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2017-08-18孙小千
孙小千
(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 辽宁 沈阳 110101)
幸福教育观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孙小千
(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 辽宁 沈阳 110101)
初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生理和认知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问题。第二逆反期是儿童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个时期,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传统的理智主义教育观强调以知识为本,缺乏人文关怀。而幸福教育观阐述了幸福与教育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有更积极的作用。幸福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幸福教育在英语课堂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幸福教育 初中生 英语教学
现如今,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人际关系淡漠、精神危机等一系列人类的生活和情感问题。以理智主义为核心的教育观缺失人文关怀,幸福和教育的有机结合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幸福教育观
幸福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它既是目的论又是方法论。内尔·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对当今理智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在《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提到“今天,我们很少有人能接受理智主义的立场。尽管如此,我们学校课程仍继续深受它的影响。高度抽象和理论化的学科比那些实践性、理论性不强的学科更受人尊重”[1]。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用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来理解教育的结果。实证主义强调知识的真理性而功利主义强调知识的工具性,目的是培养有用的人[2]。这两种理念在本质上都是以知识为本,而非以人为本的教育,由此产生的教育成果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幸福与教育的关系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人们不仅需要获得全面的知识,更需要丰满的人性,这样才能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更有效的掌握知识。
何为幸福?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的满足。幸福就是主观的“满足感”和客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的有机统一。而教育可以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里格曼等经过 6 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 设计出一整套建立在真正幸福论上的积极心理疗法,为真正幸福论中的快乐生活、 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设计了相关的积极心理疗法练习包括感恩练习、生活喜事、利他行为、友好关系和积极品质[4]。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年龄多为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少年期。青春发育期则以少年期为主。这个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地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这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儿童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3]。
初中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在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的变化,自我中心性特点和第二逆反期。其中逆反心理是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显行为上的激烈反抗,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都难以控制。事后会后悔而平静下来。但再遇矛盾,又会以强烈冲突的方式应对。另一种是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他们不顶撞,对不满的,乃至需反抗的言行似乎置若罔闻,但内心压力很大,充满痛苦,并会将其内化为不良的心境,难以转移。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具有发展过程中的“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是少年儿童一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对外在环境的作用非常敏感。因此,父母、教师如何理解和帮助他们是既困难又复杂的事情,但必须积极面对这重大责任[3]。
三、英语课堂中的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的实现方法之一是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感。本文结合初中生该阶段的心理和塞里格曼的研究成果,对英语课堂的幸福教育做出了初步的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本校主张打造活力课堂,其中一种实现途径为分层次分组竞赛合作学习。组间竞赛学习符合学生该阶段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而小组内合作学习会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具体的做法是:把班级同学按照座位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6名同学,组内按照英语水平分成1~6号。在处理习题时,先组内讨论,由每组大号同学回答问题会为小组带来加分。每组的大号同学都是英语比较薄弱的学生,他们若想正确回答问题就需要同组小号同学的帮助。付出比得到更快乐,小号同学会因为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感。大号同学也会因为自己为小组带来加分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英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了全体学生,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获得快乐。
2、开展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本校英语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教师可以将单元话题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背景。提高学生幸福感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表达爱。如七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周围身边的人,而该单元的扩展阅读话题是母亲节。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还开展了对母亲的讨论:母亲为我们做了什么?哪些事感动了你或让你印象深刻?最重要的是礼物还是爱?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我们的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母亲做哪些事情?表达感恩能让学生们感到幸福。
少年期儿童正处于第二逆反期。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对父母的反抗。课堂教学从第三人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去感受母亲和周围人对他的爱,提高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感觉被爱,让学生学会去爱身边的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四、结论
幸福教育是对理性至上教育的一种批判反思。幸福教育应该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而不仅限于德育教育。幸福教育走进英语课堂,以学生为本,是为了学生的当下的发展,也是为了他们更好的明天。
[1]内尔·诺丁斯.2003.幸福与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3-4.
[2]孟建伟.2010.教育与幸福.教育研究,(2) :28-33.
[3]郭念锋.2015.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58,265-266.
[4]苗元江.2012. 中学生幸福感调查及幸福教育对策.教育导刊,(4):36-39.
G633.4
A
2095-3089(2017)27-0114-02
孙小千(1991-),女,汉族,辽宁盘锦,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