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

2017-08-18卢爱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轿子参照物小车

卢爱飞

(乐清市大荆镇第三中学 浙江 乐清 325615)

基于科学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

卢爱飞

(乐清市大荆镇第三中学 浙江 乐清 325615)

科学概念教学是贯穿了整个初中科学课程,笔者认为在科学概念教学中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直接注意,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效能。本文从创设生活化情境、情味情境、游戏情境入手浅谈基于科学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策略。

科学概念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

2016年3月我参加了一次七年级的科学教研活动,有幸听了一节赵老师的公开课《第1节机械运动》,给了我诸多的启发和反思。

一、从生活化情境入手,直切概念教学主题

1、教学片段1

师:推动小车,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车动了吗?)

生:小车运动了。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小车的位置改变了。

师:你怎么知道小车的位置改变了?

生:……

师:在这固定一面小旗,推动小车,小车动了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小车原来在小旗旁边,后来在小旗前面。

师:也就是小车相对于小旗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教学片段2

师:展示图片,图中的白车、蓝车、黑车,哪辆车在红灯的时候运动了,闯红灯了?

生:黑车。

师:怎么判断?

生:黑车的位置改变了。

师:怎么改变?你选什么做判断的标准?

生:原来在白线后面,后来到白线前面;原来在蓝车旁边,后来在蓝车前面……

师:也就是和白线的什么发生了改变。

生:距离

师:我们可以通过距离改变知道小车的位置改变。那白车运动了没有?

生:没有,白车的位置没有改变。

师:其实同学们刚才在判断小车有没有运动时,都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如小旗、白线、蓝车,根据这些标准判断小车的位置有没有改变,从而判断小车是否运动。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作用是什么?

生:判断研究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的标准。

3、分析与思考

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推动小车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判断小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来挖掘学生关于运动的前概念:“动了就是运动的?不动就是静止的?”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判断小车是运动的?你怎么判断小车的位置变化了?”,在学生疑虑之时,教师在小车旁固定一面小旗,再次推动小车,让学生恍然得出“小车相对于小旗的位置改变了”,教师顺势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空间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教师再展示三车有没有闯红灯这又一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明确参照物的作用是判断研究对象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的标准。

科学是一门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科学来之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师精心选择了小车运动和小车闯红灯两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明确了“机械运动”这一科学概念,无疑,在科学概念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挖掘学生的前概念,又能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建构新概念,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

二、巧设趣味情境,深入概念教学

1、教学片段

教师播放影视剧片段坐轿前半段视频

师:请你判断轿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生:轿子是运动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外面的树(枝)在倒退。

师:你选什么做参照物?

生:树枝。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似乎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师:有没有同学质疑他的观点?

生:轿子是静止的,是树枝在后退。

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来揭开谜底。

教师播放坐轿后半段视频

师:轿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轿子是静止。

师:到底谁错了呢?

生:都没错,一开始选择树枝做参照物,轿子相对于树枝的位置改变了,所以认为轿子是运动,后来选择地面做参照物,轿子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认为轿子是静止。

师:轿子相对于树枝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还有很多的例子都说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不同。这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生:参照物。

师:接下来谁来归纳下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者静止的步骤。

生:1、确定研究对象,2、选择参照物,3、判断相对位置是否改变。

2、分析与思考

这是一个非常充满趣味的情境,教师首先播放坐轿视频的前半段,给学生展示的是轿子在运动,请学生思考轿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轿子是运动的?教师再追问“有没有可能是静止的”,个别学生认为是有可能的,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在大部分学生处于“愤绯”状态时,教师播放视频的后半段,镜头一转切换到了摄影师的视角,不是轿子在动,而是人拿着树枝往后走,营造出了轿子在向前的错觉。学生就在这一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进一步建构了“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的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坐轿”这一充满趣味的情境,老师教有情趣,学生学有兴致,这样的课堂氛围,自然也就会收到意料之中的高效。

三、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有意注意

1、教学片段

活动:运气球

请两对学生(一对男生,一对女生)上台进行背对背夹气球比赛,男生获胜

师:请男生说说获奖感言

师: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有哪些情况?

2、分析与思考

这一环节正处于一节课的后半节课,此时学生的有意注意已有所降低,教师适时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再次深入本节的概念教学“机械运动”,进一步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实际问题。

可见,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合理的情境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的建构概念,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效性。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青岳.郑青岳科学教育讲演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1.

[3] 温·哈伦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年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7.

[4]王耀村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1.

G632

A

2095-3089(2017)27-0185-02

卢爱飞(1982- ),女,汉族,浙江省乐清市,中一,大学本科,单位:乐清市大荆镇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轿子参照物小车
轿子抬狗,碍着谁了?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超越
刘老师想开小车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抬轿子
好玩的游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