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7-08-18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通识职业技能院校

郭 丽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郭 丽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近二十来坚持的一个基本教育理念,在当前的社会和国际背景下,这一理念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输出口,更应当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现状做出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

高职院校 创新人才培养 方法

一、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入中高速阶段,产业转型的艰难极大地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面对工业产业的普遍低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有力号召,希望借此激发国民创新创业意识,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在国际上,我国主导的“亚投行”、“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将对国内的经济和就业形势造成深远的影响,可以想见未来国际商务与国际劳务的大幅增长。

二、准确定位于高职院校的“创新”内涵

高等职业技术大专院校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院校。与一般的本科大学的专业教育不同,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育导向更加明确,技能要求更加具体,就业方向更加清晰。但同时也存在着理论性弱、偏重上手操作等特点,因此,“创新”对于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实是存在较大困扰的。人们通常理解的“创新”意在“创造出新的东西”,而“创造出新的东西”则不可避免地要求理论方面的深入研究。

那么,缺乏理论根底的职业技术学生就不能够进行创新了吗?高职院校要把握“创新”的内涵,应当紧紧抓住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于实务操作,以优化实务操作为目标。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实务操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依靠对职业技能的熟悉精练,敏锐地在职业技能方面进行创新,对业务操作进行优化。

三、院校—学生—企业行业三元互动的培养机理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主要为校企合作,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与市场行业需要对口的,学生毕业后能够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的一整套教育体系中,其实存在着一个“院校-学生-企业行业”三元互动的内在机理。院校作为学生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中介,根据学生未来可能的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技能教育,同时又担负为企业行业输送技能人才的功能;企业行业作为院校功能的承享者影响着院校的教学规划,同时也作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提供者也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肩负责任;学生作为院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维系,其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影响着院校的教育效果与教育方式,同时作为即将进入企业行业的工作者也对企业行业抱有一定期许。

院校需要打造好上述两个平台,为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企业行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则会最终决定学生创新发挥的空间。学生作为一个行动元,也必须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实践。这样三者配合,才能最终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

四、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随着我国近年来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扶持,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育模式,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诸如,创建高校科技园,开设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活动或者学生竞赛,实行创新创业导师等等。这些实践的确有力地推动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激发了高职院校师生的创新活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目前的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也应注意到如下三个方面:

(1)在职业技能教育之外更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这里的通识教育是指学生高中结束之后,与一般本科大学类似的公共课程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并不太难,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便能够掌握。学生习得一项专业技能往往不难,难的是更好地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挖掘自身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识教育,诸如外语,计算机,思想政治课程,乃至文学、法律等等,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尤为重要的。

(2)高职院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始终保持对前沿应用型专业的关注,对教材及时更新换代。开设专业的对口性要更强、更广,发挥各自院校的优势,开设特色专业。

(3)规范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保障学生的实习和工作权益。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为人言的阴影地带,校企关系不规范,不正常,损害了学生的权益。

五、以就业市场需求作为培养导向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大计,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个目标。作为高职院校,更应当将这个目标最终落实到学生就业上面来。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毕竟较少,社会需要的更多的,还是专业技能扎实、道德操守过硬的职业人才。创新从哪里来?也要从专业技能扎实上来。面对分工发达的现代社会,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还很严峻,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还很小,这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巨大发展潜力。

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开掘学生未来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不能因为是职业教育,就只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不能因为社会需要创新,就空喊创新口号。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服务社会的发展,就要把握住社会发展的方向;要对学生负责,就应使学生不单具备过硬的职业技术能力、较高的职业素养,还应给学生更广阔的通识教育,让学生能够不局限于职业技术和从业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都体现出来,能够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体现。

G710

A

2095-3089(2017)27-0009-02

猜你喜欢

通识职业技能院校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