朗上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当时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瓦解敌军、鼓舞士气、凝聚军民力量的有力武器。同时,这些歌谣还真实地记录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是红色文化中不可多得和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

一、政治宣传类

强烈的政治性是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最鲜明的特征。为实现党在当时的中心任务,唤醒民众的革命意识,激发他们参加革命的热情,投入革命的洪流之中,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政治宣传,即对旧社会进行控诉,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号召大家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起来打破旧世界,共同创造新社会。

一是诉说穷人凄苦,点燃革命激情。这类歌谣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社会底层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牛马般的生活,表达了工农群众对生存境遇和社会的不满及改变现状的强烈要求。《血泪的控诉》《工农痛苦实在深》《工人苦》《十二月农民苦》等歌谣,通过对穷人与富人的对比,细说了穷人每个月的凄苦生活,如“有钱之人食酒肉,无钱之人食菜根”;“有钱之人食不尽,无钱之人饿断肠”;“路上几多冻死骨,发财人家酒肉香”。

二是控诉反动派滔天罪行,激发阶级仇恨情感。这类歌谣在“诉苦”的基础上,控诉了国民党及军阀的罪恶本质,揭露了旧制度的不公平,分析了穷人受苦受难的原因。《请看反国民革命歌》以国民党的历史为线索,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揭露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本质,如“国民匪党,一枪不响,投降列强,屈服退让”“一加反抗,便说暴动,捉去枪毙,捉去断头”。而《白军真残酷》则罗列了国民党军队“坏事做绝”的种种表现:“杀工农,烧房屋,捉鸡鸭,抢被服,牵走百姓的牛,抢走贫农的谷。”时任宁冈乔林乡任党支部书记的毛泽覃(毛泽东胞弟),用通俗的语言写下了《造福人不享福》这首歌谣:“造福人不享福,雇农自己没有谷,砌匠自己没有屋,木匠自己没凳坐,裁缝自己打赤膊。”

三是号召大家推翻旧社会,共同创造新社会。《工人革命歌》从正月写起,一直写到十二月,在刻画工人的苦难生活、揭露控诉旧社会的基础上,号召“大家团结要齐心,夺取政权不容缓,准备武装做斗争”。《革命时调》虽然也从正月一直写到十二月,但是在通过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基础上,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保卫革命胜利果实。

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区政府特别注重利用纪念日、公共集会的机会,进行团体动员,诞生了《“五州”纪念歌》《国际青年节歌》等许多节日歌谣。《“五一”劳动节歌》《“五一”斗争曲》,尽管内容不同,但都是为纪念“五一”劳动节所作,主题就是劳工团结起来,为解放而斗争,为自由而斗争,为自己权利而斗争。

四是瓦解敌人,规劝白军士兵弃暗投明。为启发国民党士兵认清自己的悲惨身世和备受欺凌的不幸命运,规劝他们弃暗投明,苏区军民在前沿阵地利用红色歌谣对敌宣传、为起义和被俘的国民党官兵举行演出,有力地配合了红军的军事斗争。《告白军士兵歌》《劝俘虏宣传歌》等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歌谣。这些歌谣形象地叙说了白军士兵“爹妈无音讯,大战就在眼前”、“士兵不算人,死伤有谁怜”的凄惨境遇,号召大家“扬斧头与镰刀,把官长杀个光,拖枪一齐跑完”;“调转枪头打你长官”,“迎来暴动当红军”。

对比是策反白军类歌谣的主要手法。如国民党当官的“升官发财、骑马坐轿、好不威风”,当兵的“性命枉送、几月无饷、苦不堪言”;蒋家军“打唐打桂打阎冯”、为的是小集团谋利益、全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红军“抗债抗税捐”、“反对富农打土豪”、为穷人撑腰、为穷人谋利益;“红军中官兵夫薪饷一样”,“白军里将校尉饮食不同”。

二、军事斗争类

中央苏区红色歌谣中,有大量反映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军事题材作品。这些歌谣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战斗决心和意志以及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一是描写战争場景,庆祝斗争胜利。从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七溪岭战斗”到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役,都可在红色歌谣中找到相关的记载。

《打五斗江》《打新城》《二打永新胜利歌》《打垮江西两只“羊”》《红军战士像把快钢叉》《端午节》等歌谣均是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些战斗场景的描写,生动地记载了冈山斗争的历史过程。如《打新城》详尽地记录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率领革命军攻打新城、建立宁冈县苏维埃、处决张开阳的历史过程:“茅坪出发打新城,连夜布置围好城……东门烧开两点钟,朱连长端枪就冲锋……南门烧到北门转,打开两门就出城……第二天砻市开大会,宁冈县苏就建成,处决狗官张开阳。”

《打吉安》《高虎脑战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第四次“围剿”胜利歌》《十送朱毛剿匪歌》等歌谣均是反映中央苏区时期重大战役的场景,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机智顽强、勇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如《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中唱道:“龙冈活捉张师长,东韶打败谭道源,二师白军尽缴枪”;《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中唱道:“诱敌深入不慌忙,放弃黄陂和小布,让出东固和龙冈,决定三月持久战,坚壁清野困敌方”。

二是描写部队行程,记录重大历史事件。《霹雳一声暴动》是毛泽东1927年所作的一首诗词,反映了秋收起义“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的基本过程。而六首不同版本的《四方英雄会井冈》,虽然篇幅都不长,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南昌起义余部、秋收部队、红五军汇集井冈山的过程。《红军力量坚又强》《会师桥》《唱个歌子上井冈》《红旗满山冈》《镰刀红旗满山冈》等歌谣,全面地反映了1928年4月朱毛会师的伟大场景。

《梅岭东下歌》这首歌谣反映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挺进途中,虽然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但红军官兵意志坚决,又有广大百姓的支持,最终在赣南立稳脚跟的过程:“平坳战后又东下,崇仙圩下接战火,炮火连天震天地,红旗一展圳下到。圳下战火火势猛,百姓之心吓不倒,夜吊悬崖穿深林,支援红军取小道。”《东固会师歌》(六首)反映了1929年2月红四军挺进赣南,回师东固螺坑,与李文林率领的红二、四团会师,受到当地群众热烈欢迎的动人情景和会师的重大意义。

《骂叛徒龚楚》《骂叛徒李德胜》《“两面政权”黄老拐》三首歌谣,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极少数人经不起考验,叛变投敌而遭受人们唾骂的历史事实。如,《骂叛徒龚楚》中写道:“龚楚龚楚不是人,贪生怕死害革命……北山事件你制造,觅着脚印找项、陈。”

三是强化军令军纪,严明部队纪律。为了让红军官兵牢记红军军令军纪和军事技巧,苏区文艺工作者把部分宗旨、军令、军纪、工作纲领、哨步守则、射击要领、游击技术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谣。如《红军纪律真严明》中写道:“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买卖讲公平。”《步哨守则歌》写道:“前方第一是敌情,村庄道路都紧要;监视区域须分明,轮到换班要交清。”对放哨的重点、关键环节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定。反映这一类内容的歌谣还有《红军三大任务歌》《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红军纪律真严明》等。

四是歌颂美好生活,鼓舞革命士气。《赣南一片红》《红天红水红满天》《革命成功盖新楼》《全苏代表大会组歌》《中央政府驻瑞金》《苏区景》等反映了赣南闽西连成一片、中华苏维埃成立、工农群众当家做主、社会建设欣欣向荣的无比喜悦之情。《工农团结不怕天》《团结紧》《团结起》《工农团结齐下手》《工农群众四面来》等系列歌谣号召工农群众“要齐心,穷人力量重千斤”,“团结紧,团结更比泰山稳”,教育大家树立斗争必胜的信心。《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上前线去》《粉碎敌人乌龟壳》等系列歌谣,以坚定豪迈、慷慨激昂的语调,鼓舞广大红军官兵上前线,同仇敌忾英勇杀敌。

五是讴歌党和红军,反映百姓爱戴之情。南昌起义之后,部队挥师南下,虽酷热难耐,但部队秋毫无犯,军纪肃然,受到沿途群众的拥戴。《贺龙军》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的情景:“睡到半夜深,门口在过兵,婆婆坐起来,侧着耳朵听;不要茶水喝,又不喊百姓;只听脚步响,未听人作声……媳妇你起来,门口点个灯,照在大路上,同志好行军。”《三湾红井谣》《苏区干部“十带头”》《自带公粮去办公》则是讴歌党和苏区政府的为民情怀和优良作风。

三、经济建设类

这类歌谣主要反映了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区军民自力更生、勤俭节约,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了经济建设的绚丽之花,为革命战争的供给和革命政权的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描写自力更生情景,表达反经济封锁的坚强决心。《毛委员挑粮上井冈》《送粮小调》《朱司令》等歌谣反映了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与广大官兵同甘共苦、挑粮上山、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历史。其中《朱司令》这首歌谣栩栩如生地描写了朱德当时的形象:“头戴竹斗笠,脚穿麻草鞋,肩挑十石米,手种百担菜。打仗一阵风,横扫八百里,苏区人人敬,红军朱司令。”

二是描写获得土地的喜悦之情,表达坚决跟党走的决心。拥有自己的土地,是广大农民祖祖辈辈的梦想。井冈山斗争期间,毛泽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井冈山《土地法》,领导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中央苏区时期,党和苏区政府继续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这一需求,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掀起了分田运动的狂飙,那些世代无田或少田的贫农、雇农都分得了自己的土地,广大农民以土地主人的身份,充满激情地投入农业生产。《打土豪分田地》《土地回老家》《我村田牌毛委员写》等系列歌谣反映了农民分得土地后的喜悦之情。如《土地回老家》中写道:“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耕田证》描写了龙岩后田村陈老太婆在得到土地证后如获至宝的心理:“耕田证啊放哪边?放在铁盒怕锈斑,收到梳奁怕老鼠,装在米瓮怕虫钻!耕田证啊贴胸前,它比金银还值钱,油纸包了几多层,放在枕下最安全。睡前仔细看一遍,三更半夜捻着边,做梦也在大声喊,万岁万岁毛委员。”

三是描写苏区火热的生产场景,反映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农民分到土地之后,革命热情高涨,纷纷投入生产运动中,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生产热情像火山一样进发出来,根据地的工农业迅速得到发展。《苏维埃农民耕田曲》《提早春耕歌》《今年春耕》《春耕歌》《春耕运动歌》《插秧曲》《播谷歌》等歌谣均是描写中央苏区时期农业生产的火热场景。

为了抵制商人资本家剥削,打破国民党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调节工业品和缩小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苏区政府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创新经济组织形式、开办苏区银行、发行公债、发展苏区外贸易和苏区金融事业,开展节俭运动。《设立工农银行歌》《工农银行周年纪念歌》《购买公债掀高潮》《节省歌》等歌谣反映了苏区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其中,《设立工农银行歌》《工农银行周年纪念歌》是闽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阮山创作的,歌词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把工农银行的意义作用及发展情况说得清清楚楚。

四、社会生活类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除政治宣传、军事斗争、经济建设等题材外,中央苏区的红色歌谣中,还有大量描写军民鱼水情以及崇高向上革命情怀的歌谣。

其一,軍民一家亲,讴歌深厚的革命情谊。中央苏区时期,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红军时刻关注劳苦大众的利益,全心全意帮助他们,军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红军百姓一家人》《红军是我们自己人》《一张床铺两人睡》《红军恩情说不完》等歌谣反映了苏区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送红军上战场》《欢送红军歌》《红军上战场》《欢送少共国际师上前方》《欢送兴国师出发》《十送红军》《送红军长征》《苏区人民盼红军》等歌谣,反映了群众送红军上战场的热烈场面和良好祝愿。

其二,拥军支前,讴歌人民群众之伟力。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中央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从这个角度讲,中央革命根据的发展史,也是人民群众的拥军参战、扩红支前史。《扩红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小河无水有大河》《南征北战跟党走》《去当红军打土豪》等歌谣,主要是配合当时“扩红”运动,鼓励青壮年男子积极加入红军。

《慰劳红军》《细编斗笠送亲人》《挑起担子送军粮》《月光谣》《收了谷子送军粮》《弹棉花》等系列歌谣反映了当年苏区人民支援革命战争的动人画面。

《割禾》《免得一心挂两头》《优待红军》《帮助红军家属》《礼拜六的劳动热忱》《共产青年团礼拜六歌》《帮助红军》《红军公田要先耕》等系列歌谣反映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在慰劳红军和优待红军家属方面所做的工作。其中《欢迎小同志》《儿童团》等歌谣反映了儿童团慰劳红军的情景。

其三,舍小家为大家,讴歌崇高的家国情怀。这类歌谣主要描写了中央苏区时期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苏区妇女支持革命的高度思想觉悟。一是劝红歌。如《送郎当红军》《劝郎当红军》《妹送哥哥当紅军》《郎带红花去出征》《专心革命走天涯》《妹送哥哥当红军》《打倒豪绅再结婚》《劝夫当红军歌》《十送妹歌》《十劝哥十应妹》《莫念家》《写信歌》《十里坡》《绵水清》等歌谣均是描写妇女动员丈夫、女友动员男友参加红军、支援革命的情形,表现了青年男女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情怀。二是红军别家歌。如《红军十劝妻》《十劝妻》《劝妹歌》《十别妹》《别爱妻》《告别父母》等歌谣描写了年青男子参军离家之前,与父母、妻子、恋人的告别情形。《十劝家中放乐心》描写了一个即将奔赴前线的红军战士对父母、妻子的交待,也表达了在前线英勇杀敌的决心:“十月怀胎娘辛苦,希望爷娘莫挂心。”“叮咛妻儿要决心,莫学反革命被人笑,败坏名声万古存。”

其四,挣脱千年锁链,表达妇女获得人身自由的喜悦。中央苏区时期,妇女翻身得解放,不仅拥有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还有人身自由权,成为苏区建设的主力军。《可怜我们妇女们》《十二月妇女苦》《苦媳妇歌》《做人婢女苦最深》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旧社会妇女受苦受难的情景。如《妇女苦情歌》写道:“一周三岁拿来卖,当猪当狗卖给人”,“家娘家官常打骂,拳打脚踏不留情”。而《打碎千年铁锁链》《剪掉辫子缠头巾》《今个世界不相同》《妇女自由歌》《妇女解放歌》等歌谣则描写了妇女们“打碎千年铁锁链,千年规矩一脚翻”,翻身见青天,获得人身自由的喜悦。

《革命工作共分担》《翻身妇女学犁田》《劳动妇女学犁耙》《红军家属拉犁耙》《妇女力量大如天》《赤色妇女齐下田》《长冈妇女受称赞》《耕田能手李玉英》等歌谣则描写了苏区妇女翻身得解放、以主人翁姿态参加苏区经济社会建设的火红场面。如《苏区妇女不简单》中写道:“苏区妇女不简单,会种田来会打仗,种田好比绣花巾,打仗好比虎下山。”《政府颁布婚姻法》《婚姻大法好主张》《自由结婚不要钱》《离婚歌》等歌谣反映了苏区妇女挣脱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包办,获得婚姻自由的高兴之情。

五、文化教育类

中央苏区时期,根据地采用了多种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文化教育。《工农兵三字经》《国民党四字经》《识字运动歌》等歌谣反映了中央苏区识字课本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宣传,体现了苏区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如《工农兵三字经》开头便写道:“男和女,总是人,一不平,大家鸣。”接着便是细述工农兵如何受压迫受剥削,最后号召大家“入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毙军阀。”

《学文化歌》《消灭文盲歌》《夜学歌》《劝妇女读书歌》《劝工农补习夜学歌》等歌谣,主要是教育广大工农要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否则,就会闹出“明明乌字认做鸟”的笑话。《瞎子开目见光明》《苏区朗朗读书声》《工农妇女上夜校》则描写了苏区“青年学会革命歌,老年也上夜校班”,“我来读宣言,你去读捷报”,处处朗朗读书声的场景。而《运动大会歌》《工农剧社社歌》反映了苏区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情景。针对苏区群众因缺乏科学文化知识而存在的一些封建恶习,党和苏区政府还开展了群众卫生运动,有效地防治了疾病,控制了瘟疫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保护了军民健康。《卫生歌》《剪发歌》《戒酒歌》反映了苏区的卫生运动情景。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分类
分类算一算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