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模式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7-08-18晏露芬
晏露芬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交互模式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晏露芬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本文综合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对比分析了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交互模式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使用基于图式理论的交互模式,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 交互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 自下而上模式 图式理论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四个基本技能之一,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在信息化的时代,阅读虽不是唯一却是读者通过文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在学习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指出: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和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然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语法翻译为主,教师指导学生自下而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长期以往,学生养成了阅读速度慢、效率低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高中生快速高效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三种阅读教学模式
1、自下而上模式
自下而上阅读是从视觉接受的言语信息开始,逐层上升到意义(韩雪屏1998:46)。该模式的阅读一般从文本的底层结构开始,从离散的诸如字形、语素、词汇等视觉单位开始;为了构建文本意义,读者以“向上”方式阅读到诸如短语、句子、段落、书面语块等较大单位(Hedgcock&Ferris2009:18)。不过,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受到不少批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是读者一块一块地对文本信息进行心理翻译的机械模式,通常很少参考文本信息的背景知识”(Hedgcock&Ferris2009:18),“是读者被动地接受语言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过程”(阮周林2001:58),“过于以文本为中心,忽略了读者头脑中的已有信息”(杨海丽等2007:49)。自下而上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这种模式将阅读看作是一个从小到大、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层层递进的精加工过程。教师通过对字母、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进行逐层次的详细讲解,然后组合这些微观语言单位的意思进而解读整篇文章。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意义并汲取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使学生忽略文章的整体大意而一味追求对语言的掌握,更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2、自上而下模式
自上而下模式是基于自下而上模式提出来的。这种模式与上一种模式恰好相反,阅读不再是只重视语言单位,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层层递进的过程,而是让读者基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已有文化背景(图式),对文章的下文进行猜测并不断验证和修改自己的猜测的过程。Goodman(1967:126-135)将阅读过程看作成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他强调“自上而下”解码书面文字的意义,认为有效读者不需要感知或识别所有文本特征。Clarke和Silberstein(1977:136-137)认为阅读理解中读者所贡献出的信息要比书面文字提供的信息多。Brown(2001:284)指出“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概念驱动,强调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决策’作用”。Smith(2004:48-72)认为“阅读取决于读者的已有知识,文本结构应视为理解的基础,但并非理解本身;书面文本的视觉信息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并不直接代表意义;意义存在于语言的深层结构、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诠释之中”。这种模式将阅读看做是一个读者主动参与的过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发挥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但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读者只注重文章的篇章大意而忽视了语言单位的基础表达作用。
3、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是基于图式理论并结合了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两者的优点而提出来的。Pearson&Tierney(1984:143-173)提出建构理解模式,认为读者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边阅读边建构意义,而不是仅为“理解”某单一目的而加工文本。Birch(2002:2-4)提出平衡/综合模式,认为阅读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向的信息流都同样重要,成功的读者必须善于进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向的阅读信息加工。阅读理解交互进行,取决于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之间的有效交互。Ur(2000:138-141)指出“阅读的意义建构是自下而上阅读过程(对单词、短语、句子等的解码和理解)和自上而下阅读过程(对文章内容和文体的预期、先前知识的构建等)的交互作用,即读者的先前知识和文本知识的交互作用”。Rumelhart(1977:136-137)认为:读者所拥有的知识由于大脑中抽象图式的存在而存在,意义由读者来建构;意义的建构是基于读者所遇到的信息和知识以及读者与新信息之间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前人对阅读理解的认识经历了自下而上阅读到自上而下阅读再提升到交互作用阅读的过程,而交互作用阅读模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为理论基础的。
自下而上模式过于强调读者对语言单位的理解而忽略了文章本身的意义;自上而下模式则强调阅读是读者对文章大意主动推测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推测的过程,忽略了语言单位在表达字词句意义时的作用。交互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阅读活动中,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同时也让教师发挥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背景知识的补充下主动猜测文章大意,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验证和修改自己的猜测。当文章的主旨与自己的猜测不符时,学生可以停下来对单词、短语或句子进行仔细分析。阅读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既成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也掌握了语言单位在表达意义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互不仅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
三、图式理论
随着心理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过程,而且是读者主动基于自己已有的文化背景和经验知识对文章进行预测和分析的过程,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最早是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但康德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将图式看作是人们认识并理解这个世界的组织结构的人。康德指出,图式是立于或介于外部世界和内部心理结构之间的,图式既由经验形成同时又形成经验。巴特莱特利用图式这一术语对图式作为文化建构的记忆进行了实验,而这也是在认知时期最被图式理论家们广泛引用的一项作品。巴特莱特提出:图式强调文化与记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个人基于文化组织的经验结构。这一术语的早期提出表明了个人知识和文化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
读者的阅读能力主要受到三种图式的影响——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所读文章语言的掌握程度;形式图式指读者对各种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内容图式指读者对所读文章内容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认识程度。 其中,语言图式是内容图示和形式图式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图示基础就无法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的含义,也就不可能通过文章中的语言信息来激活大脑中已有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此外,只具备语言图示而不具备相关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也不能顺利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四、交互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交互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阅读前给学生灌输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或提示信息推测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材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验证和修改自己的推测。快速阅读完成后,教师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单词或语法点进行深入讲解,激活并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课后布置学生写相关体裁的文章,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巩固相关图式。
五、结语
我国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采用的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以看出,阅读不仅仅是自下而上、逐字逐句地解码的过程,还是读者依据自身已有文化背景和经验知识主动推测、验证和改进的过程。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文章并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1] McVee, M.B., K. Dunsmore and J.R. Gavelek, Schema Theory Revisited. 2005. 75(4): p. 531-566.
[2]顾静. 国外阅读理论发展对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疯狂英语教师版 4年第3期 ( 8月号 ),2014.
[3]鲁华山.交互式教学模式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14): 164-165.
[4]倪锦诚.交互作用阅读模式及其有效性实证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
[5]王玉华.交互阅读模式与英语阅读教学[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6(7): 116-118.
[6]薛荣.图式理论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专业教学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7]姚鑫.论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12.
[8]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英语.
G632
A
2095-3089(2017)27-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