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索

2017-08-18仇春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主旨人物形象

仇春梅

(昆山市第二中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索

仇春梅

(昆山市第二中学 江苏 昆山 215300)

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小说在初中语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小说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充分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从全面把握小说题目、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梳理故事情节线索、重视环境描写鉴赏、挖掘小说思想主旨五个方面,探索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 小说阅读 途径探索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最为生动、趣味性最强,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习起来也是难度最大的。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可能属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但是他们都具有突出的主旨、曲折的情节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初中生还没有充足的文学积淀,语言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直接影响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围绕小说文本,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探索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小说教学效率。

一、全面把握小说题目

小说是一种文学艺术,因此,作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对立意、构思非常重视。尽管小说中的塑造的人物、讲述的情节都虚构的,但是作家也会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进行展现,特别是在小说题目上,作者通常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心思,力求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题目中包含着很多的信息,主要包括:首先,人物形象。在小说题目中交代的人物形象多数都是小说的主人公,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其次,故事情节线索。从这类的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创作围绕的主线,如《社戏》全文就是由“到赵庄看社戏”为线索,展开“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故事情节;《故乡》以“在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展开“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故事情节等。第三,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本都是围绕主人公展开的,如小说《范进中举》等。第四,主题象征和寓意。透过这类题目,能够了解小说的主题寓意,如《热爱生命》、《变色龙》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题目的作用,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对小说题目进行分析,挖掘题目中蕴含的关键信息,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意图,为后续小说文本的阅读和鉴赏打好基础。

二、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在一部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核心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小说都是不完整的。想要把握小说的主旨、情感,读懂读透小说,就必须对这两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掌握人物形象特征,加深理解和认识,主要可以采用换位体会教学法。如《变色龙》是外国文学作品,且创作年代较早,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因此学生对奥楚蔑洛夫人物分析有点困难。但是奥楚蔑洛夫与我国抗战年代那些汉奸、走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所以教师播放一些经典抗战电影给学生,并对其中的汉奸、走狗等形象进行分析,并将体会转移到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当中,这样学生就有清晰的认识了。

此外,人物形象比较分析法也很有效。教师可将两个具有较大差异的人物,或者非常相似的两个人物进行对比,探寻两个人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通过对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从而对小说整体有更深的理解。如在进行《孔乙己》这部小说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内小说文本阅读的同时,引入课外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去阅读《阿Q正传》这部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将其与《孔乙己》进行对比,因为《阿Q正传》不属于初中语文大纲范围,学生阅读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阅读范围,只要基本了解阿Q人物形象特点就可以。之后,详细的比较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孔乙己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会发现,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有相同遭遇,人生中充满苦难,在面对苦难时处理方式也一样,即逃避,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来获取精神的上的安慰。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对孔乙己形象有了较深的认识,再来理解和把握故事情节的时候就会简单得多,这有利于提升小说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梳理故事情节线索

一部成功的小说,必然会精心设置和安排故事情节。通常情况下,作家会从小说的开始到结尾安排一条巧妙的线索,然后围绕这条线索设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样会使小说的叙事更有逻辑性、更加流畅,同时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带给读者美的震撼。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小说都是比较吸引人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故事情节精妙、完整、波澜起伏,有的展现的是情感的变化,有的展现的是人生的境遇,让学生能够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要抓住小说的这种故事性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梳理和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线索,透过故事情节、线索去了解人性的性格、命运,掌握小说的主题意蕴。

要想更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线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思考和学习,梳理小说的线索。例如,在讲授难度较大的《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预设问题:“小说的主要线索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思考,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师生合力找出小说中的关键细节,如“一条狗”、几处“转折”,几段反复无常对话,脱穿大衣等,找出这篇小说的主要线索“变色”,进而分析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四、重视环境描写鉴赏

小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会有很多环境描写,包括自然与社会环境描写。尽管环境不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但是小说必须要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因此,对环境描写进行鉴赏也是阅读小说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描写,探寻环境与人物、情节、主题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境鉴赏意识。如在讲授《故乡》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完人物形象等后,去进行环境描写的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组与文章情境相似的图片,并配以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让学生先试着概括出迅哥儿故乡的特点--破败,并结合文中闰土、杨二嫂的境况进一步分析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了农村荒凉、萧条的气氛,烘托“我”当时的悲凉心情,从而表现在帝国主义残酷蹂躏下农村日益衰败的境况。在完成教材小说的阅读教学之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小说阅读,巩固已学的环境描写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描写的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分析小说的能力。

五、挖掘小说思想主旨

作家之所以进行小说创作,主要是通过小说表达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情感等,但是这些往往是隐含在小说中,需要读者去感受和体会。但是初中生的阅读水平还比较低,很难独自体会并挖掘小说的主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去探寻、挖掘小说的主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透过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窥探小说的主旨,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人物形象特征和故事情节,充分掌握人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做了什么事,逐步体会出小说的主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但是不可以直接交代小说的主旨,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感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总之,小说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小说文本为中心,并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阅读能力等,制定完善的小说阅读教学计划,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初中生更加透彻的阅读小说,显著提升小说阅读能力。

[1]王祥.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3(3).

[2]许朝武.环境·人物——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点滴[J].科学咨询,2014(1).

[3]陈祖利.浅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2015(2).

G634

A

2095-3089(2017)27-0086-02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主旨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平淡真实显主旨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