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服装化妆设计浅谈

2017-08-17张洁

魅力中国 2017年18期
关键词:化妆京剧服装

张洁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将文学、音乐伴奏、表演等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京剧具有很强的虚拟性,通过演员的表演,舞美灯光、服装、化妆方方面面的配合,塑造出有血有肉、鲜活靓丽的艺术形象。突出表现在道具上,如夸张的衣袍、帽子,以及舞台装饰,构成中国独特的戏剧表演体系。

京剧的表演模式具有一定的程式,如流传千古的爱情绝唱“白头吟”。故事讲述的是表妹张盈月本与丧失双亲的书生表哥刘若士青梅竹马情谊甚笃,却迫于父母之命,嫁与大户公子吴良仁,如坠深渊。唯有织锦度日,心念表哥,以与表哥曾经的温存岁月为全部精神寄托。一心博取功名以图同表妹门当户对结为连理的刘若士,却屡试不第,误入山寨与盗寇为伍,日渐发达,终因难舍而逼抢张盈月,欲将其奉为压寨夫人。不料,一心期盼表哥重逢的张盈月不能接受刘若士的蜕变,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也随即崩溃,最终以自己所织锦缎悬梁自尽。

这是一出将传统京剧和现代戏剧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荀派京剧,由古典的故事来传达现代的思潮,表达现代人对情感的把握和理解,在承袭了传统荀派京剧在表演艺术上的精髓的前提下,让观众对爱情、婚姻、名利和人性进行了反思。

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同时也在舞美总体要求下,我对此剧服装设计的构思是这样设想和要求的:

1.首先要遵循京剧传统衣箱制,以确保服装呈现出来是“京”味十足。在这个要求下,每个人物的服装就要根据他的行当、身份、性格等因素,按京剧传统衣箱的制度,严格细化,比如,张盈月在少女时期,穿浅粉色褶子;嫁为人妇以后,身份有所变化,改穿为对襟帔。又比如,刘若士在书生身份时穿的是素褶子,到了当盗匪头目时就穿花脸大花褶子。其他人物均是如此,这是服装设计第一步的定位,要准确无误。

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就要从款式细节、服饰颜色、花纹选择等各方面细致的进一步开始设计。比如,张盈月在做姑娘的时候,选择浅粉色的颜色作为基调,寓意她像一朵初绽的桃花,娇媚清新而靓丽。但是在服装的长短上我做了细致的思考,为了突出荀派艺术在饰演闺阁少女时的活泼靓丽,这件褶子在长短处理上偏短,较之作为夫人时候的对帔。又比如刘若士在身份变化后,虽然是野蛮强悍的形象,但是我认为,他年轻时代时饱读诗书的生活是仍然会在他身上留下印记的,所以,此处虽然是花脸的大褶子,我却在花纹的摆放方式上做了大胆的改变,一枝梅花由后背斜伸至左胸前,并且服装的颜色上仍沿用灰蓝色系,只不过面料上选用的是张扬的暗花面料。这样就把同一个人即分割又具有相互关联性了。

3.第三步的创新步子就迈出的大了一些,在以上两点的大框架基础上,我们不妨就可以大胆一些了。这一步,我运用了很多的时装、旗袍、甚至影视剧服装的很多手法,来体现这出新创剧目的“新”和时尚感。因为,我在设计京剧服装的时候,一直不赞成大刀阔斧的抛弃,那种过多的抛弃就会丧失了京剧服装的最根本的“京剧性”,为了求“新”而不顾一切的抛弃我认为是一种低级的设计意识。所以,我尽可能的保持这出戏的京剧本真的元素。在刺绣的组织和安排上,没有采用传统戏服里图案的那种强对比的配色手法,而是每一件服装就用一个颜色来绣,再用银线搭配,并且,有的地方花朵实绣,有的地方空绣,做到颜色之间、造型之间虚实结合。这样,就去除了传统京剧戏服的浓重感和厚重感,体现了这出戏服装上的清新、明丽和简洁之特色。

服装上多处运用精致的花边和现代时装上的装饰材料,体现了手工上的高级工艺质感,同时也增强了视觉上的时尚感,突出精美、细腻和高贵感,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化妆造型是角色创造过程中显示其特征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化妆艺术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它不仅能使演员改变形象,贴近剧中人物,更能给演员自信,使演员同剧中人物拉近距离。由“神”似达到“形”的效果,传统京剧的“梳头桌”是一门专业,关系演员的形象,任务极为重要,但是学术地位并不高,俗称为“梳头的”工作性质有“傍角儿的”含义。按道理讲,这门专业无论在传统戏还是新编剧目中,都是担当“人物造型”的重任,是一门应该重视研究不断发展的重要艺术领域。古装戏曲“包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分为“梳大头”“古装头”“旗头”等三种类型。比如青衣,在京剧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庄大方,眉眼的勾画要清秀,以鸭蛋形为一般标准。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菇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还有个别青衣戏挽缕子。京剧中最费功夫的化妆恐怕要属旦角了。旦角的化妆要把台上除老旦外的女性都往美女的方向打造。单从面部造型看,她们似乎长相都差不多:乌黑亮泽的头发,鸭蛋型的面庞,尖下颌,柳眉杏眼,樱桃小嘴,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人。塑造脸型的手法是“贴片子”——是古装戏曲中典型的程式,他是古装戏曲中女性面部的典型标志,片子即代表鬓角,就是把一绺绺假发粘贴在额头上方和两鬓处。贴片子很讲究,要根据演员的脸型来决定,片子贴的部位要恰到好处。额窄的要适当往上一点贴,额宽的要往下一點贴;胖人鬓角部分的片子要向前贴,瘦人要向后贴。贴片子可以起到改变脸型、弥补缺陷的作用,同时又能突出人物的年龄个性。

按规矩,一个旦角演员要贴的片子有9片左右,长短不一。首先,片子要先在榆木刨花水溶液中浸泡。这种溶液有点像胶水,抹在头发上又黑又亮,用它来固定发型,经济实用。片子浸泡后,要梳理成型,有弯的有直的,然后从额前正中的发线开始,一片一片贴上去。例如:“杨贵妃” 片子贴成圆形,以显示出“贵妃”的端庄;“天女散花”中的“天女”片子贴成呈髓圆形,以体现出“天女”的秀慧。“旗头”片子跟平时贴片子的方法就要有明显的区别了,平时包大头是往前面贴,旗头是往后面贴,绕到耳朵后面,这叫“水葫芦”。由此可见,贴片子是最具装饰功效和美化能力极强的科学的化妆造型手段之一,也是几辈子艺术家近百年来智慧的结晶,积淀而成为:提吊技术、粘贴技术、梳挽技术、包绸技术、插戴技术。不仅要求技术熟练,还要求具备必须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它一方面要认知演员,一方面要理解角色。它可以修饰演员的脸型,一贴片子调整面部宽窄,以额头发际调整演员脸部长短,以达到强化眉眼,美化轮廓,突显表情的艺术效果。同时根据人物类型和身份,实现青衣之庄重,花旦之美艳,武旦之飒爽,甚至更具体的性格化、个性化、使之成为即唯美,又富有性格的意象化造型。除了贴片子外,搽胭脂抹粉,描眉画眼,涂口红,也是必不可少的。京剧旦角的面部虽然粗看起来是千人一面,但仔细观察,文与武、穷与富等不同角色,仍有少许差别,女将和侠女的眉一般是上扬,眼睛也画得大些,显得特别精神。

出于舞台审美的需要,即使是穷到讨饭地步的妇女,头上的饰品少说也有十几件,富家小姐则戴得满头都是。旦角演员的扮相与其说是化妆,倒不如说是在精心制作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的进步,中国戏曲艺术也应产生自身的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活力。化妆艺术也绝不是什么单纯技术性的工作,它是舞台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灯光、服装、布景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灯光技术的进步,给戏曲艺术的化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戏曲表演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在逐步显现,也给化妆艺术带来了新的挑战。是保留传统亘古不变,还是随潮流而动,都是我们所研究的新问题。所以作为化妆造型师必须提高全面修养,特别是对剧本文学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使之成为既能由内及外地塑造出性格鲜明、形象美观的人物造型,又重视学术研究的新一代化妆造型设计师。

猜你喜欢

化妆京剧服装
生命的化妆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道具服装
生命的化妆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少女的化妆
京剧的起源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