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课程内容设计与授课形式
2017-08-18胡冬智
胡冬智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课作为近年高校新增课程,具有专业启蒙的性质。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包括专业简介、课程体系、专业就业状况三部分。在选择授课方式时,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及教学条件综合考虑,探索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 内容设计 授课形式
最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许多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增设“专业入门指导”课程。由于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高校会结合各自的情况,包括办学传统、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因素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为了更好的发挥这门课的作用,以利于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汉语言文学开设“专业入门指导”课的目的及必要性
首先要说明的是“专业入门指导”课程与“入学教育”课程并非同类课程。“入学教育”范围庞杂,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内容包括生活、学习、课外活动等事务,多以树立学生的规范意识为主。而“专业入门指导”则侧重学习,要求对所报专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明确学习任务,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资源,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具备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因此,“专业入门指导”课程属于专业课性质,往往放在大一第一学期。
而之所以要开设这么课程,与当前大学新生的整体状态有关。特别是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并不扎实,对专业的认知模糊不清,甚至一些学生根本不了解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专业,毕业以后能从事何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进入专业学习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从中学语文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转变。因此,开设“专业入门指导”课程就显得相当必要。
第一,能够让学生对专业有个整体的认知。知道专业隶属的学科,专业发展的历程、专业的优势所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专业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并能够对专业认知中的一些误区进行更正,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坚定学习信心,减少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反复曲折。
第二,可以让学生及早规划未来,包括四年的专业学习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在对专业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及兴趣点,及早树立目标,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为最终走上社会,成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课程内容设计
在明确了“专业入门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后,就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就在于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而课程内容的设置回过头来依然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所以我们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教学目标仔细梳理后就会发现,课程内容应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情况。这部分包括汉语言专业的学科归属、汉语言文字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培养目标等。不少学生区分不清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因此在第一次课就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让学生明白,汉语言文学专业与中国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有着重要联系,“专业”主要从本科培养目标方面着眼,而“学科”主要是从学术研究分类角度所作的划分,与学术规范和研究对象的归属关系较大。在明确专业与学科的关系后,就需要介绍一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全国以及开设院校的发展情况。全国范围内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方面。而学生就读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兴办历史、师资力量、硬件配备、实习资源等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在此之后,应该着重谈一谈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学生应该需要具备何种素养及能力。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 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 如果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对受教育者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的理想预期, 反映教育的应然要求, 那么课程体系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所能呈现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 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 因此, 在入门指导课程内容的设置里课程体系的介绍要占相当一部分比重。而在介绍过程中,不仅要告诉学生四年中要修完的具体课程、开课时间、授课教师、学习方法和资源、考核方式,更要有整体性、系统性观念。要让学生明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如语言类课程与文学类课程之间的关系、语言学基础理论与中国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文学理论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文学类课程内部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种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更加融会贯通的进行专业学习。同时还应当对重要的课程进行初步介绍,分析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能夠给学生提供何种素养和能力,对今后的就业有何帮助。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情况。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用就业率来衡量一个专业存在的价值,但在目前情况下,就业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准,尤其是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这一标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专业入门指导课中应该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历年就业情况、各个行业单位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树立危机意识,及早确定目标,更好地规划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以应对四年后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课程授课形式
一门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恰当的课程内容外授课方式至关重要。专业入门指导课程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对象都是刚刚从中学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在对学校、专业还不是充分熟悉、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还未养成的情况下,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技巧就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理解上课内容,能否对专业学习产生兴趣。结合“专业入门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具体的授课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授课人也可以因情况而异,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某一个人,甚至可以由专业主任负责,组织一个专门的教学团队来授课。
目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入门指导”课程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有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实习单位参观、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座谈等。
课堂讲授可以用于对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情况以及专业课程体系的介绍中。其中,专业基本情况可以由专业主任来介绍,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发展、师资力量、硬件及软件各种配套设施、办学优势等,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介绍则可由教学团队中的专业主任或者资深教授以及授课教师共同完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与其他学校培养目标的不同,便于学生更清晰的明白本校培养方案的特殊性及针对性何在。而在对课程体系的讲授中,可以在专业主任或资深教授整体介绍性内容完毕后,任课老师具体谈一下每门课程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价值意义、学习方法、资源等。还可以进一步介绍全国相关硕士点情况。
专题讲座可以请一些名家名师、资深学者,来校给学生谈一谈相关理论问题。如文学学科的分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的历史背景、文学理论与文学史之间的关系等。还可以从各自研究领域的角度给学生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在教学内容中就业这一块较为合适的授课方式多为实地的参观学习、以及与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座谈等。实地考察可以带学生去一些专业对口单位如教育培训或新闻出版机构采访、见习。让学生与工作人员相互交流,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就业领域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至于请毕业生或用人单位来校座谈,则可以让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要求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紧迫感,促进今后的学习。
当然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每种方式方法也都各有利弊,比如传统的授课形式可能较为呆板,而参观实习又可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可以综合考虑,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为恰当、便宜的形式。总之,作为一门还在起步阶段的课程,“专业入门指导”尚需要更多的学校、教师参与进来,共同努力,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
(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