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结构
2017-08-17孙超
孙超
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模型,为中小学选拔和考核心理健康教师提供了有效地途径;同时基于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理论为今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绩效评估和综合素质测评等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和教育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家庭和教育领域有关学者的关注。教育部在1999年和2002年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强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教育工作的关键”。如何根据我国心理健康教师的现状,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绩效的优秀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相对于通过知识技能测验、工作经历等考核,胜任力能够更准确有效的预测从业者的工作绩效。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一、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基本特征,是专业技能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教师在掌握一般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还要能够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规律、了解青春期生理健康的相关信息、能够处理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学业问题、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具备职业生涯规划与辅导等知识,能够达到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教师要能够独立完成心理教育的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帮助其发展的同时,还要掌握针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也要具备相关的社会学、医学、心理卫生学的知识。
二、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核心特征,教师的专业知识、人格特质、自我概念和职业道德都是通过教师的专业技能体现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责便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的辅导与教育,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具备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技能,能够从容地完成活动设计、策划、组织、情景设计等环节,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创造出尊重、自由的团体氛围,能够与学生们进行顺畅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够及时的归纳、总结和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面向学生开展矫正性心理辅导与教育,这就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具备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的专业技能,可以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能够独立、有效的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正,具备建立咨询关系、搜集信息判断问题、设计并实施干预、评估咨询效果与结束等专业心理咨询过程的技能;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的针对性咨询技能。
在此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尊重、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并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观察思考能力,能够有效对鼓励、欣赏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人格特质
教师优秀的人格特质是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关键,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吻合的人格特质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真诚、热情、责任感、耐心、自信、信任等良好的人格特质都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保障。
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待事情的正确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并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教师优秀的人格特质能够使学生真正的信服,有助于建立真诚、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够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同时,心理健康教师要更加的具备亲和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讨论自己的问题与困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
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要懂得“助人自助”,并坚信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但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意志力薄弱,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正向的改变经常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的责任感、耐心和自信等优秀的人格特质,只有教师不懈的坚持和努力,用于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挫折,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加效能感,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四、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反馈,良好的自我概念特征可以帮助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不断自我观察来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估,通过自我体验来挖掘自己在工作中所获得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建立自信,对一些消极和挫败的感受进行及时、有效的自制和自我调节,用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调整自我、完善自我。
五、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对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的最基本的约束,职业道德规范不但为教师建立了一个详尽的道德观,也为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心理健康教师作为教师的一部分,首先要遵从的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同时,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还要遵守心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来访者的责任、与来访者的关系、保密原则等职业道德内容。
职业道德规范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力发展起着促进、调节和评价等作用。当心理健康教师按着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要求和自我完善时,这些道德要求便会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增强教师的可信度和教学的有效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中小学心理教师胜任力模型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两种外显行为是基准性胜任力特征,它是对心理健康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方面,它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得以提高。同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是甄别优秀心理健康教师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胜任心理健康教师的基本特征。
人格特质和自我概念则是胜任力模型的内隐部分,它们雖然不能清晰的感知,也不易发展和提高,但它们却是决定成为优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决定性因素。与心理教师职业契合的人格特质和自我概念能够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发挥,使教师表现的更加卓越。可以说,教师的人格特质和自我概念是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的必备特征。