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系管涵及水闸结构设计方案要点分析
2017-08-17侯宏伟
侯宏伟
摘要:近海区岛屿的景区化开发近年成为基建项目的新热点,多个小岛周围围堰截流,按不同的游乐设施和功能将小岛划分区域,岛间人工开挖疏通形成航道,既方便交通,又可作为水上项目,体验快艇的急速与漂流的休闲逸致,岸边配以围栏,形成观赏娱乐区。由于季节性水位变化和雨季泄洪需求,各河流水面宜相通且满足排水泄洪需求,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其受力复杂,需考虑土压力的倾覆滑移,又需考虑水流涡流对闸口冲刷引起地基土流失,受力的计算和合理的造型、构造密不可分。
关键词:水闸;冲刷;季节水位;整体稳定
一、结合道路面及水面规划初步布置
(一)围堰道路与闸门的相对关系
利用道路可作为两侧景观水面的分割,道路为围堰填土石方,底部临近下铺海沙,再由粒径由大到小铺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路面水泥砂浆平铺地砖,道路外边线按1:1.5变坡延伸至河底,表面浆砌块石,防止路基冲刷。考虑地基稳定等安全因素,路上仅允许通行小型电动车辆和行人游览参观,限制荷载小于10KN/M2。水闸位于道路路基两侧,中间用圆形钢筋混凝土无压承插管进行联通,因闸门排水时一般为水位变化较大时,为保证闸门排水的有效性,提高其安全保证率,设置两根混凝土管和侧边圆形闸孔门,并在闸门下方设置安全平台,以备检修和应急,并应设置直爬梯和上下人孔。闸门形式采用电动启闭铸铁闸门,配以滑动轨道,附壁式安装。并高于河底,防止河底泥沙在泄洪时堵塞闸口和内部混凝土管道。
(二)闸体的位置及平面布置原则
作为泄洪的重要安全保障,选择水流量大且排水效率高的路段进行布置,由于两侧路基为后填方,抗侧推能力有限,尽量选择水流与围堰道路平行方向布置,或将围堰道路设置成大弧度弯角,减小水流对水闸的正面冲刷,闸体因为总高度及施工工期要求,采用鋼筋混凝体扶壁式闸体,水平剖面形成工字型,前墙以与其垂直的翼墙和底板作为支座,避免形成悬臂墙,其扶壁墙还可作为底板的支座,布置时尽量多增加结构的约束冗余,保证安全,翼墙取前墙高度1.2倍并至少延伸至路面边缘,附壁墙的间距,控制小于前墙高度,使水冲刷力向翼墙传递,翼墙为平面内受压,充分利用混凝土抗压强度大特点。
(三)闸底板形式的拟定
按体量和周围水文条件,做成平板基础形式,底板取厚度取前墙高度的0.1倍,保证基底刚度,其在海水中长期浸泡,厚度至少取500mm,并按海水腐蚀环境确定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耐久性,底板平面尽量向围堰道路内延伸,利用土压力增大整体抗倾覆能力,压力的增大,对抗滑移有利。底板下设置钢筋混凝土竖墙,进一步增加抗滑移能力,同时有效防止水通过基底下的海沙向围堰内渗透,防止基底渗水失稳。
二、结构内力及稳定计算
(一)前墙荷载统计及计算
前墙设计最为重要,要考虑漫水和枯水、双向受力包络设计,枯水时考虑道路土压力,此时按正常挡土墙计算墙体配筋和整体稳定性,并注意应把路面荷载折算成土重进行计算。漫水情况下,由于先施工闸体,后填道路路基,考虑回填压实的不确定性,不考虑前墙背面土的有利左右,按漫水高度计算墙体配筋,并考虑海水反灌的工况,按上面双向受力计算后,再取大值配筋。
(二)底板荷载统计及计算
底板受力荷载包括:前墙和扶壁墙的自重,路堤侧土压力,路面车辆荷载,水流通过管道时的水压力,适当考虑基底的渗透压力,前墙在水压下的水平力和弯矩。路堤侧底板按前墙和扶壁墙围城的三面支撑板计算,邻水侧底板按以前墙为支座的悬臂版计算。原则上底板的受力非常复杂,应采用弹性计算方法,但此类管涵的体量不大,近似简化也是可以满足计算精度的。底板的配筋也应按顺流和逆流双向包络配筋。钢筋间距可取150mm,以降低混凝土裂缝,并应计算倾覆和滑移,满足整体稳定要求。
(三)扶壁侧墙的荷载统计及计算
附壁墙主要充当前墙的支座,受前墙传递的水平压力和弯矩,可以按压弯构件计算,虽然侧向弯矩由下至上逐渐减小,此处弯矩取前墙底弯矩最大值,适当提高其安全度,因侧墙同时也受水流冲刷力。前墙水平钢筋和扶壁墙水平钢筋在弯折节点处互锚La,并保证等强度,保证节点链接,防止裂缝和先与墙体破坏。附壁墙适当形成弧度,保证水流通畅,减小水流冲刷力。
三、地基处理
(一)底板下海沙处理
底板下为液化层,且承载力不足,将液化软弱土挖出,但基础如果落于稳定土层导致前墙高度过大,回填土方也会大大增多,造成不合理,所以用大块石回填铺底,压实,还可起到防止管涌、渗流的作用;同时消除液化沉陷;基底与大块石垫层摩擦力也比软弱层大,提高了抗滑移能力。回填大块石的宽度范围,应至少满足基底应力扩散角要求。
(二)防渗和防冲刷设计
扶壁墙和前墙周围受长期正常水流和泄洪短时大水流冲刷,应设置干砌块石的铺盖层,防止泥土流失导致基底失稳,必要时前墙底设置混凝土护坡,护坡外干砌块石,适当起坡,设置防冲水槽,降低水流速度。
四、结语
水闸设计重点在于受力模型的选取和恰当的去繁从简,同时对水流和现有地质水文条件的综合协调和利用,疏导和抵抗结合运用,注重整体再细化构件,理解整个项目的开发目的和需求,做好水土的维护,同时应简化设备的运行和操作,提高保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