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017-08-18王艳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译介文学批评中国化

王艳萍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王艳萍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即,以对其核心理论译介的诞生期、以其核心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结合的中国化的实践期以及结合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进行了创新发展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传播与发展有其不同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具体的个案对其传播与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分别的说明。以期实现对其发展历程的回顾。

西方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传播发展 个案回顾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对其相关问题的说明,既可以使读者明确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与具体批评方法,又可以使读者掌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或者更确切地说,可以使读者更加明确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实践与创作性革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首先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国内的译介;其次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实践;再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下边就结合具体的个案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详细地说明,以期使读者明确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在国内的传播与发展。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译介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译介过程也就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诞生的过程。因此,在这一个环节的探讨中,主要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即理论的译介和实践的探索。因为,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译介过程是与其具体的批评实践统一在一起的。

1、理论的译介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传入中国,迄今为止大约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对这三十多年传播的历史研究后,有研究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萌生、发展阶段。其学科意义在于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利器,将性别意识引入文艺学领域,对文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展开旗帜鲜明的批判,拓宽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疆域,提升了人们的两性平等意识[1]。

从这段引文里可以明确以下几方面的事实:首先,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入时间。即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其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科意义。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理念,对文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展开批评。再次,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意义有两点:第一点是拓展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疆域,丰富了批评方法体系;第二点是在具体的传播与批评实践中,提升了两性平等的批评意识。

2、实践的探索

实践的探索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在第一个层面上,所谓的实践探索是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理念批评传统的文学作品;在第二个层面上,通过批评领域的拓展,探索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方法的结合,从而为实现批评方法体系的拓展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为构建具有中国文学批评特点的方法论体系提供参考资料。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性探索可以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的冷思考”来评价其诞生之初的实践。例如,一九八一年朱虹《美国当前的“妇女文学”——(美国女作家作品选)》一文的发表就揭开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传播与实践的序幕。再后来,贝蒂·佛里丹所著的《女性之迷》以及凯特·米勒特的《性权术》等的译介都是女权思想的普及之作。特别是在文学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典著作《自己的房间》等的译介更是把理论的宣传融入到了批评实践的探索之中。

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相关理念与实践在国内普及之后,其传播的历程便进行到了第二个阶段,即所谓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任何一个文学批评理论都是针对特定批评对象而诞生的,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而言也不例外。因此,中国的文学批评在借鉴与参照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理念之后,它便会出现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它也会有两个表现:一个是理论上的争论,另一个是实践中的探索。

1、争论中的发展

正如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念是诞生在一个以男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核心的文学世界里一样,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也不能脱离与传统男性文学批评理论的争论。于是,在彼此的争论中,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文学批评由双方的各自分离逐渐走向了彼此的融合与统一。有研究者这样总结这一阶段的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的文学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年,是我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开始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反思,视角趋于多元化,具备了跨文明对话、跨性别对话的特点[1]。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者对这一阶段里的女性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这样评析:从女性意识觉醒的20世纪80年代,到走向成熟和繁盛的90年代,再到多元化的新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既推动了女性文学研究和批评理论的深入发展,也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观念和价值意识混乱,对研究对象的文学性和审美性关注不够等问题。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应当立足于当下社会和文学发展的实际,将性别分析方法和批判锋芒拓展到其他文学文化现象及问题上去,建立自己的文学审美规范[2]。

仔细研讨上述两段选文就可以明确这样的基本事实:首先,“争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现象。在两位研究者的结论中,他们都提到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传播中的争论。无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本身的争论,还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争论,总之,争论都是其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事实与环节。其次,“争论”的多维性。在第一位研究者那里,他提到了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自身的争论,也提到了跨性别的对话。前者是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间的争论,后者是女性主义与男性主义文学批评之间的对话。在第二个研究者的结论中,他提到了女性主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是文学批评研究者之间,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研究实践中的争论;同时,他也提到了女性主义文学发展中的不足,即女性文学批评应当在立足于当下社会和文学发展的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规范。

2、实践性的探索

实践性的探索是围绕女性主义传播中的争论展开的,对其相关的争论成果,有研究者进行了这样的总结:如盛英的《中国新时期女作家论》、刘思谦的《‘如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心路纪程》、陈顺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刘慧英的《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王排的《睁着眼睛的梦—中国女性文学书写召唤之景》等等[2]。

除了这些成果之外,还有许多持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点的作家对传统文学作品进行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尝试。例如,有研究者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研究视角,对《为奴隶的母亲》这篇小说作品进行尝试性的解读。还有研究者,运用相同的批评视角,解读哈代的代表作《苔丝》中的苔丝形象。与此同时,还有一批文学创作者,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尝试构建属于中国的女性文学。特别是对于“女性文学”术语的解读,更为尝试构建中国女性文学的努力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些研究者与创作者,汲取了张爱玲、冰心等诸多作家的创作理念,结合自己对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理解,尝试着创作隶属中国的女性文学。

三、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新式发展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念在中国的译介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念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国化又为其后来的创新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探讨其发展的历程最终必将以其如何创新式的发展为最后的说明对象。

1、新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转向“文化诗学”,即以“社会身份新疆界说”为基础,把文化批评与文学审美相结合,将取代性别诗学成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趋向[3]。在这个结论中,研究者认为文化诗学是当今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新转向。因此,它会以文学作品为个案,在坚持性别立场基础上,探讨有关性别政治的相关问题。并且在此前提下,研究者还会从美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审美教育的研究视角下,分析与说明性别政治在文学上的表现。

2、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自然生态理念结合后的一个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它也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其发展历程中借鉴与吸收其它文学理念而完善自己,从而实现文学批评方法论体系的必然结果。因此,作为一种整合生态文学批评与女性文学批评而备受关注的文学方法,它也势必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研究生态文学批评,还是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它都是所有研究者不可回避的焦点课题之一。

总之,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国内的译介开始到如今的发展历程中,它大约经历以上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本文从其诞生、中国化与创新式发展三个层面上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客观地回顾。

[1]林树明.中国大陆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应[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21-28.

[2]魏天无,魏天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2011,(03):143-149.

[3]陈娇华.近年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的新趋向[J].兰州学刊,2013,(09):59-64.

此文为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启示》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L16BWW007。

G20

A

2095-3089(2017)27-0235-02

王艳萍,女,1972年出生,硕士,锦州医科大学公共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译介文学批评中国化
文学批评新生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