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科学困生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8-18胡丽宣
胡丽宣
(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初中地理学科学困生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胡丽宣
(福建省石狮市华侨中学 福建 石狮 362700)
在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当中,学困生的存在是个普遍的现象。针对初中地理学困生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一直是个重要的教学课题,对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初中地理 学困生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目前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缺乏具有相应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该及时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帮助其早日进入学习地理的最佳状态。
一、初中地理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构建地理的思维模式,思维能力缺乏
初中学困生因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注意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等均比较差。具体体现在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地理概念不明确、不会看地图和做题目无从下手等,严重缺乏地理学科特性与人思维活动结合形成的独特的地理思维模式。在地理的学习上就会很被动,变通性差、地理知识缺乏条理性、思考地理问题没有逻辑性……
2、没有摆正学习地理的态度,学习动力低下
地理作为会考科目虽已多年,但小学一至六年级以来语文、数学为主的固定思维模式,让地理在学生乃至于家长心里一直是个无关紧要的科目。因此很多学困生根本意识不到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有什么意义,甚至觉得地理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毫无关系,在学习地理上没有动力和兴趣,思想态度上的不端正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差,课后的落实(复习和作业的完成)就更不必多说了。
3、没有形成学习地理的方式,学习效果较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初高中衔接思路的加强,初中地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习的需要了。理解性、应用性的知识点不仅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读图、解题思维能力的检验。学困生在这方面的欠缺尤为明显,在学习方式上找不到有效的学习途径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进行地理题目的实际解答应用上实践能力就会偏低,地理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厌学现象。
二、针对初中地理学困生问题的对策
1、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案
想要转化地理学习中的学困生,首先要地理从教师自身做起,要转变教学思想,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其次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本原有的图文资料和活动题、让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媒体图文视频及PPT的补充等,让学困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中的“气候”时,利用播放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视频引入新课,以美食作为情境来创设(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美食与气候之间的联系,看书本上的气候统计图;进一步过渡到介绍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量并逐一讲解、分析,接下来让学生参与讨论、归纳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知识点的补充等。
(2)掌握学生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初中的学生好动、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初中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来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结合地理学习的知识性理解难点、地图记忆难点和考试运用性难点这三大特征来设计教学方法;其次,因为学困生与普通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上的差异,所以要降低难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寻求适合学困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转化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4个省级行政区》这堂课为例,课前事先让每个孩子准备好一张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拼图,在家里做拼图和根据形状来判读省区的相关练习;与此同时教师备好一张大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拼图和用多媒体设计手动版的34个省级行政区拼图来辅助教学。上课后,教师挑选几个省区逐一提问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来回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图比赛,最后每个小组的获胜者上台手动拼屏幕上的地图,按照时间最快拼完者获胜的原则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这样很好地对34个省级行政区的进行一番探索。当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学困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赞同,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
(3)增强实践能力,注重学习效率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的能力等。个人觉得对于学困生而言,最有效提高学习方式方法就是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地理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比如在介绍“地球五带”时,让学生先用圆规画了个圆并画出一条直径,直径即赤道并标上0°,而后分别画出南、北回归线(23.5°)和南北极圈(66.5°)并标上相应的度数、文字,最后在对应的位置上写上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这样五带图就画好了。整个过程,学困生们可以自己动手实践,对于五带图的印象也会特别深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介绍五带各自的范围和地理现象,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效果很好。再如在讲解《水资源》的时候,根据书本已有的家庭生活用水调查表,让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去观察、体验、思考和践行并分析水资源的来源、用处、合理使用和该如何改进、节约,提出实用有独创性的见解等,从中受益匪浅!
三、情感策略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而情感教学就是纽带。在地理教学中用情感动学生、用趣激励学生,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和谐融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1、课堂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
首先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情感,做到以境育情;其次建立和谐的地理情感课堂: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充分了解学生心理、预见性地发现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努力实现自由、民主、平等的课堂,达到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双向交流;第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他们懂得主宰自己的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模式。
2、课外延伸有趣的地理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上完课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就了事了,而通常学生尤其学困生完成作业的可能性和实效性更差,所以应该人=让课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化和补充。第一组建地理兴趣小组,曾经开设过以《中国民居》为主题的兴趣小组,通过相关视频的介绍再结合教师的讲解、点评,效果很不错;其次进行实地考察实习(动物园、博物馆、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码头、服装厂等),提供了联系实际学习的条件,运用课本知识并能在课外得到验证;推荐与地理相关的一些书籍、电视栏目和微信公众号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等全方位地感受地理的魅力。如书籍——《中国国家地理》,电视节目——《远方的家》、《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BBC纪录片》,还有公众号——《爱上小熊学地理》等,可以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地理,越来越爱上地理课,从而提高地理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了解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紧紧抓住课堂这个阵地,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课堂内外联动起来,相信“学困生”这一问题终将不再是问题!
[1]陈静珍.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 学周刊,2016,(36):210-211.
[2]贺容.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J]. 才智,2016,(15):89.
[3]许华. 初中地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措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谭雯. 初中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14.
[5]陈丽. 初中地理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贾玉静.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0,(03):53.
G633.5
A
2095-3089(2017)27-01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