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及其矫正

2017-08-18吴安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矫正心理健康

吴安辉

【摘 要】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070-01

當前,大多数小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过重的学业负担给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 ,厌学、注意力分散、好动等由心理原因引起的不良表现在小学生中时有发生,孤独、压抑、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时时困扰着他们,使他们难以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有一部分小学生有心理不健康的倾向,其中有些发展为心理疾病。随着社会和时代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视,促使肩负教育责任的教师意识到教学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同时适当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增强他们排解心理压力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从教二十多年了,其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不少年头。下面就我常见的几种小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类型及其如何矫正,谈谈我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不安静型

不安静型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个别小学生似乎一刻也坐不下,闲不住,好像板凳上长满了刺。我记得,有一年我带二年级的语文课,我班上有一个男生,特别好动,上课没有几分钟,就坐不住了,有时借借同桌的笔和橡皮擦,有时在前面同学的后背上画一个圈或一个叉,有时就是站起来做做鬼脸,好像总是闲不住。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安静,不能解释为对老师的不敬,而只能解释为他们的控制能力不足以使他们有效地节制自己的行为。如果能够地利用小学生心理的特点,设计一些符合这种心理规律的教学活动,则可能既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小学生的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也可能推动他们心理的发展。比如: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安排一些需要小学生自己参与的活动,像自由朗读,大家共同做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等有助于这个目地的实现。

二、自卑心理型

自卑心理型就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一种表现。通常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成绩不好。2、家庭贫困。3、自己貌不如人。教师是一个班级的领头雁,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老师责无旁贷。在学生眼里,老师的爱是普爱,他应该是公正的。不应该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相貌的美丑、家庭背景的好坏等因素而对学生分别对待。任何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值得老师表扬,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尤其是对于那些自身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要知道,既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学生都是优点和缺点的统一体,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扬长避短,让他们在克服缺点的同时有所进步,在发扬优点的时候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愉快。

三、交往困难型

交往困难型表现为在学校极少与其它同学说话,也基本上不参加同学们的活动,显得与同学们格格不入。上课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是老师有提问到他时,讲话的声音也小得几乎只有他自己才能听见。我班就有一个女同学属于这种情况,课余时间,同学们都跑到教室外面去玩,就只有她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里,即使外面发生多大的事,好像都与她无关,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课党上她发言的时候,声音也很小。后来,通过走访她的家庭,才知道,家人告诉她,在学校,不要多管别人的闲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我心里想,难怪这个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原来与家庭教育有关。当然,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际遇不同,引起小学生交往困难的原因很多。至于矫正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以下方案促进其矫正:1、让学生尽早地参加集体生活,鼓励他们接触其他同学。2、给他们适当的帮助。帮助他建立人际交往的观念,对于合适的交往行为给予鼓励等等,这种帮助往往成为学生在人际交往路上继续向前的动力。

四、缺乏竞争力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然而,有些学生或许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自身习惯的不好,常常缺乏自信和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我班上有一个男生,做什么事,都是马虎了事,不管结果怎样,只是应付老师和家长,从来不想同先前的自己比一比,同班上的其它同学比一比,把事情做得更好。因此,老师应该适应社会的要求,把学生培养得更适合社会的需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只有从现在抓起,有意识地灌输学生竞争的观念,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听话顺从,才可能使他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工作是一项光荣又艰辛的工作,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而且根本就没有两个完生一样的学生,所以教育工作者既要认真学习有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使他们拥有更多的成才机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柯恒甲 . 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0-07-05

[2]许素梅.校园心理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35)

[3]黄英,刘云艳.关于幼儿家长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访谈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9)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矫正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改良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