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环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18董钟汉

科教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教学法初中语文

董钟汉

摘要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五环式”教学法——创设情境,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反馈展示,拓展训练为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 “五环式”教学法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61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它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试问学生若是连题目也读不懂,又何谈解题呢?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却并不受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是注重试卷的分数、升学率等硬性指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往往要给应试教育让步。这种教学氛围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都是一群考试机器,并不符合新课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因此,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以“五环式”教学法为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应用改革。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全方面的了解,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中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应试教育的误区。目前,教育部门和各所院校都一直号召着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然而不管怎么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中考而服务。在这样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简直就是“刀枪不入”,“亘古不变”,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特别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块,由于中考阅读占比接近58.3%,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素质拓展、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等环节都被束之高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是基于中考语文阅读需求而对阅读作品进行选择性的教学,作者介绍、作品延伸阅读、作者相关作品集等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往往也被选择性忽略。这种应试教育往往导致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时,他们第一想法并不是体会作品中的美和作者的精神世界,而是这篇阅读采取的是表达方式是什么?说明、记叙、描写还是议论?这一段落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等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陷入应试化、功利化的境地,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传统教学模式深入人心。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节课45分钟教师唾沫横飞地讲解35分钟,然后留给学生10分钟将这35分钟之内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完全消化。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主宰者,主体地位的模糊往往导致教师已经声嘶力竭,学生却依然一脸茫然的情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本末倒置,值得中学以及教师的深思。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加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固有其道理,然而由于初中生生活阅历不足、思维不够宽广、语言积累不够深厚,漫无目的、无边无际地去“悟”,去“品”,难以把握阅读作品的精髓,需要教师在旁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而若想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需对阅读作品的写作背景、所传承的思想境界等有着很深的领悟,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也是照本宣科,与学生相比,他们多的也不过是那一本教案,脱离教案的知识他们往往也是一知半解,又何谈正确地引导。

2“五环式”教学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2.1“五环式”教学相关概念

“五环式”教学法是在新课改环境下,以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为理论基础,基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等学习方式不断进行探索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五环式”教学法,顾名思义,它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特点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创设情境一独立学习一合作交流一反馈展示一拓展训练。“创设情境”是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伊始阶段以新颖的教学手段结合提问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是在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之后,为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合作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取向将其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反馈展示”是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后,由小组成员进行成果展示;“拓展训练”是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由教师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化、巩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2“五环式”教学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五环式”教学法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更多的扮演的是一个引导性的角色,引领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突出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初中生虽较小学生成熟,但就其心智而言,仍是一群好奇心重、喜爱热闹的孩子,若要求他们一节课45分钟正襟危坐认真听讲也不现实,“五环式”教学法综合了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少教多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2)有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五环式”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与语文阅读作品相关的知识、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编制导学案,还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课堂教学节奏,这些都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浑水摸鱼,得过且过。因此,为更好地掌握“五环式”教学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优化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教师只有不断进行深造,多看多读。长此以往,教师综合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3)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五环式”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学生天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若是以提问的形式,学生难免会因为畏惧等原因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對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严重的打击,而且小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提出自己的对于语文阅读作品的见解,通过多元化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五环式”教学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3“五环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变色龙》为例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在课堂教学前,笔者将《变色龙》中的教学知识点和相关资料制成微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中,以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预习。

(1)创设情境。在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之后,学生对《变色龙》一文中的生字生词、写作背景、人物、环境以及情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笔者在课堂教学伊始,通过多媒体展示变色龙的照片,对提出与变色龙相关的问题:变色龙为什么变色?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文中谁是“变色龙”?通过这几个问题来导入阅读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2)独立学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學习方法不同,阅读教学是文章、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的开展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留取时间与文章之间进行独立对话。因此,在围绕《变色龙》提出问题之后,笔者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对课文再次默读,思考笔者提出的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会在班级巡视,对学生的自学状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领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思考和感受。

(3)合作交流。在独立学习之后,笔者让学生回答笔者之前提出的问题,并与学生一同去学习《变色龙》一文,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在学生对全文有基础的了解后,再次提出问题:六次判案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了五次,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本篇文章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变色龙》一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次提问之后,笔者将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小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

(4)反馈展示。小组合作交流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反馈展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组派一名小组成员代表上台来对笔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此时其他同学也可针对小组成员的回答提出相应的疑惑,由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解疑。在学生进行反馈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记录,在反馈展示完成之后,针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遗漏之处做出相应的点评,同时总结《变色龙》一文所表达的主题——通过对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形象的刻画,巧妙揭露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也暗示了沙皇统治的黑暗。

(5)拓展训练。《变色龙》一文结尾处奥楚蔑洛夫在人们的一片笑声中“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那么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去哪了呢?通过拓展训练帮助学生对“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变色龙》一文主题的掌握,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教学法初中语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